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明)以及妙覺共六十個聖位而成就意生身。意生身有叁:(一)樂意生身、(二)性意生身、(叁)無作意生身。現在所成就的是性意生身。經文:“意生身者,隨意所到,身即便到”。故能普入一切佛刹,隨意往來,沒有任何阻礙。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爲想陰區宇。
這人雖然已破受陰,得到意生身,但還爲想陰所覆蓋。譬如有人,在熟睡中,口作呓語,雖然自己不知說什麼,可是這個人所說的話,言韻分明,有條不紊,井然有序,使清醒的人聽了,都能明白。這就叫做想陰區宇。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于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爲其本。
八識心田所含六識種子,動相最爲微細,叫做動念。動就有想,六識浮想,皆依動念而生。今動念既盡,則六識浮想無從生起,這就叫做浮想消除。浮想如塵,動念如垢,現在念盡想消,如去塵垢,本具妙覺明心,從此顯耀。一倫生死:一倫即一切倫類之生死;首尾圓照:首即生相,尾即滅相,覺明之心既顯,則一切十二類衆生之生滅根元,都完全明白披露,叫做首尾圓照。亦即知其生從何來,死歸何處,這樣就是想陰消盡。衆生依想陰而安立世界,還時常執著,遇順境就生貪,遇逆境就生嗔,執著妄境,貪嗔癡等煩惱由是而生起,遂成煩惱濁。現在想陰盡,能覺所覺俱空,故能超越煩惱濁。反觀想陰所由來,原來想陰能融通變化,能使心隨境轉,或境隨心轉。如心想醋梅,口中流涎;思踏懸崖,足心酸軟。這都是妄想.而想陰是由意識妄想,融通前五識之所生,故上曰融通妄想,以爲其本。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現在講想陰十種魔境。第一種是貪求善巧。阿難!那個超越十種禅境的修定行者,受陰已盡而得到意生身,心離形體,來去自在,不再被受陰的邪魔迷惑。至此圓通,定意更加發明。可惜于叁摩地中,忽然生起貪愛圓明,企求善巧神通,以便教化衆生,廣做佛事,于是心志猛銳來精進修定。
修行人能勇猛精進,想得到善巧、方便來說法利生,原屬善意,無奈于定中起心動念即爲毛病。何況貪求善巧,便爲魔所乘而來擾惱。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爲帝釋。或爲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
這時,天魔見有機可乘,立即飛遣精魅,附在其人身上。什麼叫“有機可乘”?因爲這個修行人一動妄念,或生貪求,魔便能乘虛而入。“飛精附人”一句,曆代諸家多解作附他人之身。但應該解作附在這個貪求善巧的修行人身才合乎情理。因爲這修行人起一念非分之求,或求神通,或求知見,或求感應,故天魔才能得便,潛入其心腑,眩惑其意,使他隨魔擺布。並不是魔附在他人身上。修行者未破五陰,稍不留神,隨時隨地都有著魔之危險。若雲魔附他人,那麼這個被魔所附的第叁者與這個修行人又有什麼相幹呢?爲何他要受此淪墮,目的只爲了攪亂他人嗎?這樣解法就不合邏輯。解經要用擇法眼,要具真知灼見。因此,不管曆代經家如何說法,我則堅持是魔附此人,非他人。這些天魔力量匪淺,只要修行人一生貪欲,妄心驟起,即著魔著。
這時,天魔即附其身上,口說經法,令聽受者信以爲真,傾心佩服。而被魔所附的人,自己亦不知爲魔所著,還以爲自己忽然開悟,得到無上涅槃聖果。有人來這個貪求善巧之修行人處,他便升座爲其說法,投其所好,極盡善巧方便之能事,又賣弄神通,能于幾分鍾之內,把自己的形體,變做比丘身,使來者以爲是善知識,而生信心。或化作天帝釋身,或婦女身,或比丘尼身,或獨在暗室中,而身能放光明。修道時無論見到什麼境界,都不要生執著,一執著便爲境所轉。要見有若無,不生歡喜,不生恐慌,不生討厭,謹守中道,便不會受害。
是人愚迷。惑爲菩薩。信其教化。搖蕩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這貪求善巧的修行人,就糊裏糊塗被迷惑,以爲自己真是菩薩降世,就信受這個魔的教化,動搖自己的定心,破壞佛的律儀,暗中還去做淫欲苟且之事。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
那個被魔附的人,口中好說災祥變異,或說某處有佛出世,或說世界末日,將來有水火風叁大災劫,或說某時有饑馑、疠疫、戰爭等災難,致令聽者心生恐怖,爲求消災脫難,竭誠供養,竟至家産全部耗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這個就是遇物成形的怪鬼,年老成了魔,受魔王的驅使,來惱亂修定的人。待他的定力破了,即心滿意足地離體而去。那個被魔附體的人,現在已無威德,既曾經妖言惑衆,敗壞風俗,爲害人群,他和徒衆,當然都難逃王法的懲罰。阿難!你當先自察覺,知道是魔,才不致受其迷惑,就不會墮入輪回。如果迷惑不知,受其惱亂,失卻定心,必墮無間地獄。
如何辨別邪正呢?如果沒有貪求,沒有淫欲,那當然是正。如果貪求利養,專講淫欲,貢高我慢,那當然是邪魔。就算這些人放光動地,有大神通,若他提倡貪心或淫欲,這種人都是魔王轉世,不足一信的。就在這處要分別清楚!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曆。
這是想陰第二魔境,貪求經曆。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既盡,心離形體,來去自在,不再被受陰的邪魔迷惑,故圓明妙定能現在其前。但于叁摩地中,忽然生起愛好遊蕩的心念,喜歡遊曆十方,僅此一念貪求,便爲招魔之由。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衆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這時,天魔覺有機可乘,立即飛遣精靈,附在其人身上,口說經法。被魔所附的人,不自覺知,反言自己已證無上涅槃。有人來彼貪求遊曆之修行人處,他便升座說法。他自己的身形,並無改變,但令聽法的人,忽然看見自己坐在寶蓮花上,全身變成紫金光色,不但一人如此,所有聽衆,皆是如此。于是人人歡喜,個個贊成,都歎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爲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銷滅。
修定的人就糊裏糊塗地被迷惑,以爲自己真是菩薩降世。遂依魔的教化,于是放縱淫心,亳無忌憚,乃至破壞佛的律儀,潛行貪欲苟且的事。這個被魔附的人,口中還好說諸佛應化事迹,指某處某人就是佛化身,某人就是某某菩薩,來到人間,教化衆生。衆人見他這樣說,以爲他亦是佛來應世,就益加敬仰親近。受魔所薰,邪見日增,正見日晦,終至菩提種智完全消滅。
凡是自稱爲佛菩薩轉世的人,皆是可疑人物。若他真是佛菩薩轉世,他斷斷不會自我標榜或授意其弟子,吹捧其師,這僅是自欺欺人的手法而已。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這是遇物成形的魃鬼。凡是魃鬼所到之處,都遭亢旱,最短者爲半年,最長者爲兩叁年,甚至五年。
這魃鬼年老成爲魔眷,故被魔王所遣,飛附人體。惱亂修定的人,目的既達,討厭心生,就離其人體而去,被他附體的人,原無威德,既曾妖言惑衆,敗壞風俗,爲害人群,故與徒衆,都難逃王法的懲罰。你們應當先自覺察,知是魔境,才不致受迷惑,就不會墮入輪回。如果迷惑不知,失卻定心,必定墮落無間地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綿吻。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這是第叁種貪求契合。
又善男子,受陰既盡,心離形體,來去自在,不再被受陰的邪慮迷惑,故圓明妙定能得現前。但于叁摩地中,忽然生起愛慕之心,以爲定心已達綿密,還貪求它能吻合妙用,以便上契諸佛,下合衆生。于是澄寂精神,竭盡思慮,貪求契合。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這時,天魔見有機可乘,即飛遣精靈,附在其人身上,口說經法。被附的人,完全不知道是著魔,還以爲自己已得無上涅槃聖果。有人來到這個貪求契合的修行人處,他便升座爲其說法。這時他和聽衆外表都無改變,但能用魔力使聽法者,在未聞法之前,皆能自然開悟,且能念念遷移,或得宿命通,能知過去未來;或得他心通,能知他人起心動念;或見地獄苦狀;或知人間好壞等事;或口說偈,或自己背誦經文。使人人歡喜,個個贊成,皆歎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爲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這時,修行人就被他迷惑,不能察覺,還以爲是菩薩降世,就跟他纏綿親愛,信受他的指示,因而破佛律儀,失去自己的定力,還暗中去做淫欲的事。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
那個被魔附的人,口中又好說,佛有大小之分,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後佛,其中還有真佛…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