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好,我支持你,我给你买两百套。两百套也是五百万美金,两部书一千万。这个书已经印好了,月底会送来。国宝!
我这两百套,一百套送国内,一百套送海外,送给一些国家的元首,国家大学里头有研究中文的,我送给他。我劝导那些外国人,统统要学中国文言文。你有能力直接去阅读,你才真正能够具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都在这里头,精华被唐太宗提出来了。但唐太宗提出来是过去三千五百年,唐以后这部书里头没有,这是唐朝以前。五千年文化,上面三千五百年,精华在这里头,后面这一千五百年还没有人去做这个功夫。我相信会有人做这个工作,那就是《群书治要续篇》,会有人做这个事情。
这是在当前,文献方面没有问题,现在问题是谁来继承?谁能用这功夫?难不难?不难!我到处在宣扬,希望有一个国家能接受。现在朋友当中,我跟马来西亚的缘最深,我向他们建议。《群书治要》,唐太宗总共在一万多部书里头逐渐的淘汰,在里面挑选,选到最后一共六十五种,这部书就是从六十五种里头抄下来的,有关于《大学》里头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文字全都抄在这里头,从六十五种书抄在里头。所以我就想了个方法,如果这个国家成立一个学院,或者是个研究中心,一个人专学一门,六十五个人,十年之后,这个学院就是活的《群书治要》,这六十五个人就能够教育整个世界。你看不难,社会安定,世界和谐,我相信三年可以恢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人都是专家,三年就有小成,他们就可以出来讲学。在哪里讲?在国家电视台去讲,全国人都听到,全世界人都听到。所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中国的文化统一了全世界。
你不照这个方法,你没有办法拨乱反正;也就是说,今天这种乱局,没有任何人有能力来收拾,只有这个办法。所以国家能养这六十五个人,如果扩大到三倍,三个人一个小组,专攻一门,不到两百人,这两百人,他的力量超过两百万兵力都不止,他能够安定整个世界社会,能够带来和平,能够化解冲突,能够把国家治好、把人教好。要老师!上个星期我到泰国,到泰国也是这么个愿望。安排跟泰皇见面,很不幸他又住院去了,身体很不好,跟皇后见了面,她们很有兴趣。那就是要培养老师。希望在外国做,外国做出来,中国人就相信,中国人会跟进;外国不做,中国人不想做,所以先用外国人做引子。我们认真努力,真正帮助国家、帮助族群,帮助这世界上苦难众生怎样离苦得乐。这些方法也都在这部经上,这部经上是提出纲领,《群书治要》是细目。总纲领、总原则这部经上全有,真正是好书。末法九千年之后佛法灭掉了,这部经还能够在世间多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后这个书也没有了,还有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在那个时候听到佛号的人、欢喜的人都能往生,你才晓得这个经功德之大。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我们看下面经文,第二,「一心求生」,这句话非常重要。前面是「闻持本经」,这是缘,遇到这个缘要一心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再搞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实在太苦了,不干这个傻事了。释迦牟尼佛不当国王,他父亲是国王,他是长子,继承王位的,他十九岁放弃王位,出家去学道。他聪明,他有智慧,他如果做了国王,到今天没人晓得他,国王太多了,谁知道?他去学道,学成之后去教化众生,做一个最好的老师,你看看他这门学术一直传到今天,传到全世界,没有人不知道他。对了!
孔老夫子想做官,没有官运,他命里头没有官印、没有官运,周游列国搞了十几年,没人用他。六十八岁回头,回到老家教学,他只教了五年,七十三岁过世。五年,你看这个功德,成为中国的圣人,大家尊他为「万世师表」,孔老夫子在世作梦也没想到;他要能想到这一点,那他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孔子也是。孔子自己说他自己做学问,「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年、十年他的境界往上提升。如果孔子三十岁就开始教学,那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我们看到古往今来大圣大贤,他们选择的行业全部都是教学。教学清高,教学快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第一乐事,这快乐的。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说这种生活多美好。孔子的遗憾,耽误了十几年,周游列国,浪费了时间。
【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说明「勇猛精进,无有间断」。『求生彼刹』,彼刹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到那里去。用什么方法求?用「受持」。受持指这部经,我接受这部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我完全接受,把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把方法变成自己的行为,我完全照这个来学习。「读诵」,不能够不读诵,读诵是天天温习,温故知新。天天读诵,你不会被外面环境干扰,不会被外面环境诱惑。读诵,我跟佛菩萨在一起。「书写」,这是流通,我自己得到这个好处,我要把它介绍给别人。从前没有印刷术,写,我把它抄,送给别人,现在有印刷术,大量去流通,尤其这是重要的珍宝。钱留着没有用,钱要流通,应当全心全力做这个工作,把智慧用这个方法传给别人,理念、经验、方法传给别人。在国家上讲,长治久安才能出现,大同之治也能出现,不是不能。
现在的人全都是求知识,没有求智慧的。我们参与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我前后参加十几次,才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与会的这些人都是学者专家、政府高级官员,确实都有这个心,如何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真心,不是假的,我很尊敬、很佩服。他们没有办法。方法在哪里?方法在中国经典里头,他们没有接触过,我们介绍。好在说这个话,英国人说的;我们说了没有分量,人家瞧不起,英国汤恩比博士,这是世界知名人士,历史哲学家,他说的。说这个话,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代那时候讲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就是今天,二十一世纪,「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英国人讲的,大家没有话说。
可是这个话说出来没人懂。我在伦敦访问,跟汉学院的学生讲话,我就问这个问题,我说问别人是外行,问你们是内行,你们是学中国儒释道的,所以我来问你们,汤恩比的话说得对不对?你们能赞成吗?这些学生很乖巧,对着我笑,笑了五、六分钟也不说话,教授也不说话。我反过来问,难道汤恩比的话说错了吗?他们也不说话。我等了很久他都不说话,我只好继续说下去,我说你们很聪明,对汤恩比的话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我告诉你,我听了汤恩比的话,我认为他说得非常正确。你们不敢说话,我说我知道,我们今天提到儒,你们头脑一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对不对?大家说对;提到佛,一定是《华严》、《法华》、《般若》,这些是吧?是的。我说问题就出在这里,解读错误了!这些东西是什么?是儒跟佛的花果,好看,你们的眼光都看到那里。花果从哪来的?枝条上长的,你们把枝条疏忽了。枝条从哪来的?枝条树干长的;树干从哪来的?树干从根本长的。你要能够这样回头去找,你找儒,孔孟学说的根,你找佛的根,你就相信了。这句话我提醒了他,你不要只看花果,花果是根长出来的。
儒的根是什么?《弟子规》,没人知道,研究中国学术的人,谁学《弟子规》?没人知道。道的根,《太上感应篇》;佛的根,《十善业道》,他们从来没想到。我说这三样东西很小,你看《弟子规》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太上感应篇》大概一千六、七百个字,《十善业道经》也只有一万多一点字,很小的小东西,这是它的根,那个花果都是从这个根上生的,这个根是普世教育,就等于我们现在讲什么?国民教育,人人都要学的。如果人人都要学这个,天下就太平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讲什么?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一般人民不要懂得很多,他不研究高深的东西,只要这个东西就够了,就能够帮助这个社会恢复安定和平,就能帮助这个地球化解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道理,道理就在四书五经、十三经,在那高深的里头,但是应用是最低层的。但是一般人应用,他不需要知道道理,你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大多数的人。
我们做了实验,我们这个实验是被联合国逼出来的,过去在汤池做三年实验。因为我们把这些东西介绍给联合国这些与会的朋友们,他们听了很欢喜,告诉我:「法师,这是理想,做不到」,这给我当头一棒。信心危机,对于古圣先贤东西没有信心,这不得了!如何叫他们相信?只有做样子给他看。我就想到这个。费了好几年的心血,到处找地方,缘不成熟。二00五年,应该在十月、十一月,我回到老家去看看。七十年没回去,老家还有些堂兄弟、族兄弟,还不少人,有三十多个人。我们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向大家报告,这些年在外国干了些什么,遇到这么个瓶颈,中国这么好的东西外国人不相信,想做实验,找不到地方。家乡这些父老,还有家乡的领导,听到这个都欢喜:「法师,回来做,我们支持你」,就这么一起哄。刚好汤池一块地是政府的,他要卖,要卖出来他们搬家,搬到别的地方去。这块地的面积有三十亩,我去看了很合适,不大也不算小,就把它买来,就建了学校。没想到!
二00五年的十一月开课。建筑的工程应该是0四年的冬天,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校舍才盖好,就招聘老师。我们用网路把这个消息放上去,希望招老师,有志于传统文化的,条件是要有教学经验的,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教过幼儿园的,教过小学的,教过初中的,只到这为止,再高的就不要了。我们招这些老师,这些老师很年轻、很听话、很好教。报名三百多人,我们最后只取了三十七个人,三十七个老师。开课我就告诉大家,我说我们的使命非常重,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继续下去就在此一举,你们有使…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