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說好,我支持你,我給你買兩百套。兩百套也是五百萬美金,兩部書一千萬。這個書已經印好了,月底會送來。國寶!

  我這兩百套,一百套送國內,一百套送海外,送給一些國家的元首,國家大學裏頭有研究中文的,我送給他。我勸導那些外國人,統統要學中國文言文。你有能力直接去閱讀,你才真正能夠具足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都在這裏頭,精華被唐太宗提出來了。但唐太宗提出來是過去叁千五百年,唐以後這部書裏頭沒有,這是唐朝以前。五千年文化,上面叁千五百年,精華在這裏頭,後面這一千五百年還沒有人去做這個功夫。我相信會有人做這個工作,那就是《群書治要續篇》,會有人做這個事情。

  這是在當前,文獻方面沒有問題,現在問題是誰來繼承?誰能用這功夫?難不難?不難!我到處在宣揚,希望有一個國家能接受。現在朋友當中,我跟馬來西亞的緣最深,我向他們建議。《群書治要》,唐太宗總共在一萬多部書裏頭逐漸的淘汰,在裏面挑選,選到最後一共六十五種,這部書就是從六十五種裏頭抄下來的,有關于《大學》裏頭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全都抄在這裏頭,從六十五種書抄在裏頭。所以我就想了個方法,如果這個國家成立一個學院,或者是個研究中心,一個人專學一門,六十五個人,十年之後,這個學院就是活的《群書治要》,這六十五個人就能夠教育整個世界。你看不難,社會安定,世界和諧,我相信叁年可以恢複。爲什麼?這些研究的人都是專家,叁年就有小成,他們就可以出來講學。在哪裏講?在國家電視臺去講,全國人都聽到,全世界人都聽到。所以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文化的世紀,中國的文化統一了全世界。

  你不照這個方法,你沒有辦法撥亂反正;也就是說,今天這種亂局,沒有任何人有能力來收拾,只有這個辦法。所以國家能養這六十五個人,如果擴大到叁倍,叁個人一個小組,專攻一門,不到兩百人,這兩百人,他的力量超過兩百萬兵力都不止,他能夠安定整個世界社會,能夠帶來和平,能夠化解沖突,能夠把國家治好、把人教好。要老師!上個星期我到泰國,到泰國也是這麼個願望。安排跟泰皇見面,很不幸他又住院去了,身體很不好,跟皇後見了面,她們很有興趣。那就是要培養老師。希望在外國做,外國做出來,中國人就相信,中國人會跟進;外國不做,中國人不想做,所以先用外國人做引子。我們認真努力,真正幫助國家、幫助族群,幫助這世界上苦難衆生怎樣離苦得樂。這些方法也都在這部經上,這部經上是提出綱領,《群書治要》是細目。總綱領、總原則這部經上全有,真正是好書。末法九千年之後佛法滅掉了,這部經還能夠在世間多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後這個書也沒有了,還有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在那個時候聽到佛號的人、歡喜的人都能往生,你才曉得這個經功德之大。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我們看下面經文,第二,「一心求生」,這句話非常重要。前面是「聞持本經」,這是緣,遇到這個緣要一心求生極樂世界。爲什麼?不再搞六道輪回了,六道輪回實在太苦了,不幹這個傻事了。釋迦牟尼佛不當國王,他父親是國王,他是長子,繼承王位的,他十九歲放棄王位,出家去學道。他聰明,他有智慧,他如果做了國王,到今天沒人曉得他,國王太多了,誰知道?他去學道,學成之後去教化衆生,做一個最好的老師,你看看他這門學術一直傳到今天,傳到全世界,沒有人不知道他。對了!

  孔老夫子想做官,沒有官運,他命裏頭沒有官印、沒有官運,周遊列國搞了十幾年,沒人用他。六十八歲回頭,回到老家教學,他只教了五年,七十叁歲過世。五年,你看這個功德,成爲中國的聖人,大家尊他爲「萬世師表」,孔老夫子在世作夢也沒想到;他要能想到這一點,那他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叁十歲開悟,孔子也是。孔子自己說他自己做學問,「叁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十年、十年他的境界往上提升。如果孔子叁十歲就開始教學,那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我們看到古往今來大聖大賢,他們選擇的行業全部都是教學。教學清高,教學快樂。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第一樂事,這快樂的。于人無爭,于世無求,你說這種生活多美好。孔子的遺憾,耽誤了十幾年,周遊列國,浪費了時間。

  【晝夜相續。求生彼刹。】

  說明「勇猛精進,無有間斷」。『求生彼刹』,彼刹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我們到那裏去。用什麼方法求?用「受持」。受持指這部經,我接受這部經典裏面的理論、方法、境界,我完全接受,把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把方法變成自己的行爲,我完全照這個來學習。「讀誦」,不能夠不讀誦,讀誦是天天溫習,溫故知新。天天讀誦,你不會被外面環境幹擾,不會被外面環境誘惑。讀誦,我跟佛菩薩在一起。「書寫」,這是流通,我自己得到這個好處,我要把它介紹給別人。從前沒有印刷術,寫,我把它抄,送給別人,現在有印刷術,大量去流通,尤其這是重要的珍寶。錢留著沒有用,錢要流通,應當全心全力做這個工作,把智慧用這個方法傳給別人,理念、經驗、方法傳給別人。在國家上講,長治久安才能出現,大同之治也能出現,不是不能。

  現在的人全都是求知識,沒有求智慧的。我們參與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前後參加十幾次,才真正認識這個世界。與會的這些人都是學者專家、政府高級官員,確實都有這個心,如何化解沖突,恢複安定和平。真心,不是假的,我很尊敬、很佩服。他們沒有辦法。方法在哪裏?方法在中國經典裏頭,他們沒有接觸過,我們介紹。好在說這個話,英國人說的;我們說了沒有分量,人家瞧不起,英國湯恩比博士,這是世界知名人士,曆史哲學家,他說的。說這個話,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代那時候講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就是今天,二十一世紀,「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英國人講的,大家沒有話說。

  可是這個話說出來沒人懂。我在倫敦訪問,跟漢學院的學生講話,我就問這個問題,我說問別人是外行,問你們是內行,你們是學中國儒釋道的,所以我來問你們,湯恩比的話說得對不對?你們能贊成嗎?這些學生很乖巧,對著我笑,笑了五、六分鍾也不說話,教授也不說話。我反過來問,難道湯恩比的話說錯了嗎?他們也不說話。我等了很久他都不說話,我只好繼續說下去,我說你們很聰明,對湯恩比的話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我告訴你,我聽了湯恩比的話,我認爲他說得非常正確。你們不敢說話,我說我知道,我們今天提到儒,你們頭腦一定想到四書五經、十叁經,對不對?大家說對;提到佛,一定是《華嚴》、《法華》、《般若》,這些是吧?是的。我說問題就出在這裏,解讀錯誤了!這些東西是什麼?是儒跟佛的花果,好看,你們的眼光都看到那裏。花果從哪來的?枝條上長的,你們把枝條疏忽了。枝條從哪來的?枝條樹幹長的;樹幹從哪來的?樹幹從根本長的。你要能夠這樣回頭去找,你找儒,孔孟學說的根,你找佛的根,你就相信了。這句話我提醒了他,你不要只看花果,花果是根長出來的。

  儒的根是什麼?《弟子規》,沒人知道,研究中國學術的人,誰學《弟子規》?沒人知道。道的根,《太上感應篇》;佛的根,《十善業道》,他們從來沒想到。我說這叁樣東西很小,你看《弟子規》只有一千零八十個字,《太上感應篇》大概一千六、七百個字,《十善業道經》也只有一萬多一點字,很小的小東西,這是它的根,那個花果都是從這個根上生的,這個根是普世教育,就等于我們現在講什麼?國民教育,人人都要學的。如果人人都要學這個,天下就太平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講什麼?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一般人民不要懂得很多,他不研究高深的東西,只要這個東西就夠了,就能夠幫助這個社會恢複安定和平,就能幫助這個地球化解災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道理,道理就在四書五經、十叁經,在那高深的裏頭,但是應用是最低層的。但是一般人應用,他不需要知道道理,你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這大多數的人。

  我們做了實驗,我們這個實驗是被聯合國逼出來的,過去在湯池做叁年實驗。因爲我們把這些東西介紹給聯合國這些與會的朋友們,他們聽了很歡喜,告訴我:「法師,這是理想,做不到」,這給我當頭一棒。信心危機,對于古聖先賢東西沒有信心,這不得了!如何叫他們相信?只有做樣子給他看。我就想到這個。費了好幾年的心血,到處找地方,緣不成熟。二00五年,應該在十月、十一月,我回到老家去看看。七十年沒回去,老家還有些堂兄弟、族兄弟,還不少人,有叁十多個人。我們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向大家報告,這些年在外國幹了些什麼,遇到這麼個瓶頸,中國這麼好的東西外國人不相信,想做實驗,找不到地方。家鄉這些父老,還有家鄉的領導,聽到這個都歡喜:「法師,回來做,我們支持你」,就這麼一起哄。剛好湯池一塊地是政府的,他要賣,要賣出來他們搬家,搬到別的地方去。這塊地的面積有叁十畝,我去看了很合適,不大也不算小,就把它買來,就建了學校。沒想到!

  二00五年的十一月開課。建築的工程應該是0四年的冬天,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校舍才蓋好,就招聘老師。我們用網路把這個消息放上去,希望招老師,有志于傳統文化的,條件是要有教學經驗的,師範學校畢業的老師,教過幼兒園的,教過小學的,教過初中的,只到這爲止,再高的就不要了。我們招這些老師,這些老師很年輕、很聽話、很好教。報名叁百多人,我們最後只取了叁十七個人,叁十七個老師。開課我就告訴大家,我說我們的使命非常重,中國傳統文化能不能繼續下去就在此一舉,你們有使…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