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眼通,故能觀十方世界,朗然澄清,再沒有外在的塵境障礙,內心也沒有沈垢留滯,這一類叫善見天。身長叁十二萬裏,壽四千大劫。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精妙的見性既已現前,則見體已經清淨,見的功能亦已周遍,這樣就如陶師捏土爲器,鑄匠熔金造像,用定慧力,隨心所欲,任運成就,神通變化,自在無礙,這一類叫善現天。身長六十四萬裏,壽八千大劫。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這是色界最高的一天,這天對于一切衆生幾微的妙理,研究到山窮水盡,能以多念歸于一念,能以無漏薰習有漏,窮究一切色法,從色性悟入空性,色依空現,空性即是色性之性。心既薰至由多到少,色亦窮至由粗至微,窮究到身雖尚存,而境已全空,進入虛空之無邊際處,盡色界之究竟,這一類叫色究竟天。身長一百二十八萬裏,壽一萬六千大劫。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禅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阿難!這五不還天是色界中最高妙的境界,故前四禅四位天王,不能親知親見,只能仰慕他們的高名,因四天王仍屬有漏凡夫,凡夫只能伏惑,不能斷惑。五不還天是無漏的聖人,已能斷惑,故凡聖懸殊,不能親見,就像現在的世間,曠野深山中,多屬聖人道場,爲阿羅漢所住持,而凡夫俗子不能知見一樣。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爲色界。
阿難,這十八梵天,都是清淨,沒有伴侶,沒有男女情欲,但有化身的身體,故還未能脫離形骸的牽累,所以叫色界天。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歧路。若于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爲回心大阿羅漢。
複次阿難,從色界之頂,色與空的邊際流,其間又有二條歧路。若在色界天,修習舍定之時,發得起無漏的人空智慧,智光圓滿,馬上就可以超出塵界,斷去分段生死,成爲阿羅漢。若是不以證得阿羅漢的小果爲滿足,發心再進一步,修菩薩道,便是回小向大,趨向大乘的大阿羅漢。
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爲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爲空處。
這是無色界四空天。若在色界天,修習舍定之時,舍定成就了,厭棄有色,願意滅色歸空,討厭色身,諸多障礙,于是修習空觀,滅色歸空,不但身空,連住處亦空,這一類叫空處天。壽二萬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無身形長短。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于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爲識處。
諸礙既消,不但滅身依空,連所依之空亦無,唯依于識,即第八阿賴耶識,亦叫藏識,此識含藏生滅與不生滅,爲染淨所依。第七末那識,內依此識現執法,外托六識緣塵而執我。今色空既滅,末那無境可托,故外緣半分粗相之我執已滅,內緣半分八識微細之法執尚存,這一類叫做識處定。壽四萬大劫。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空和色都消滅,連半分微細的末那識,亦被高深的定力伏住,不起現行,單獨留下一個阿賴耶識。這識是無分別的,故只覺十方寂然不動,空無所有,連身心世界,都無可住之處,這一類叫無所有處。外道昧此爲冥谛。這天壽命六萬大劫。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于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爲非想非非想處。
(一)八識亦名藏識,即如來藏性,原是寂然不動,但行者如欲以定力,深入窮究把它掃盡。怎能窮盡?即以定力壓它使不起現行;現行雖不起,而識性猶存,故說若存不存,若盡非盡,這一類叫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
(二)以前有一修行人在水邊修定,將要入定時,魚在水裏跳躍,激動水聲,使他不能入定。他就生起一嗔念說:“真討厭!如果我有神通,便變做一支飛狸,來把你們食光。”魚似懂其意,不敢再來打擾,他終于修成功,生至非非想處天。但天福享盡,終墮落爲飛狸,專食魚類。及至釋迦佛出世,爲他說法指點其錯,他才明白,再生人身出家修道,終成阿羅漢果。所以修道千萬不可有嗔恨心,有嗔恨心就要受果報。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這四空處天,前二天是窮境,後二天是窮心,欲令心境俱空,而不了解空的道理。凡夫不知人空,羅漢不知法空,其實心與境本來是空,豈待銷滅而後空?若從五不還天修習聖道,以窮空之定力,來斷盡叁十六品思惑,便可證得人我空,成爲阿羅漢超出叁界。如果從此保守不再前進,還是不回心的鈍根陳羅漢。利根則能回心向大,少修二十萬大劫,即超叁界而得成佛。如果從無想外道天,或從廣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禅定,不知回頭,迷于有漏之天,錯作無爲之想,終至八萬劫滿,無可歸托便墮入輪回,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叁摩提。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阿難!上面所說的六欲天、四禅天、以及四空天。除五不還天,是叁果聖人所住以外,其余各天,都是凡夫所修得的善業爲因,得到善果的酬答,酬答盡了,依舊要墮落輪回。至于各天的天王,都是大乘菩薩,住在正定之中,以遊戲神通,寄居于天王之位,來濟物利生,成就自己的功德,漸次增進,回向無上菩提之果,而入聖倫。所修者都是楞嚴大定,妙修行路,故得證涅槃正果。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阿難,這四種空處天,前二天是身境全空,是身滅盡,後二天則識也不起,是心滅盡。身心既已俱滅,定性亦得現前,已無四大質礙之業果色,唯有清淨四大之定果色,更無漏天眼方能看見。從此空處始,至非非想處終,依正皆空,所以叫做無色界。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叁界。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以上所說這些叁界二十八天,都是由于不明白本妙的覺性,本明的真心,原自清淨本然,一塵不染,以致從迷積迷,以妄逐妄,妄有叁界,複于叁界中,隨著自己的業力,舍生受生,沈淪于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的七趣。補特迦羅,譯作“數取趣”,即數數取著,諸趣受生,各隨業因,而受同類之果。
複次阿難。是叁界中。複有四種阿修羅類。
複次阿難,叁界之中,還有四種阿修羅,譯作非天,有天福而無天德。女修羅貌美,男修羅貌醜,又好飲酒,性嗔多妒,分胎卵濕化四生,于人天鬼畜四趣受生。
若于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于鬼道,即鬼趣阿修羅,因有善願善心,護持佛法,或護經咒,或護禅戒,由于護法善業,得舍離鬼趣,而生阿修羅道,以護法因,獲神通果,可以入虛空界居住。此類是從卵而生,卵生能飛,但仍屬鬼道。
若于天中降德貶墜。其所蔔居鄰于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若于天中即天趣阿修羅,從天道中來的,因欲界天,以少欲爲德,色界天以梵行持身,若梵行稍虧,情欲稍重,就被貶離天道,墮落于修羅道中。唯福報與天道相似,所住之處,近日月宮。有阿修羅王,住在須彌山側,于欲界中,隨意能變現大小身體。這種阿修羅是由胎生,胎因情有,故情欲同人,雖居天上,但仍屬人道類。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有修羅王,是天趣修羅,因爲在人道之時,有建功立業,爲國爭榮,然性好鬥,凶勇多嗔,死後爲阿修羅王,福報同于天上,能驅使鬼神,禍福人間,以神通力能洞徹諸天,無所畏懼,又不肯受諸天統治,時常要和諸天爭奪權利。這種阿修羅是從人間化生到天上,故屬于天道類。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沈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阿難!還有畜趣修羅,是從畜生道中來,福德微薄,爲修羅中最卑劣之一種。他們思食雖然得食,最初入口時全是美味,但最後一啖,竟變成青泥之味。他們生于大海中心,潛藏于水穴之內,白天則遊行于虛空,受天趣修羅驅使,晚上又歸宿于水中,以息勞役。因系濕氣化生,故此屬于畜生道之類。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諸有爲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于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阿難!以上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道,精細地研究起來,都是昏昏沈沈的生滅相,從妄想去受生,隨妄業去受報。如果用妙明無爲之心來觀察,則七趣皆如空中華,並無實體,只是一個虛妄的名相,實在是沒有頭緒可追尋的。
阿難。此等衆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叁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
阿難!這些衆生,因不認識妙明的本心,故枉受輪回,經過無量數劫,還不得清淨,這都是因爲隨順貪嗔癡之心,而造殺盜淫之業,致有叁途惡道。若能不殺、不盜、不淫,則上生天道。有叁毒就有叁途,無叁毒就生天界。一有一無,一沈一升,互相傾奪,便有輪回流轉。是善是惡,皆屬有漏,所以都不能超出叁界,而要受生死輪回的苦報。
若得妙發叁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殺盜淫事。
若欲脫離生死之苦,就要悟無作本心,悟後起修,修耳根圓通法門,以妙理發妙智,反聞聞自性…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