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看印光大師在普陀山,寺院分配他的工作是管理藏經樓,就好像管理圖書館一樣。這個工作對他有利,他收拾幹淨了他就讀書,藏經樓上住叁十年,他沒有白住,天天讀經。所以這叁十年的機緣成就他了。叁十年沒人知道,到七十歲,有一些學者、大學教授到普陀山去遊玩,無意當中遇到他,跟他一談非常驚訝,這個和尚有學問、有道德,跟他往來,跟他通信。老法師寫的信跟經典沒有兩樣,他們把他的信在雜志上刊登,這一下就出名了,真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老法師八十歲圓寂的,七十歲人家才知道他,十年時間。你看十年的影響,在中國最近一百年佛門當中,無論出家在家,沒有人能跟印祖相比。這個原因是什麼?積得厚發出來就有力量。年輕想出頭,很薄,厚度不夠,他産生不了影響。印祖給我們的是最好的典範,不想出名,厚積。什麼時候出名?死了以後才出名。你要有這麼一個念頭的話,你肯定出名。晚年才出名,你不會被名利所動搖。印祖出名之後,四面八方的供養不得了,太多了,老人一分錢沒用,穿的衣服破衣服,吃的飯跟常住完全一樣,沒有讓信徒那些供養錢一分錢用在自己生活上,沒有,全部拿去印經。這做給我們看的,我們學會了,別人信徒拿的財供養,我們回報的是法供養。他那個時候錢大概不少,就自己開了個印刷廠,在蘇州,叫弘化社,自己買了一套設備,那個時候是鉛字排印。全部都做這一樣工作,做好事他也是一門深入,他不搞別的。那個時候也有發生災難,旱災、水災,嚴重的時候,老和尚知道了,從印經款項裏面撥一點錢出來救災,這是附帶的,正經事情就一樣,印經。
我這一生跟老和尚學,十方供養統統做法布施。除了法布施之外,救災的時候有,我們也有做,再布施醫藥、放生。我早年做叁樁事情,是以印經爲主,法布施。放生,放生是忏悔,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殺業很重,所以我回頭回得很快。抗戰期間我失學叁年,去打獵去了,打叁年獵,殺不少衆生。學佛之後讀《地藏經》才真正覺悟,所以學佛大概六個月我就吃長素了。再就布施醫藥,有一些老人生病沒人照顧,付不起醫藥費,我們每個月捐一筆錢交給醫院,專門照顧貧窮老人。其他的事情我們不做。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是以弘法爲主,以法布施爲主。國內有一些災難的事情,上一次汶川這個救災,我就提醒大家,從我們印經的錢裏頭撥一點錢給我。他們說一萬。我說太少了。十萬?還少了,至少一百萬。他們照辦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遇到重大災難不能不照顧。所以這個堅信根而拔疑刺,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不能夠輕易看過。
『要當孝順』,這就是《觀經》叁福裏面所說的「孝養父母」,你看「見于彼經叁福之首。乃叁世諸佛淨業正因之一」。人不孝養父母就是沒有誠敬心,對父母不孝,對老師怎麼會誠敬?你要是跟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學,他不教你,爲什麼不教你?你無法接受。誠敬心能吸收,不誠不敬你排斥,你不能接受,所以你學的東西是常識、是知識。誠敬人學的東西是智慧,不一樣,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誠敬從哪裏來?從孝親來的。現在人爲什麼不孝親?不知道,不知道父母之恩,他怎麼會孝順?爲什麼不知道?沒人跟他講。過去什麼人講?老師講。
所以人是兩個人教出來的,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兩個人教出來的,缺一個都不行。父母在兒女面前說我對你有恩,你要孝順我,這話說不出口,不好講,要第叁者去講。老師跟學生也說你要尊師重道,這話也說不出口,這個話要父母講。所以一個人教出來,是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把這個年輕人教出來了。現在兩邊都沒有了,父母也不教,老師也不教,他所學的全是知識。這個知識裏頭沒有德行、沒有倫理、沒有因果,這麻煩大了,知識愈高的造罪業愈多、愈方便,將來果報不堪設想。所以孝順父母第一重要。
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就沒有佛法。佛法在中國爲什麼這樣昌盛?爲什麼流傳這麼多年?就是因爲中國人講孝道,中國人不講孝道,佛法就完了。今天在全世界找不到佛法,就是因爲沒有孝養父母的人。我們在外國看,看到佛法留下來的痕迹,真正佛法沒有了。所以佛法從哪裏培養?從儒、從道的根去培養,從《弟子規》、《感應篇》培養,有這個根才會有《十善業道》,有《十善業道》就有佛法。
「至誠忠信」。誠,「誠者真心,真實無僞」。中國傳統文化,如果用一個字來說就是誠。畫這一張「極樂妙果圖」的江逸子老師,他也是李老師的學生,我們是同學,曾經向老師請教:老師,有沒有一個字讓我們一生奉行而得利益的?老師跟他說,你把手伸過來。手伸給他,老師在他手心裏頭寫了一個「誠」字,他永遠不會忘記。這個誠字你一生就用它,你決定不會有過失。用真誠心生活,用真誠心工作,用真誠心學習,用真誠心待人接物,誠則靈。靈是什麼?靈是開智慧,真誠到極處,智慧就開了,沒有這個你學不到智慧,學的是知識。
「至者」,至誠,至是「登峰造極也。誠之極」,真誠到極處,這叫至誠。我們這些學生跟李老師,老師對每一個人都送四個字,送給我的是「至誠感通」。告訴我弘法利生不容易,爲什麼?世間法、出世間法都要通,你要不通,你怎麼講?怎麼通法?你要是學習世間法,他說不要講別的,講中國第一部大書,叢書,《四庫全書》,你能不能通?真通了,這通世間法。他說佛法?佛法一部《大藏經》,能不能通?不通,弘法利生就沒分。這個東西看起來這一生通不了,分量太大了。老師就教我,是的,靠學習沒辦法通,但是什麼?求感通。感是感應,求叁寶加持,求祖宗保佑。你真正是孝子,真正有至誠,肯定會感通,用這個方法。什麼方法?老師寫個誠,用誠去感通。誠上面就又加個字,至誠,至誠才能感通。至誠感通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般要多少時間?通常講十年。真誠心,至誠,待人接物全是至誠,沒有一樣不是至誠。我來研究經教至誠,待人接物我就用虛僞,這個不行,這心不能成就。一誠一切誠,決定不能有兩個心。
現在人害怕,我用至誠心待人,別人都欺騙我,那我怎麼辦?欺騙讓他欺騙,不要緊,吃虧上當也歡喜,你的心就真的至誠了。如果吃虧上當還不甘心,假的,你不是誠心,你還是虛情假意,至誠心裏頭沒有。會不會真吃虧?不會,會有補償的,那個感應裏頭有補償。那補償來的時候,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你才曉得真有感應,真有佛力加持,真有祖宗的保佑,你就真敢幹了。所以要誠之極,至誠。今天時間到了,底下的下一節課我們再續講。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六六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