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六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可能有感覺!無,無但是它不斷,它一個接一個接一個。那不斷就是科學家所說的糾纏的現象,糾纏不斷,糾纏在一起,讓我們看到有這些東西、聽到有這些音聲,統統都是糾纏在一起的。再大的音聲,如果時間只有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也沒聽見,它太短了。

  確實宇宙的奧秘佛知道,八地以上都知道。這個知道不是用儀器,是用本能。這科學家沒講錯,他說古時候人有一種本能,他能夠預知,他能夠知道極其微細的宇宙的奧秘。實際上就是禅定,心愈清淨,智慧愈高,觀察的能力能量愈強。所以要曉得一切法無所有,這叫空慧。無分別智,于一切法不再有分別執著的念頭,這個人是菩薩。

  「《心經》曰:無智亦無得」,這是說真話,你認爲你有智,這是錯誤的。是有智,但你有個有智,就把你的智障礙住了。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必須得一念不生,你才看到真相。說上一個名詞,錯了,它沒有名,它沒有相,名跟相都不可得。我們從量子力學家發現的微中子,你就曉得佛經上講的無相無名是對的,才是真相,有名有相錯了。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法,法是佛法。什麼是佛法?佛法也是假的,佛法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不執著,成佛,真佛;執著,凡夫,自以爲你成佛了,是十法界裏面的佛,天臺大師說這尊佛叫相似即佛,跟佛很像,不是真的。爲什麼不是真的?他還以爲他是佛。連這個念頭沒有,那是真佛。所以真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但沒有言語,念頭都沒有,那是真境界。所以一定要曉得整個宇宙,世出世間法無所得,我們在那裏下功夫。

  但是無所得,我們入不了這個門,它太玄、太微妙了,我們粗心大意入不進去。但是知道這個事情,我們也承認,對于這個世出世間一切法,心淡薄了。有沒有占有的念頭?占有念頭淡薄了。到最後是什麼?完全沒有。沒有怎麼?隨緣,有很好,也不必排斥它,排斥它也錯了。你擁有它錯誤,你排斥它也錯誤,爲什麼?它根本無所有,你排斥它幹什麼?所以隨緣妙用。妙用是什麼?來者不拒,去者不留,沒有起心動念,這叫妙用。不取不舍,心就定了,這個心裏頭只有一句佛號,阿彌陀佛。

  我們自己證不容易,到極樂世界證非常容易。而且一到極樂世界,我們自性的本能幾乎全部恢複。頭一樁好事,就是身坐在阿彌陀佛的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有本事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同時到十方諸佛刹土去拜佛、去供養,修福;去聽經聞法,修慧,福慧雙修。同時能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你都接近到了,有這個本事,自己身體在阿彌陀佛講堂沒動;換句話說,同時能修無量無邊的法門,同時就會了。一心一念,圓滿成就,這只有到極樂世界。不到極樂世界,自己要修成,修到明心見性就有這個能力。一到西方極樂世界等于說報得的,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這個能力就出現。

  十方無量無邊的佛土,許許多多過去生中我們都曾經住過,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有緣的人很多很多,只有到極樂世界去了之後,就統統都認識、都知道了,這個時候統統變成同參道友,共同學習。那我們肯定勸他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爲什麼?快,馬上就能成功。你要不到極樂世界,那六道你還有得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離開。我們肯定會把這個法門教給他,他與極樂世界就有緣,善根深厚的馬上接受,一生成就;不能接受的,來生後世再說,決定有一生他會省悟過來,會認真修學。所以無智亦無得,這個重要。

  「《智度論》曰: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你看這句話前頭冠上決定,我想那個普朗克沒有學過佛,他也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物質現象不是真的,他一口否定。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就是決定相不可得。科學家是用數學,是用精密儀器觀察,看到真相,但是他煩惱習氣沒斷,雖然不是真的,他還是要,他並沒有真的放下。「名無所得。又《涅槃經》曰:無所得者,則名爲慧。有所得者,名爲無明」。《涅槃經》上這個話說得有味道,無所得,真實智慧;有所得,那叫無明。無明是迷,迷的時候不了解真相,以爲有所得,得到了很歡喜。那歡喜是煩惱,歡喜屬于七情五欲裏頭的,喜怒哀樂那是煩惱。

  「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輪」。有所得是什麼?有所得就是六道輪回,出不了六道輪回。「一切凡夫輪回生死,故有所見」,他就是有所見、有所得,這搞生死輪回。那我們今天希望這一生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要提高高度的警覺心,我們要把這個世間物質、精神的享受,要把它淡化,淡到不可得,我們的往生順利,一點障礙都沒有。往生不了,就是因爲你還有所得,你還放不下。現在我們從什麼地方學?日常生活當中學,學讓,學不操心。錢放在那個地方不在意,誰拿去都好,我用他用不都一樣用!一點煩惱都沒有這才行,這才能解脫。你要是這個地方惦著、那個地方記住,你怎麼能往生!

  放下,現在就要練功,就要練放下,什麼都無所謂,要看淡薄。別人想要,歡歡喜喜馬上供養,一絲毫憂慮都沒有,這是什麼?這是修行。我從前有貪、有悭吝,現在學了,我能放下,我不在乎,我真的要求極樂世界。所以我講過很多次,口袋裏裝的錢是自己的,沒有放在口袋都不是自己的;穿在身上衣服是自己的,沒有穿在身上都不是自己的;我住在這裏,房子是我的,我離開出去了,這房子不是我的,常作如是觀,別執著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身體都不是我的。平常要不作如是觀,臨時怕來不及。臨命終時還有一念執著,完了,去不了,繼續搞輪回。輪回實在太可怕了,這不能沒有高度警覺。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六道輪回的生死,還有四聖法界裏頭的變易生死,六道是兩種都有,四聖法界沒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這兩種生死他都斷了,這是什麼?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我們今天對初學的人不能這個說法,說菩薩是一切無所得,他不學了,這還得了,我學佛什麼都沒有了。但是共産黨贊成,真正共産黨無所得,什麼都沒有,所以共産黨是菩薩。共産黨要學大乘,大乘就是共産黨,真的,不是假的。他們沒有在大乘上下過功夫,一下功夫才知道,比馬克思高明。

  「《涅槃》之說,真究竟了義之語也」。《涅槃經》說得好,無所得者,則名爲慧。有所得者,名爲無明。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回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這《涅槃經》上說的,真講得好,真是究竟了義之說。「又證無所得者」,證無所得者就是法身菩薩。「《仁王良贲疏》曰: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無所得的這個心就是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是法身菩薩所證得的,轉末那識爲平等性智,無所得就是平等性智。我們知道六、七轉了,阿賴耶跟前五識統統轉,那這是什麼?相宗講的轉八識成四智,這是法身菩薩,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我們這部經上講的叁輩往生,他是上輩。

  「又《維摩慧遠疏》曰」,《維摩經》遠公大師注解裏頭說,「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名無所得」。執著裏頭,放不下的裏頭,最難的情執。六道衆生也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出不了六道輪回,情斷不了,這是個很大的麻煩事情。情之體是什麼?是智慧。迷了,智慧變成感情;覺悟了,感情就又變成智慧。智能解決一切問題,情能障礙一切問題,所以沒有真實智慧轉不過來,定功轉不過來,一定要真實智慧,才能夠轉識成智。情就是第七識,叫情執,你看第七識執著我。佛說的叁種煩惱,無明煩惱是阿賴耶的業相,見思煩惱就是末那,塵沙煩惱就是第六識。第六識起作用塵沙煩惱,第七識起作用是見思煩惱,所以他出不了六道輪回,情執太深了。轉識成智,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所以只要轉不分別、不執著,第八、前五跟著一起轉。我們知道事實真相,于世出世間一切法就看淡了,你才真正能放下。

  情不是真的,情會擾亂你,情會帶給你生生世世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那在六道裏幹什麼?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太可怕了。所以這愛情不是個好名詞,人世間看到是最美的,佛看到那是毒蛇猛獸,那是要命的。爲什麼墮落成凡夫,永遠都不能夠省悟過來?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東西,必須把它看破。日常生活當中去鍛煉,鍛煉什麼?淡化。淡化到最後沒有了,智慧完全現前。只要它沒有了,全是智慧;只要有它的時候,那都是煩惱,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今雲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證無所得,你就是證得到達無所處。無所處的標准,情執沒有了,全是智慧。智慧才是真的愛心,真誠的愛,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無條件的;同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一體自然愛它。我們身上哪個地方有痛癢,手自然會去幫助它,沒有條件。什麼原因?沒有原因。這是真的,宇宙的核心那個愛,那個愛是真愛,那不是假的,不是情執。情執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只有佛菩薩有真愛,世間人假的。你看愛,愛到結婚了,沒有兩天又離婚,都是假的!這種表演,時時刻刻都能看到,你得看穿,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被假相欺騙了,這一點重要。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叁九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