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知道。在其他地區華僑沒有做這個事情,唯獨馬來西亞。
這些老師、校長他們都有讀書的經驗、教學的經驗,如果能讓這些老師、校長們他們來發心,尤其是小學的老師、初中的老師,很好,我們非常喜歡,年齡不是很大,能夠有一百人到二百人。因爲我現在這個校舍不大,人家送我一塊土地,十叁個英畝。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十叁個英畝大概是七十八畝的樣子,合中國畝。不錯了,比我們廬江大一倍,我們廬江只有叁十畝。所以我在那裏建學校,建學校就叫漢學院,其實還達不到學院這個標准。所以納吉問我,將來你們學校的教授,多少個博士?多少個碩士?這個把我問住了。所以我還要找時間,我跟他約,最少我們要有叁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談這個問題,來深入談。
現在找不到老師,你要說請博士學位的這些老師,他是儒學、佛學、道學,他不是學佛,他一生所研究的是知識,不是智慧,這樣的老師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在聯合國遇到太多了,他沒有辦法。我們要真正實學,實學怎麼樣?我們要孔子、要孟子、要釋迦牟尼佛、要菩薩,這些人才能真正救世。那怎麼辦?培養。所以我們這個學院設研究員,沒有教授。希望這些老師發心,真正在經典裏頭專攻一門。你先《四庫全書》裏頭去找,專學一樣,功夫在這裏下下去。我這個學院裏面有宿舍,一切生活設備都很好,你可以住在這裏面,我們供養,生活費用我們來供養。希望你在這裏做研究工作,叁年你這一樣東西會講得很好。
我說雖然沒有學位,不要緊,他們天天在寫,天天在學習,講演我們都把它錄成光碟,把他寫出來東西送給你們教育部去審查,夠不夠博士的水平?如果你覺得他這個東西可以有博士的水平,希望教育部給我們設立一個漢學博士。現在首相是老朋友,可以談這個話,談個四、五個小時都沒有問題。這是他的大功德!他在這一任首相裏頭,把中國傳統文化複興起來,把大乘複興起來,這個功德不得了,這個首相做得有意義、有價值。我的話他能聽得進去,這是什麼?聖賢,你這個位子將來在曆史上是聖王,哪個國家領導人都不能跟你相比,你救了全世界。在你手上把世界宗教團結起來了,不但團結,讓所有宗教互相在一塊學習,發揮各個的專長,來教化衆生,安定社會,這是多麼多麼大的功德。在馬來我們有這麼個好機會,華僑的學生有六十萬人,所以我說你這個地方做漢學院是最理想的地方。我也把我兩次到歐洲考察的狀況向他做報告,他非常歡喜,我們這個漢學院破土典禮他親自來主持。我聽說他親自主持,我就趕到馬來西亞去陪他。現在圖紙畫好了,最近就要開工,預計大概一年半就能夠建成。一年半的時間,這些校長、老師他們的預備功夫就做好了。
我上次跟這些校長、老師們談話,提到了十個教學爲先,大家都很感動。今天這個世界出了許多問題,總而言之全是教育出了問題。只要教育真正把人都教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除此一法之外,別無二法,真找不到別的方法。宗教教育這是馬哈迪長老非常贊成的,現在納吉首相也知道,這個教育重要,認真做。我們把湯恩比的話來證明,他說得沒錯,他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底下這一句意思很深、很廣,「若能一念入佛境界者,無量光明,普周塵刹,叁塗六道同時解脫」,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漢學院裏面所學習的,儒釋道叁家,每個人專攻一部,講課的時候大家都來聽,這樣,跟自己所學的這個能夠融成一體。課程怎麼安排?就用《群書治要》,唐太宗早就選好了,一共六十五種書。我們把六十五種書找出來,古人的注解找出來。這是以前老師教我的,用古注,不要用今注。什麼原因?古人有修有證,他的東西可靠;今人沒有修、沒有證,完全是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未必正確,所以最好不用,完全用古注。古注研究有基礎了,再看今人注解,你有了能力,你能看出今人錯在哪裏;你沒有這個底子,你看不出來。這是老師傳給我們的方法。
而且自己一定要真做,我學到了就做到,肯定把這個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生活,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過聖賢人的生活。聖賢人生活不一定富裕,孔子是平民,孔子生活也相當艱苦,現在人所說的清寒,但是他快樂。中國人常講孔顔之樂,孔子樂在哪裏?顔回樂在哪裏?樂在覺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學習古聖先賢的;習,習是落實在生活。我沒有白學,學全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全變成日常生活,這個多快樂!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表現給我們看的,是叁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都是我們今天看到是最艱難、最不容易忍受的,佛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他樂在哪裏?樂在道。所以,你不真幹不行。儒家也重視真幹,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是笃行,這真幹。佛家講得更重,信解行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信解,後頭有行,不但要行,還要證。行就是笃行,儒家沒有講證果,佛家講後頭有證,這個證就是阿羅漢、菩薩、佛陀,得要放下。
「不獨阿難以佛威加被,得見佛身,及諸依正」,不獨是阿難尊者靠佛威德加持,見到佛身,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說「即今末法衆生,但能入此法門,不離當念,疾得見佛」。我們生在末法的今天,只要你能入此法門,入這個法門怎麼樣?不離當念,我們也能見佛。這個不離當念,念念是佛,就是淨宗所說的功夫成片,沒有到一心不亂。二六時中心裏頭真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就這一句佛號,你就能得佛的感應,你就能見佛,你就能見極樂世界。
「《華嚴經》雲:諸佛一似大圓鏡」,這是用比喻說,佛好像大圓鏡,「我身猶若摩尼珠」,我這個身就像個摩尼寶珠一樣,「諸佛法身入我體」,佛的鏡子照到,我照在裏面,「我身常入諸佛軀」,佛是一面鏡子,我被他照見,我的身體在哪裏?他的身體裏頭有我,我這身體裏有他。這個比喻好!「是知諸佛衆生,本來不二。名爲見佛,實無見者」,這句話意思很深。「何以故?不可於一體中互相見故」,它融成一體了。所以,有沒有見的這個念頭起來?沒有。念頭起來,你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你錯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定要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對了。不起心、不動念,渾然一體,這真見佛了。起心動念是這個經上所說的,那是什麼?是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阿難尊者的加持,他們能夠感動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佛土、佛菩薩全都現前,讓大家都看到。與會的這些大衆,裏頭真有凡夫,凡夫也看見了,信心增長。《華嚴》這個境界高,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明天《華嚴經》這一段,我們再細說。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五0九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