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華嚴》講得最詳細,是一部哲學書,方東美先生把它看作是佛門的哲學概論,有圓滿的理論,有精巧的方法,後面還帶表演,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做出來給我們看,他說這樣的教科書,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老師一生贊歎,一生學習。所以這本是中本《華嚴》,有這個基礎,讀《華嚴》有幫助,幫助你理解;讀了《華嚴》,回來再看這個經,那就其味無窮。

  「又此經」,此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在中文有九種不同版本,這個本子最好,我們相信。佛法在這個世間也會消失,什麼時候消失?還有九千年。所以外國宗教講世界末日,佛教沒有這個話,佛教,釋迦牟尼末法是一萬年,現在才過去一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怎麼會是末日?佛法滅了,還是有人在繼續學習、弘揚,那是什麼人?地藏王菩薩。這個經上都有,《地藏菩薩本願經》上也說的有,釋迦牟尼佛把沒有佛在世間這段時期,衆生很辛苦,這個救苦救難的工作就拜托給地藏王菩薩,讓他代替佛來教化衆生。地藏菩薩教什麼?最重要的教孝道。

  菩薩的名號就像我們學校學習的科目一樣,地藏菩薩這個科目是什麼?科目是倫理,他教倫理。觀音菩薩教什麼?觀音菩薩教慈悲,就是教愛心,要用真誠的愛心去愛一切衆生。這一切衆生裏面包括的範圍很大,我們講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還有動物、植物,乃至于山河大地,沒有不愛的,一片慈悲,觀音菩薩是教這個,這個是孝心的擴大。所以地藏是根本,學佛從他那學起,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地藏菩薩教的。從地藏提升就是觀音菩薩,把這個愛心擴大,擴大到整個宇宙,沒有不愛的,沒有不關懷的,沒有不照顧的,沒有不幫助的,大愛!再提升,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教智慧,就是今天科學跟哲學,宇宙之間的奧秘登峰造極,真實智慧,不是知識。最後一位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教什麼?教你把你的孝親尊師、你的大愛、你的智慧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所以普賢菩薩是實踐,要把它做到,他做榜樣,做出來給我們看。這才是真正幸福人生,真正快樂無比,所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四大菩薩就等于四個學院,大學四個學院,院裏頭再分系,所以它真的是一門學校。我們中國四大名山就是四個學院,九華,地藏菩薩;五臺,文殊菩薩;普陀,觀音菩薩;峨嵋,普賢菩薩。

  所以你細細去觀察,他是教育,但是現在人都把他當作神去膜拜,這就迷信,完全錯了。地藏是誰?是自己。我修地藏法門,我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把這個孝擴大,愛我的家人,愛我的家族,愛我的鄰居鄉黨,發展到愛國家、愛社會,這是地藏菩薩。地藏是自己,觀音也是自己,文殊、普賢統統是自己,代表自己的性德。佛是表果德,菩薩是表修德,修因證果。所以佛法終極的目標是成就自己是個完人,一切完備,沒有一絲毫欠缺,智慧圓滿、德行圓滿、才藝圓滿、福報圓滿,樣樣圓滿。這個大圓滿與貧富貴賤一絲毫關系都沒有,所以佛法不教人去追求名聞利養,不追求功名富貴,教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幫助這個社會把每個人都教好。所以實在講,佛法是帝王師,它是師道,它不是神道。

  中國自古以來,立國的基礎就是孝道跟師道,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中國人講這個東西。佛法是師道,到中國來,中國有孝道的基礎,佛法在中國就發揚光大。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他的學生四面八方去教學,有些地方二、叁百年沒有了,六、七百年沒有了,只有在中國,傳到中國來二千多年,一直到現在還有。但是現在我們看,幾乎也完全是假的,真的沒有了。明白教義的人沒有了,真修行的人沒有了,真正行菩薩道的人沒有了,那就是佛法滅了。我們一定要清楚,儒釋道在今天都沒有人才,所以這是麻煩事情。可是我們相信祖宗,我們祖宗有德。在全世界只有這個民族,千萬年來以什麼起家?以什麼建國?以仁義道德。全世界找不到,只有這一個地方。所以縱然有大災難,中國災難最輕,祖宗保佑。中國爲什麼有災難?現在人,子孫把老祖宗東西丟掉了,不孝。不孝不敬,要受祖宗的懲罰。懲罰不會要命,父母總會把兒女的命留住,狠狠懲罰你,不會叫你送命的,懲罰是希望你回頭。我對這個有信心。

  我想了很多年,中國有一部好書,治國的寶典,唐太宗編的,唐朝盛世就靠這本書,但是這本書失傳了。我知道有這麼個東西,自己沒看過。常常想,這心想事成,偶爾在講經的時候提到,就真的有聽衆,有心人,到處替我去找,居然找到了。找到,我們仔細看這個文,它上頭有序文,才知道,這個書唐朝亡了之後被日本人拿回去了。唐朝時候沒有印刷術,書都是手抄的,所以數量很少。在那個時候,日本、韓國、越南到中國來留學的人很多,許多都是出家人,他們把這個東西帶回去了。所以在中國失傳一千年,宋、元、明、清都沒有。到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皇帝,他把皇位傳給他兒子,他做太上皇,就是嘉慶,嘉慶登基,日本人對皇上送的禮物叫進貢,禮物裏頭有這部書,中國人才知道。以後,一直到滿清亡國,這將近一百多年、二百年的時間,從日本,這個書傳到中國不超過十套,所以很多人沒看見,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部書。我們得到這個本子是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印的,原本是日本的本子,照日本的本子翻印的。我看到這個如獲至寶,我說這是祖宗有德,祖宗給我留了這麼一部,讓我看到。我們怕失傳,所以我立刻交給世界書局,我印一萬套。我們這底下這個,這是一套。這樣分送給全世界各個大學圖書館去收藏,就不會失傳,什麼樣的災難不可能全部毀掉,總會有地方有,我用這個方法來保存。

  沒有想到過了幾個月。這樁事情我是想了很多年,但是沒有辦法做到,《四庫全書》這麼大,現在把它印出來,不會失傳了,我們放心了,從哪裏讀起?《全書》現在精裝本,這麼厚的本子一千五百冊,要排在書架上,我們這一個房間四個牆壁擺滿,一套,從哪裏讀起?就算是《荟要》,《荟要》叁分之一,擺起來這一面牆。所以我在得到第一部的時候,這大概在十五、六年之前,我得到商務印書館印的最後一套,他只印了叁百套,我這套書放在澳洲。怎麼讀?從哪裏讀起?所以我就想到,能不能找些老教授,教文史的教授,他們退休了沒事情,讓他們天天看,把《四庫》裏頭精華、好的東西挑出來,編成一部書。一部書,這是《四庫》精華,我們統統都能得受用。做了,真找了,花了叁年的工夫,送到我這來,我一看不能用。這就說明,我們現在國文程度跟古人比差太遠了。可是這樁事情始終放在心上。沒想到古人已經替我們做好了,我們不曉得。這也是有個同學找到這部書,《國學治要》,我看到序文,完全是從唐太宗這個觀念上得到的啓示。這也是民國初年有些學者專家,把《四庫》下了功夫,用了八年的時間,經史子集,汲取它的精華,做成這部書,一共八冊。我看到這個,這是寶!中國傳統文化有救。爲什麼?這是《四庫》的一把鑰匙,你想研究中國傳統東西,你從這裏下手,你認識《四庫》、了解《四庫》,知道怎樣去學習。所以這部書價值太大了!

  全世界的人都要向中國學習,這個現在大家都知道。從個人來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效果只有中國有,外國沒有,這個東西你要不要?你要,在哪裏?在《四庫全書》裏頭。《四庫全書》文言文寫的,你不學文言文你就沒分。我對這個事情很留意。叁十年前,有一個美國的留學生,哥倫比亞大學的,跟臺灣大學交換學生。這個學生是個女生,大概叁十出頭,學什麼?學《華嚴經》。她選的這個科目也很特殊。到臺灣來,正好我在臺灣講《華嚴經》,所以臺灣大學就把這個學生介紹給我,在我圖書館住了四個月。她讀《華嚴經》,看清涼大師的《疏鈔》。我問她,你學中國文言文學多久?叁年。不難,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淵源一絲毫沒有,叁年能夠讀中國文言文。二00五年、0六年,我兩次訪問倫敦,倫敦是歐洲漢學中心,這叁個名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我有這麼個機會跟這些學生交流,跟他們的教授座談。因爲這些人,他們說的一口北京話,我很佩服,比我講得好,讀中國的古文,看中國的古注。所以我就問他,你們學習中文多久?他說叁年。不難!外國人叁年就能成功,我們中國人不敢碰文言文,是被它嚇到了,實際上它很容易學,不困難。外國人學文言文要費叁年的時間,中國人學最多兩年,兩年就把鑰匙拿到,《四庫全書》你就有分。祖宗留給你的智慧寶藏不能喪失。

  前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告訴我,他們要重刊《四庫全書》,就是再版,我聽了很歡喜。我告訴他,我給你買,你可不能漲價,要照上一次的老價錢。他答應了,我買了一百套;一套美金五萬塊錢,一百套五百萬。我買一百套幹什麼?分送給我們自己國家各個地方的大學圖書館,保存東西,不會失掉。世界書局來找我,我過去買他的《四庫荟要》,買了大概有六十多套,將近七十套。《四庫荟要》是《四庫》的精華。《四庫》是乾隆下令編輯的,乾隆那個時候六十多歲,年歲大了,怕他活不了那麼長久,看不到這部書的完成,所以就交代紀曉岚,總編輯,讓他在《四庫》裏頭選擇最好的,先編一套給他看。分量是《全書》的叁分之一,是編給皇上看的,所以這部書非常完整。總共寫了兩套,一套在圓明園,一套在皇宮。圓明園被八國聯軍毀掉了,毀掉一部《全書》、一部《荟要》,所以《荟要》就變成孤本。《荟要》的價值比《全書》高,因爲《全書》裏面對于清朝有批評不利的地方它全部刪掉了,《荟要》沒有刪。《荟要》是皇上看的,不給別人看的。這個只有一套,保存在臺灣故宮博物院。世界書局翻版印這套書,我買了六十多套。再版,這個老板告訴我,告訴我這個信息,我…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