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淺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

  

本來是能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現在則成爲幫凶,跟著聲塵到處馳跑。這都是在境執境,不能轉境,其實我人看見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種種形相,無非是業感所現,執著妄見。如果業盡情空,則周遍法界,什麼都沒有的。

  

  

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茅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沈沒。

  

  

這時就發生二種境相:一是開聽,即動塵。因在生時,聞一言相犯,必百計報複,才肯甘休,現在就招感嘈雜喧鬧,使精神痛苦昏亂。二者閉聽,即靜塵。因生前疑神疑鬼,自以爲是,無故陷害他人,故招感寂然一無所聞,幽魂沈沒于黑暗深淵中,不知所適。

  

  

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爲責爲诘。注見。則能爲雷爲吼。爲惡毒氣。注息。則能爲雨爲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爲膿爲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爲畜爲鬼。爲糞爲尿。注意。則能爲電爲雹。摧碎心魄。

  

  

這些聞報之水,因生前一聞侮辱,就生憎恨,百般诘責。現在流注于聞,就變成指責罪狀,質問罪情;生前一聞譏謗,即怒目相向,現在流注于見,就化爲雷擊風吼,惡毒氣等報;生前貪著色香酒氣,現在流注于鼻,則化爲雨爲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生前貪嘗山珍海味,千方百計尋求以快口腹,現在流注于舌,就變成膿血,以及種種穢物;生前聽說嬌女美男,身貪摩觸,現在聞水流注于觸,就成爲鬼畜,爲糞尿;生前一聞惡聲相向,就設計圖謀,乘人不覺而侵害報複,現在聞水流注于心,就化爲電爲雹,摧碎心魄,這都是流逸奔聲之報。

  

  

叁者。嗅報招引惡果。此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踴出。入無間獄。

  

  

第叁是嗅報:由鼻識造業所招引之惡報,以鼻根爲主,其他五識爲從,與嗅業交作,致共受苦報。嗅息屬氣,故臨終時,先見毒氣,充滿遠近,亡者神識,即入地避之,豈知地下也充塞毒氣,故再從地湧出,無路可走,不覺又墮入無間地獄。

  

  

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于地。

  

  

這時也發生二種境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毒怪風,薰得心神擾亂,難以忍受。二者塞聞,氣息閉塞,悶極氣絕,昏倒于地。

  

  

如是嗅氣。沖息。則能爲質爲履。沖見。則能爲火爲炬。沖聽。則能爲沒爲溺。爲洋爲沸。沖味。則能爲餒爲爽。沖觸。則能爲綻爲爛。爲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沖思。則能爲灰爲瘴。爲飛砂瀝。擊碎身體。

  

  

這樣嗅報之氣,沖向于鼻息,則變爲質訊或公堂,履踐于刑具;沖向見根就成爲猛火爲炎炬;沖聽則成爲沈沒于洋湯沸尿之中;沖味則化爲爛魚臭羹(餒即腐爛魚蝦,爽即臭湯);沖觸則變成綻裂破爛的大肉山,有百千支眼睛,受無量數的蛆蟲啖食;沖思就成爲揚湯潑瘴,飛沙走砺,來擊碎身體。這是流逸奔香之報。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焰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挂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

  

  

第四味報,從舌識造業,所招引之惡報,以味業爲主,與其余五業交作,致共受果報。味屬金,因生時貪圖滋味,殘殺生靈,網捕禽獸海鮮以充口腹,故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火燒紅,蓋滿世界。死者神識,找路逃避,竟被鐵網網住,倒挂其頭于網下,直入無間地獄。

  

  

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裂身肉。二者吐氣。飛爲猛火。焦爛骨髓。

  

  

這時就發現二種境相:一是吸氣,所吸之氣都結成寒冰,凍透身體;二是吐氣,所吐之氣,化爲猛火,燒得骨爛髓枯。

  

  

如是嘗味。曆嘗。則能爲承爲忍。曆見。則能爲然金石。曆聽。則能爲利兵刃。曆息。則能爲大鐵籠。彌覆國土。曆觸。則能爲弓爲箭。爲弩爲射。曆思。則能爲飛熱鐵從空雨下。

  

  

這樣嘗味之報,經曆舌根時,因生前貪食衆生肉,強令忍受生烹活割,現在則自己要承當其罪,忍受其苦,無辭可辯;曆眼根時就看見燒五金,燒爍石之色;曆耳根就成爲鋒利刀劍之聲;曆鼻息就成大鐵籠,蓋滿國土;曆身根就被弓箭弩矢所射擊;曆意根就看見漫空熱鐵,從虛空中如雨下降,這是流逸奔味之苦報。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複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師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刹。手執槍茅。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第五觸報,由身識造業所招引之惡報。以身根爲主,其他五識爲從,與觸業交作,致共受苦報。觸業最重者,就是強迫淫欲,令人喪志失節,無所逃避。所以臨終時,先看見大山,從四面夾來,找不到出路。死者的神識又看見大鐵城,鐵城裏面有火蛇火狗,火虎火狼,又有牛頭獄卒、馬面羅刹,手中執著槍矛,把罪人驅入城中,即是無間地獄。

  

  

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

  

  

這時發生二種境相:一是合觸:生前貪于合觸造業,愛美貌色身,強合成事,現在則招感合山逼體,使骨肉和血全部潰爛;二是離觸:因色衰愛馳,棄離不顧,故招感刀劍觸身,心肝碎裂,痛苦難言。

  

  

如是合觸。曆觸。則能爲道爲觀。爲廳爲案。曆見。則能爲燒爲爇。曆聽。則能爲撞爲擊。爲剚爲射。曆息。則能爲括爲袋。爲考爲縛。曆嘗則能爲耕爲鉗。爲斬爲截。曆思則能爲墜爲飛。爲煎爲炙。

  

  

這樣觸業所感之苦報,強合的觸,曆于身根,就成爲杵撞杖擊,刀插箭射;曆于眼根就化爲火燒熱逼;曆于耳根就成爲地獄道上的慘叫聲,獄官前兩觀的傳呼聲,判罪廳中的審罰聲,閻王案前的宣判聲;曆于鼻根就看見布纏囊藏,布纏之後再加拷問,囊藏之後再纏縛,總令罪人透不過氣,無從呼吸;曆于舌根就成爲犁舌拔舌,割舌鉗舌;曆于意根則招感忽而下墜,忽而上沖,忽受煎熬,忽受炙熱之苦,這都是流逸奔觸之報。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

  

  

第六是思報:由意識造業,所招引之惡果。意爲賊媒,引識奔走,故意業和余業交作而招惡果。意屬風,有善有惡,思善則成,思惡則壞。現在既是惡業,所以臨命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這時死者神識,無所依附,就被惡風吹向空中,又被吹下來,乘著惡風之力,下入無間地獄。

  

  

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

  

  

這時發現二種境相:一是不覺,迷極就心慌意亂,不知所以,只是拼命地奔走;二是不迷,什麼都曉得,曉得的都是痛苦,心如火燒萬苦交煎,難以忍受!

  

  

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爲方爲所。結見。則能爲鑒爲證。結聽。則能爲大合石。爲冰爲霜。爲土爲霧。結息。則能爲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爲大叫喚。爲悔爲泣。結觸。則能爲大爲小。爲一日中萬生萬死。爲偃爲仰。

  

  

這樣邪思所感的苦報,結纏于意根,就看見受罪的方隅處所;結縛于眼根,就有鑒照造業之鏡,證據確鑿,不能狡辯;結于耳根就有大石相合,風寒冰冷,或塵霧飛揚;結于鼻根就化爲大猛火的車,炎火的船和炎火的檻;結于舌根就聽見大叫喚,或悔或泣等饑渴苦逼的哀嚎聲;結于身根就被惡風吹至忽脹大忽縮小,忽仰臥,…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