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封普遍答複的信(一函遍複 語譯)

  印光大師兩篇重要開示語譯前言

   印光大師是近代著名高僧,弘一大師謂爲“叁百年來一人”者。他一生自行化他、開示做人和學佛的總綱領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以立人道基礎;真爲生死、發菩提心、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爲學佛的捷徑。自著作至今在海內外廣泛傳誦,影響極大,化度甚衆。

   《一函遍複》是師晚年體衰,悲心甚切,寫的一篇長信。凡是有關爲人處世、學佛修行,以及孝養父母、教育子女等問題,均逐一答複。

   《臨終叁大要》主要提出對病人應善巧開導,以樹立正信;輪班助念,是淨念相繼;切忌搬動啼哭,以免誤事。對臨終這叁件大事,具有周詳、懇切的開示。

   這兩篇開示,語言平實無華,句句切實可行。如能認真實踐,必定業障消除,善根增長,直至了生脫死,出離輪回,往生淨土,超凡入聖。真是生前也得大利益,死後也得大利益。爲了方便閱讀,譯爲白話。不過水平有限,難免錯誤。尚祈大德指正,爲幸!

  釋昌臻(妙首)謹識于 四川樂至報國寺

  

  一封普遍答複的信

  (語譯,原名《一函遍複》)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叁種根機,不管是利根、鈍根都適合。這是如來爲了使上自聖賢,下至凡夫,均能在這一生當中,了脫生死而開示的大法。對于這樣的大法卻不相信、不修持,實在太可悲哀呀!這個修行的方法,是以信、願、行叁法爲綱領。

  信,就是信我們這個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自己是受業力支配的凡夫,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斷除惑業、悟證真如、了脫生死、出離輪回;信阿彌陀佛所發大誓願:如果有衆生,念佛的名號,願生佛的國土,這個人臨命終時,佛一定慈悲接引他往生西方。

  願,就是願迅速離開這個痛苦的世界,願迅速往生那個快樂的世界。

  行,就是至誠懇切地常常念:“南無(音:納莫)阿彌陀佛” 注一 ,時時刻刻,不讓暫時忘記。早晚在佛前禮拜誦念。根據自己的忙和閑,訂立一份課程。

  此外,在行住坐臥中和幹不用心的活時,都可以念。睡覺的時候只能默念,不要出聲念。可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難念。假若是衣帽不整齊,或是洗澡,或在解便,或到不潔淨的地方,都只能默念。默念的功德一樣,出聲念便不合規矩。不管大聲念,小聲念,金剛念(微有聲音,可是旁人聽不見的)和心中默念,都要心裏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這樣,心不向外跑,妄念逐漸會息滅,佛念逐漸會純熟,功德最大。

  念佛的人,必須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即教育自己的老師和有道德的人)、存慈悲心;不殺生(應當吃長素或是吃花素。即使還沒有斷葷,決不可自己宰殺);修善業(就是行爲上不犯殺生、偷盜、邪淫的事;口裏不說虛妄、淫穢、兩面挑撥和粗惡的話;心裏不起貪欲、憎恨、愚癡的念頭)。還應該:做父母要慈愛,做子女要孝順,做哥哥要友愛,做弟弟要恭敬,做丈夫要和氣,做妻子要順從,做主人要厚道,做雇工要誠實,各盡自己應盡的責任。能夠對家庭對社會盡到責任的人,叫做“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時就能往生。因爲他的心與佛一致,必能感應我佛慈悲接引。如果口裏雖常念佛,內心不合道理,或是對于父母兄弟、妻子兒女、朋友鄰居沒有盡到責任,那麼他的心與佛違背,便難往生。這是自己發生障礙,佛也沒法慈悲接引他。

  還要勸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和親友鄰居們,共同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和“南無觀世音菩薩” 注二 (每天如果念一萬聲佛號,就念五千聲觀音聖號,多少照此比例加減)。因爲這件事利益非常大,怎麼忍心讓生我的父母和我的親屬以及親友們不獲得這種利益呢?況且現在是個大患難的世道,災禍到來,沒法逃避。如果能常念佛和觀音菩薩,決定能得到佛菩薩庇佑,逢凶化吉;即使沒有災難,也可以使業障消除,智慧開朗,福德增加。何況勸人念佛往生西方,就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用這種功德 回向往生,必定能滿願。

  凡是誦經念咒、禮拜忏悔和救災濟貧,做種種慈善功德,都應當回向往生西方,萬不可求來生的人天福報。一有這種心,就沒有往生的份。況且生死沒有了脫,輪回不能出離,福報越大,造的惡業也越大;再下一世,難免不墮地獄、餓鬼、畜牲叁惡道裏。那時想獲得人身,再遇到即生了脫生死的淨土法門,真是難如登天哦!佛陀教導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是爲著現生了脫生死的,如果求人天福報,便是違背佛的教導。如像拿一顆全世界最珍貴的無價寶珠換一根棒球糖吃,怎麼不可惜呀!愚癡的人念佛,不求往生西方,只求來生人天福報的,和這沒有兩樣。

  念佛的人,不要采取禅家“參究”的路子。因爲參究的人,都不注重生信、發願、求往生,縱然在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罷了。如果能往生西方,沒有不開悟的。若是能開悟並能把惑業徹底斷除,便可了脫生死;若是惑業沒有斷除幹淨,便不能依靠自力了脫生死;又沒有生信、發願,便不能依靠佛力了脫生死。自力和佛力,兩個都沒有依靠,要想出離輪回,有可能嗎?應該知道:法身菩薩,在未成佛以前,都需要依靠佛的威力,何況被業力束縛的凡夫,高談自力,不依靠佛力,這語調雖然高超,這行動實際低下。因爲佛力與自力的大小,豈只是天上地下的差別。希望同修們都能領會這個意思。

  念佛的人,不要去學愚蠢的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因爲還壽生,並不出于佛經,是後人僞造的。寄庫是願意死後做鬼,預先儲備做鬼時的費用。既然有願意做鬼的心,便難往生。如果沒有做,就不要做。如果已經做了,應當向佛禀明:弟子某人,只求往生,從前所做寄庫的冥錢,全部用來赈濟孤魂。這樣才不會成爲往生的障礙。凡是壽生、血盆、太陽、眼

  光、竈神、胎骨、分珠、妙沙等經,都是妄人僞造的,決不能念!愚昧的人,不知道念大乘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心經、金剛、藥師、法華、楞嚴、普賢行願品等經,偏去信那些僞造的經,必定要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才能安心,有懂得道理的人給他說是僞經也不肯信。必須知道:做佛事,只有念佛的功德最大。應該用做還壽生、破地獄、破血湖的錢,請有正念的僧人念佛,所得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

  念佛的人,應該吃長素。如果不能,可以吃六齋或十齋(農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叁、二十九、叁十,叫做六齋。加上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七,叫做十齋。遇到月小,就提前一天吃齋。還有,農曆正月、五月、九月,叫做叁齋月,應該吃長素,並作各種功德)。可以逐漸減少直到永遠斷除葷腥,才是合理。雖還未斷葷,應當買現成的肉,不能在家裏殺生。因爲大家總願家庭永遠吉祥,如果天天殺生,這個家便成爲殺場。殺場是怨鬼聚集的地方,那就太不吉祥了。所以,應當戒除在家裏殺生。

  念佛的人,應當勸導父母念佛求生西方。不過,要想父母臨終決定能往生西方,非預先給親屬說清楚臨終助念的利益和鋪張浪費與啼哭搬動的害處不可。因此,要使父母在臨終時,得到親屬助念的利益,不受破壞正念的危害,非平時給他們詳說念佛的利益、並叫他們個個常常念佛不可。這樣,就不僅對父母有利益,其實對于現在的親屬和後世的子孫都有利益。臨終助念,不論老幼,都應當這樣。詳細情況可以看《臨終津梁》(現名《臨終須知》)一書便明白。

  婦女臨産時,往往有非常痛苦,幾天生不下來、或造成死亡的,又有産後大出血種種危險、以及嬰兒有急慢驚風種種危險的。在將要臨産的時候,要至誠懇切地出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不可以心中默念。注叁 因爲默念心力小,所以感應也小,還有這時需用力氣送出胎兒,如果默念,可能導致閉氣生病。總之,如果能至誠懇切的念,決定不致有痛苦難産和産後血崩,以及嬰兒驚風等病患。縱使是嚴重的難産,快要死亡,教産婦本人和在旁照護的人一同出聲念觀世音名號,家中的人雖在別的房裏也可以給她念。決定不需要多少時間,便能順利分娩。外道不明白教理,死死抱著要恭敬,不懂得應該根據情況來講明道理,以致使一般念佛老太婆,把生育看成可怕的事,雖是親生女兒和媳婦,都不敢去看,還敢教她們念觀音聖號嗎?應當知道,菩薩是以救苦爲心的,臨産時雖是身體裸露不幹淨,這是出于不得已,不能和故意亵渎的人比,不但沒罪過,還可以使母子種下大善根。這番道理系釋迦佛在宣講《藥師經》中說的,不是我想象說的,我不過加以倡導罷了。(《藥師經》講藥師佛的誓願功德,所以教人念藥師佛,其實觀音聖號,人人都知道,可以不必念藥師佛,就念觀音菩薩)。

  婦女從十二、叁歲至四十八、九歲,都有月經。有人說,月經期間不能禮佛念經。這話不通情達理。月經期短的兩叁天便過去,長的六、七天才過去。修行的人,念佛不能間斷。怎能因爲這點生理上的小毛病便教她們放棄修持呢?現在說清楚:月經期內,可減少禮拜(只是減少,不是完全不作禮拜)。至于念佛誦經,都應照常進行,自然應該經常換洗月經用布。如果手接觸月經布,應當立即洗幹淨。切不可用接觸月經布的手翻經書和燒香。佛法本來是圓融無礙的,外道只執著刻板的道理,社會上的人很多只信外道的說法,不懂得佛法正確的道理,以致造成許多佛教徒不能獲得佛法和利益。

  觀世音菩薩,誓願宏大深遠,到處尋聲救苦。如果遭遇刀兵、水火、饑荒、蟲災、瘟疫、旱澇、盜匪、怨家、惡獸、毒蛇、惡鬼、妖魅、怨業病、壞人陷害等等患難,能夠發改過行善、自利利人的心,至誠懇切的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不要間斷。決定得到菩薩的慈悲救護。不會發生危險。假使仍然存心不善,雖在念菩薩聖號,不過稍種一點未來的善根,得不到眼前的感應。因爲佛菩薩都是成全人們的善心,決不會成就人們的惡念。如果不發心改過行善,妄想念佛菩薩的名號,使自己做惡事也得成就,絕對不能感應,千萬不要發這種顛倒的願心!念佛的人最要緊的是:孝養父母,和睦家庭,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還要時刻提防邪念,保持正念。一切惡事都不做,各種善事都應做,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自己的力量能做的,認真的做,做不到的也應該發這種善心,或勸有力量的人做,或是看見別人做,發歡喜的心,說贊歎的話也屬于心和口的功德。如果自己不能做,看到別人做,便生妒忌心,這是奸險壞人的思想行爲,決定要折福報、短壽命,不會有好結果。應該痛切戒除,萬不可打著假招牌去獵取名譽。這種思想行爲,實在是天地鬼神都厭惡的,如果有,要痛改,沒有應更加勉勵。

  社會上有些婦女,不明白道理。有的不孝公婆,欺壓丈夫,溺愛兒女,虐待傭人。有的自己是填房的,便虐待前房的兒女,不知道孝敬公婆、敬愛丈夫、教育兒女、厚待傭人、教養並厚待前房的兒女,這些實在是世間聖賢提倡的道德規範,也是佛教首重做人的准則。具備這些功德,用來修淨土法門,必然名譽美好,福報增加,壽命延長。臨命終時,承佛力接引,往生淨土。必須明白,一切事有因必定有果,你自己如果種下孝敬慈愛的因,自然獲得孝敬慈愛的果。爲別人即是爲自己,害別人甚過害自己。我們應當盡自己應盡的責任,以求得到佛菩薩和龍天的監察。

  小孩子從有知識開始,就教他們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固有道德,和叁世因果、六道輪回的真實事實。使他們懂得自己的心和諸佛菩薩、天地鬼神的心是息息相通的。才起一個惡念、做一件惡事,早已被諸佛菩薩天地鬼神所完全了解。如像對著明鏡,醜相完全暴露,沒法逃避一樣。這樣才會有所畏懼,願做善良的人。不論什麼人,即如雇傭的人和小孩子也不許打罵。應當教育他們,對長輩要尊敬,對自己要謙遜。務必要愛惜字紙,愛惜糧食服和用品,護惜蟲蟻,禁止零食,以免生病。能夠這樣教育,長大後決定成爲善良的人。如果幼小的時候,任性嬌慣,不加管教,長大後,不是庸俗,便成壞人。那時後悔,毫無用處。古話說:教媳婦要在初結婚時候,教子女要在嬰孩時期。因爲習慣形成就難改變,所以開始便應慎重對待。國家社會的治亂,關鍵正在這裏,不要認爲是老僧迂腐的話、無關緊要哦!

  我老了,精神更加衰弱,沒有精力答複來信。可是現在通訊方便,以致遠近誤聽虛名,常常來信。如果一律不回信,又覺辜負來意,如果一一回答,確實沒有這種精力。所以才印這封長信,凡是關于修持和立身處世,以及侍奉父母、教育子女的道理,均有大概的說明。

  今後來信,都回寄這信。縱使有一兩件特殊事情,就在信上簡單批複。這樣既能溝通彼此間的情誼,又不致過度勞累。如果你要博通佛學理論,可以請教擅長講經說法的佛學家、法師們。不過應當知道,博通經典教理的人,未必即生能了生死,如果想即生了脫生死,應該注意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希望慧察,是幸!

  公元一九叁二年歲次壬申冬日

  常慚愧僧釋印光書,時七十二歲

  注釋:

  注一:南無阿彌陀佛,梵文音譯。南無,音納莫。包含歸依、頂禮、恭敬、度我等意義。阿彌陀,意爲無量光(超越空間)、無量壽(超越時間)。佛,覺者、覺悟的人。

  注二:南無觀世音菩薩,觀,是指菩薩具有妙觀察智。世音,是指世間苦難衆生稱念名號呼救的聲音。菩薩,是梵文“菩提薩錘(音朵)”的簡稱。菩提是覺悟,薩錘是有情。合爲“覺有情”,意爲覺悟的衆生,或自

  覺覺他的衆生。

  注叁:不可以心中默念,印光大師說,此時應出聲朗念,不可以心中默念,自然應當遵照奉行。但是,如果當時所外環境,如在醫院,不便朗念時,那麼懇切的默念,或低聲金剛念,也同樣獲得菩薩的救護,而確保母

  子的平安。

  

  

《一封普遍答複的信(一函遍複 語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