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甚至請求別人,結束他的性命,希望早得解脫。
一般人自殺的原因,乃因背後被鬼驅使,或是夙世的冤孽今生來討債。雖然這人見不到那個鬼,但鬼卻常在他耳邊咒,說“快點死!快點死!死了一了百了!”鬼也有他心通,久而久之,潛入人心,攝其心腑,把他的神識完全控製了,于是便隨著鬼的招呼,或去跳金門橋,或懸梁自盡。
叁藩市的金門橋有很多鬼,常找替身。人若陰盛陽衰,很容易被鬼攝去。現在經文所說的常憂愁魔,即此類境界。
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則無咎。非爲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于正受。當從淪墜。
這是修行,對當前的境界,失去智慧的觀照,以致産生過份的恐懼。若能悟知不是證聖果,只是幻境,不必憂愁,就不會成爲過咎。如果以爲是證聖果,就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控製他的神識,使心不由己,還手執刀劍,教他自剖其肉,鼓勵他速死。或者使他常常憂愁,遁入山林,逃避現實,不願見人。從此就失去正受,妄起邪見,終至沈淪墮落。
諸位明白經中道理後,切勿胡思亂想隨便發脾氣。人一發脾氣,就有很多鬼突然而至,在一旁縱恿他:“發大一些!”以至令此人失去正受。修行人不可不慎!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
又修禅定的人,見色陰盡,受陰現前,沒有質礙,心得虛明,清淨不染,心安體逸。忽然間生起無限歡喜心,歡喜到無法抑製。
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爲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于正受。當從淪墜。
這叫做輕安,不過只是定心成就的暫時現象,因缺乏智慧觀照,故不能自製。若能覺悟不是證聖果,就不成爲過咎。若以爲是證聖果,留戀不舍,就有一分好喜樂魔,乘機潛入其心腑,控製他的神識,使心不由己,見人就笑。還常于街頭路邊,自歌自舞,任情放縱,自以爲已得無礙解脫,從此就失去正受,妄生邪見,終于沈淪墮落。現在美國街頭路邊就有很多自歌自舞的邪教徒就屬于這一類。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
又修定的人,見色陰盡,受陰現前,得大光耀,以爲諸妄已盡,一真已圓,由此自滿自足,無端端地生起七種驕慢來:(一)恃己淩人,叫做我慢;(二)同德相傲,叫做傲慢;(叁)于同爭勝,叫做過慢;(四)無勝謂勝,叫做過慢過慢;(五)未得謂得,叫做增上慢;(六)以卑自矜,叫做卑劣慢;(七)無德謂德,叫做邪慢。心中尚輕十方諸佛菩薩,何況下位聲聞緣覺呢?
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爲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毯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爲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衆生入無間獄。失于正受。當從淪墜。
這叫做唯見己勝,處處以爲自己了不起,缺乏觀察自救的智慧。若能覺悟法性平等,沒有高下,衆生尚不敢輕慢,何況十方賢聖?則慢心自然消滅,不爲過咎。如果以爲是證聖果,自認是佛,就有一分大我慢魔,乘機潛入其心腑,攝持他的神識,肆無忌憚,不禮佛、不拜塔,摧毀經典,還對檀越善信說:“佛像是金石土木雕塑的,佛經不過是樹葉或絹帛所寫的文字。我這肉身才是真常活佛,你們不恭敬禮拜,反去崇拜金石土木,實在是顛倒愚癡!”有的深信徒衆,就跟著他毀經碎像。如此贻誤衆生,必落無間地獄,從此失去正受,妄生邪見,終于沈淪墮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于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已言成聖。得大自在。
又修定的人,見色陰消,受陰現,于自心識精明之中,圓悟精明之理,得無挂礙,無不隨心順意,感到無限輕安,于是自言已成聖果,得大自在。
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爲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誤衆生。墮阿鼻獄。失于正受。當從淪墜。
這只是定中慧勝,圓悟精明之理,而獲輕安清淨境界,非是聖人所證。若能及早覺悟者,繼續修定,則無過咎。如果認爲是證聖果,則有一分好輕清魔,乘機入其心腑,攝其神識,自滿自足。還誇稱功行已滿,福慧具足,不必再求上進。這一類人多數屬于無想天,如無聞比丘,未得謂得,未證言證。等到臨命終時,衰相出現,便又毀謗佛法騙人。這樣誹謗佛法,贻誤衆生,斷菩提種,終墮阿鼻地獄。因失去正受,妄生邪見,必定從此沈淪墮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于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
又修定的人,因色陰消失,受陰現前,十方洞開的虛明中,了然無礙。虛明之性,現在眼前。心中忽然生起淨空之念,以爲一死永滅,于是妄說無因無果,無佛無衆生,無罪無福,墮入斷滅空境。空的見解既現,心中就長時間存有斷滅之邪知謬解。
悟則無咎。非爲聖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爲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于正受。當從淪墜。
前後諸科皆有指出過咎之由,此科獨無,抑或筆受脫漏,故依前後,應加:“此名定心沈沒,失于照應。”
這只是定心失卻慧照觀察,而沈滯于淨空中,故生斷滅之想。若能覺察這只是淨空,不是聖人所證之究竟真空,便無過咎。假若以爲是證聖果,留戀不舍,就有空魔,乘機入其心腑,攝其神識,于是執空更甚,便誹謗持戒爲小乘,自己是大乘菩薩,所謂“大象不行于兔徑,大悟不拘于小節”,菩薩既悟空理,有什麼持戒犯戒可說!故飲酒食肉無非解脫之場,貪嗔癡慢總是菩提之道。所以常在信衆面前,飲酒食肉,廣行淫穢。因魔力役使,能以各種巧妙言詞,掩飾其破戒惡行,使人信而不疑。魔鬼入心既久,薰染漸深,竟至食屎飲尿,與酒肉同樣,認爲淨穢俱空。破壞佛製的戒律威儀,放縱淫欲。或謂“不垢不淨”,曲解經意,诳惑他人犯罪,失于正受,而沈淪墮入魔道。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爲貪欲。
又修定的人,見色陰消失,受陰現前,就貪味受陰虛明之境。貪著不舍,深入心骨,心中忽然産生無限的愛欲。愛到極處,情動于中,欲境當前,就瘋狂不能自持,見人都愛,變成貪欲。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爲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爲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于王難。疑誤衆生。入無間獄。失于正受。當從淪墜。
這是定境之中,過于安樂順適,而深入心骨所致。因缺少慧力,不能保持定慧均衡,故此變爲愛欲。若能覺悟,不是證聖果,不貪戀安樂境界,繼續進修則無過咎。若以爲是證聖果,則有欲魔入其心腑,攝其神識,宣說愛欲就是菩提大覺之道。還教化在家居士,平等恣行淫欲。與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因有魔力支持,故于末法時期,吸收很多凡愚衆生,做他的弟子,多至一二百,甚至上千上萬。等到魔欲滿足,心生厭離,就離開修定者的身體。這時修定者,魔力既失,平時又無威儀德行,終于被控訴于法,罪行暴露,就難逃國法之製裁,死後還要墮入無間地獄,從此失去正受,沈淪墮落于苦道了。
現在美國有些邪教,就主張多妻主義,妻子越多越好,導致邪教群興,欲魔侵入,專門投人所好,主張男女雙修,證道更快,淫欲是天然之事,不須禁戒。還盛行換妻主義,這真是末法時期,欲魔到處盛行,致使無知青年,深受其害,令人痛心!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衆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阿難!以上十種是修定人在受陰未破之時,以禅觀和妄想,兩相交戰,故有這些境界現前。只是衆生向來迷頑,又不知自量,不知本身原是生死凡夫,豈能一下子就能成佛!因此一遇著這些境界,便說已經證道成佛,怎曉得這是大妄語,將來要墮無間地獄的。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于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衆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你們應當謹記如來的教誨,在我滅度之後,傳示末法時代的修行衆生,使皆能了悟這些道理,不要讓天魔有機可乘。要保持修行人的信心,庇護他們的禅定,使能漸次進修,以達成無上佛果。
阿難。彼善男子修叁摩提。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曆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阿難!這個修正定的人,已能破了受陰,雖然未得漏盡,但是他的真心,已能離開身體,猶如小鳥出籠一樣,來去可以自由。真心本來是周遍十方,圓融無礙,但因無始執著,妄執幻軀爲己身,把真心拘于身內,致不能自由。現受陰盡,真心才能離開幻軀,不爲所局,亦可直升諸聖位。然唯有最利根者才能這樣頓超。既然已能成就曆聖位之基礎,從這凡夫身就可以一直上升,經過叁漸次、幹慧地、五十五位(在第八卷已詳…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