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淺釋▪P3

  ..續本文上一頁,性成無上道,得證首楞嚴大定,妙常寂之境現前,則有無兩滅,善惡俱亡,了不可得,連不可得亦無,人法皆空,心境一如,怎還有不殺、不盜、不淫之心?心尚且沒有,雲何更隨凡夫外道,而做殺盜淫之事?

  阿難。不斷叁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衆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阿難!若不斷除殺盜淫叁業,則各各有私造的別業,合各人的別業,就成共業。既是共業,就有衆同分地。既有衆同分地,則天堂地獄,就不是無定處了。所以造業雖別,受報則同,然六趣果報,皆因一念妄動而生,而妄又從何處來呢?妄實無所從來,因妄性無體,並無所依,無依就無可追尋了。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叁惑。不盡叁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爲功用。習氣不滅。落于魔道。

  你要勉勵真實修行的人,想欲證得菩提聖道,須先斷除殺盜淫叁毒,因這叁毒皆能迷惑真性,是輪回根本,故必須根除這叁惑。如果不能斷盡,雖然修定得到神通,亦不過是世間的有爲功用。有漏之因,怎可證無漏聖果?習氣不除,遇境複生,縱能超升,終必墮落天魔外道。

  雖欲除妄。倍加虛僞。如來說爲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說者。名爲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既落天魔外道,就失去正念,雖欲想修行消除虛妄,只不過是以妄逐妄,倍加虛妄,所以如來說他們是最可哀憐的人!然而這種種妄境,都是你自己妄心所造,並不是菩提的過咎。照我這樣說才是佛說,若不是這樣說,如贊殺盜淫不礙修行,不需斷除,都是魔王的邪說。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于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衆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已說真修行法。

  這時,如來對阿難所請求開示都已分別解答完了,將要結束這場法會。卻又于獅子座,攬七寶幾,回轉他巍巍有若紫金山的佛身,再來憑倚著七寶幾,對大衆及阿難說:你們這些有學聲聞緣覺,今天已經舍棄小乘,回心向大,趨向菩提的無上妙覺,我亦已爲你們宣說了真實修行的佛法。

  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于邪見。或汝陰魔。或複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爲子。

  恐怕你們還不曉得在修習奢摩他定中,起微密觀照的時候,還有很多微細魔事,倘若摩境出現,不曉得辨別,錯以邪爲正,將妄作真,雖然修定原要洗除心中汙垢,但不識魔境,就不得正心,難免要落于邪網了!摩境是自己的五陰魔,或是天魔,或是鬼神,或遇著魑魅,心中若昏迷糊塗,就不能辨識,終于上了大當,將魔作佛,就等于認賊作子。

  爲什麼這些天魔鬼神會來擾亂你的道業呢?因爲你的定力有點成就,他們的魔宮就會被摧毀,故他們對真修道人,疾惡如仇,恨不得把他的禅定功夫粉碎,令他走火入魔。經文說“認賊作子”。若不認明魔事,被魔得便,等于招賊入舍,把你的如來藏性(即精、氣、神自性叁寶)搶光。

  又複于中得少爲足。如第四禅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汝應谛聽。吾今爲汝子細分別。

  或者有些人,得少爲足,不求上進。如無聞比丘,只修無想定,不求多聞。到達四禅天果位之後,以爲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其實,初果羅漢七來人間,七生天上。二果羅漢名爲“一往來”,因他尚要一生人間,一生天上。叁果羅漢曰“不來”,不再來欲界受生。四果羅漢曰“無生”,已斷分段生死故。而四禅天猶在色界裏,並未超出叁界,與四果羅漢大有距離。故無聞比丘只言證得阿羅漢果,是妄言證聖。

  現在更有很多人一開始就說自己已成佛。佛有叁身、四智、五眼、六通;連鬼神也有五通。但這些人,一通也不通,自言是佛,,豈不是大妄語哉!

  當無聞比丘“天報已畢,衰相現前”,即是天人五衰:(一)花冠萎謝;(二)衣報垢膩;(叁)兩腋汗出;(四)身體臭穢;(五)不樂本座。此時,他反而謗佛,說佛欺騙他。以這樣謗佛因緣,他便“身遭後有,墮阿鼻獄”,即無間地獄。

  你們留心聽著,我今再爲你們詳細分別解說。

  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阿難即時起立,和會中有學大乘(即初、二、叁果羅漢等),都歡喜地向佛頂禮,專心聽佛的慈悲教誨。

  佛告阿難及諸大衆。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

  佛告訴阿難及在會大衆說:你們應當知道,這個由起惑而造業,由造業而受報的有漏世界,其中的十二類衆生,本具的妙明覺性,圓滿周遍的真心,是與十方如來,並沒有二樣,沒有差別的。

  由汝妄想迷理爲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自性既和佛無二無別,爲何不是佛呢?錯處便是從無始以來,被無明迷惑住真心,發生愚癡愛染之心,而生起能見的見分。能見既是妄,所見自然不真,致使本覺真心,完全成爲晦昧的空性,以妄見對妄空,轉覺迷妄,因此就生起化除迷妄的心念。化迷的心念不息,乃于空中妄見色相的世界,所以這十方微塵數的國土,都不是清淨無漏的真實世界,而是由迷幻妄想所建立的。衆生最大毛病便是癡愛,日夜在癡愛中,時刻不能放下。如果把好色之心入在學佛上,時刻不忘學佛,那就很快能成佛。可是大家不能這樣做,所以學來學去都不明白,還覺得枯燥無味,這都是因癡愛纏綿的緣故。聰明人應在這裏用心注意經文。佛把衆生的毛病,說到骨頭裏面去了!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當知這個無邊無際的虛空,尚且生在你的心中,猶如一片浮雲,點在太虛空一樣,何況十方世界,還是包藏在太虛空之中呢?這如前面文殊師利菩薩所說的偈頌“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是同一道理。這是形容自性遍滿一切處,而世界渺小虛幻,無可執著,無可留戀!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殒。雲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你們大衆之中,倘若有人能發現本有的真心,返本還原,複歸于法界體性,即證果成佛,則十方虛空,立即冰銷瓦解,何況這虛空中的所有國土,豈有保存而不壞滅的道理?

  有人發生疑問:如有人成佛虛空就銷滅。現在已有很多人成佛,爲何虛空沒有銷滅而依然存在呢?在佛份上見是無,在衆生份上見是有。所見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好像有人開佛眼,能見十方國土如觀掌上果,但未開佛眼是看不見的。

  汝輩修禅飾叁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

  你們修習禅定,嚴飾叁摩地,無論行住坐臥,都要忘塵照性,時常保持正定,不昏沈、不散亂,就能與十方菩薩,和一切無漏的大阿羅漢,心心相通而吻合,打成一片,當處就湛然清淨,周遍法界。爲何會互相吻合?因爲大家都修楞嚴大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故彼此心靈互相通合,不只和菩薩及大阿羅漢,就和佛的靈性也互相通合的。

  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昏暗。不覺遷訛。

  得到楞嚴大定,證到真叁摩地,這時一切魔王,及各凡夫天(即是六欲四禅,乃到外道無想諸天等),見到自己所住的宮殿,無故崩壞,大地震動,天翻地覆,連水中的河神海神,地上的山神土神,空中的飛行夜叉等等鬼神,沒有不倉皇驚怖。只有凡夫肉眼,昏昧無知,不能察覺這種變遷,還訛言是陰陽失調呢?

  在東北時我有一小徒弟,很有功夫,已得到天眼通。有一天,他到天上遊玩,魔王很喜歡他,就把他關在宮殿裏,不准他回來。他就告訴我說:“在天上不能回來。”我問他:“是誰叫你去的?”他說:“是自己去玩的。”我說:“那就不要怕,你可以回來。”我用楞嚴咒裏其中的一段,即時把魔王宮殿震開,他便安全回來。從此以後,他知自己定力還不夠,故不敢到各處亂跑。

  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魉妖精。于叁昧時。佥來惱汝。

  那些魔王及妖靈精怪等都得到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只是沒有漏盡通,便留戀這個塵勞煩惱的世界,怎肯任你摧裂他的宮殿?所以一切鬼、神、天人、魑魅魍魉,以及魔王,必會在你修習正定之時,聯合起來,找你的麻煩。

  什麼是漏盡通?現在我再深一層告訴你們,有漏便是有淫欲,塵勞亦就是淫欲,因貪戀淫欲,就離不開塵勞,所以不能得到漏盡通,而成天魔。要把情欲根斷,到清淨無染的境界,才能得漏盡通,才能得到正道。中國字之構成,亦很有意思,好像妖精之“妖”字,是女字旁加夭,夭是卅歲以下而死者。你們看字便可明白其意。你修定時,因精足神足氣足,妖魔鬼怪就來擾亂你,相搶你的寶貝,吸食你的精氣。所以修定時,男遇女,或女遇男,都要格外小心,要不然便會失掉自己的寶貝而喪失道業。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殒。徒恃神力。但爲其客。

  雖然這些天魔妖怪,都懷著憤怒來擾害你,但究竟是塵勞中物所起的邪妄行爲,而你所修的是妙覺心中本具正定。以生滅的憤怒邪行,來破壞真常心的正定,當然邪不敵正,就如以風吹光,用所斬水,不會起作用。你的正定比如沸湯,邪比如堅冰,沸湯澆堅冰,當然就會銷溶。徒然恃著神通力,但終是過路客,不能久留的。

  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成就他們破壞力量的不是他們,而實是由你自己心中的五陰主人,若是昏迷不悟,外客便有機可乘,乘虛而入,來擾惱你。

  當…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