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gn="left">
是故衆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衆生六根對境,就生起愛染,如鼻舌兩根遇著珍馐美味,心想香味,口中自然流口水。眼耳二根對著已死的親人,或憐其色聲可愛,或怨恨其不幸早亡,現在已不見其形,不聞其聲,目中自然流淚。如意根貪求財寶,心中就發生愛涎:一想財寶將至,舉體就生光潤。如身根貪著行淫,男女性器官自然流出液體。
阿難。諸愛雖別。流結是同。潤濕不升。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阿難,各種貪愛雖然有分別,但流通形于外,蘊結藏于內,總是以潤濕爲性,所以還是相同的。潤濕不能上升,一定向下墜,乃是自然的道理,這就叫做內分。
阿難。外分即是衆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
阿難,什麼是外分呢?外分就是衆生對身外的勝妙境界,發生仰慕渴求,就有虛妄的想念。想念積聚不休,就會産生一種殊勝之氣。
是故衆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盻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
所以衆生,若能堅心謹持禁戒,,就能覺得舉身輕快清淨。若能心持咒,手結印,就會顧盼雄毅,無所畏懼。若是心想生天就會夢中飛騰天上;如果心中日夜憶念佛國,就會于冥冥中看見聖境;若想親近善知識,就會不惜身命來奉事。
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阿難,想雖然有種種的不同,但輕清是一樣的,輕清就會高飛,不會下沈,自然有超越的性能,這就叫做外分。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
阿難,一切有情世間,生死相續不斷。生則隨順所造之善惡的習氣而生,死則從其變遷流轉而受異類的身體,故當臨命終時,氣息已斷,體溫尚存之際,也是貪生怕死之時,生平所造之善惡業,猶如電影一樣,一幕一幕,都映現出來。求生爲順,避死爲逆,故死逆生順的矛盾心理,交相並發。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純想是單單有想沒有情。這個想是澄心觀想,不是胡思亂想。想屬陽情屬陰,純想也是專一真誠觀想,沒有其他念頭,觀想勝妙境界,就會高飛,死後必生天上。如果純想在心裏,想修福修慧。好像供養叁寶,做諸善事是修福,聽經聞法爲修慧。兼發清淨誓願,願生佛國,臨死時自然心境開朗,得見十方諸佛,一切淨土,可以隨願往生。
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爲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刹、遊于四天。所去無礙。
若是情少想多,雖然也會輕舉,但不太遠。如果是九想一情的,死後就爲飛行仙;八想二情的就爲大力鬼王;七想叁情的就爲飛行夜叉;六想四情的就爲地行羅刹。這些衆生,都會飛騰,遊于四天王天以下,來去自由並無阻礙。
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禅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以上這些衆生,若是有善願善心的,就會護持佛法。若是守護禁戒的,就會保護持戒的人;若是守護神咒的,就會保護持咒的人;若是守護禅定的,就會保護修定的人。他們皆爲天龍八部的護法善神,常常親住于如來座下。
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于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
如果情想平均,就不會飛升,也不會下墜,而生于人道:若想體明達,傾于想方面者,便爲聰穎之士;情體幽暗,傾于情方面者,便爲愚癡之輩。
爲何說想爲陽?因爲觀想勝境,修道聽經,這都是大公無私,光明磊落。而談情說愛,這都是單獨秘密陰隱,故屬幽暗。現在一般青年男女多喜歡談情說愛,殊不知愈迷戀情愛則愈趨幽暗,終至愚癡而墮落。所以說:“業重情迷是凡夫”;“性流爲情,情流爲欲。”到情不自禁,欲火焚身的時候已悔之不及,可不慎哉!
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爲毛群。輕爲羽族。
情多想少即六情四想,就會墜落橫行畜生之類。情重,墜落爲毛群走獸,輕者爲羽族飛禽。
七情叁想。沈下水輪。生于火際。受氣猛火。身爲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百千劫。
七情叁想就沈到水輪之下,火輪之上,受了猛火的氣分,結氣成形,變成餓鬼,常被焚燒,見水化火,不能飲食,經百千劫常受饑渴之苦。
餓鬼有千萬種,最痛苦的就是咽細如針,無法飲食。餓鬼見水都變成火,天人見水是琉璃寶地,魚龍見水是宮殿窟穴。人見水是水,而餓鬼見水是火,或是膿血。這都是衆生業感不同而所見有異。
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身入風火二交過地。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
八情二想和九情一想者,都沈淪下去,透過火輪,身在風火二輪的交叉處。情愛較輕便墮入有間地獄,愛苦尚有停歇的時間。愛情重者就墮入無間地獄,受苦沒有停歇。
純情即沈。入阿鼻獄。若沈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诳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如果是純情無想,就沈入阿鼻地獄。若心中又兼謗大乘,破壞佛之禁戒,诳妄說法,冒充善知識欺騙衆生,虛貪信衆的供養,濫受他人恭敬,甚至犯了五逆:弑父、弑母、弑阿羅漢、破和合僧和出佛身血,或兼犯十重戒:即殺、盜、淫、妄、酒、說四衆過、自贊毀他、故悭吝、故嗔及謗叁寶等,都會墮到阿鼻地獄。這個地獄壞了,還要輾轉生至十方阿鼻地獄,經無量劫,求出無期。
現在有些人冒充善知識,自認爲高人一等,專和人作對,撥地因果,毀佛禁戒,诳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裏頭。”飲酒食肉只是穿腸過而已,何必禁戒?因爲心即佛,佛即心,所以沒有罪過。又說:“何必受戒?受戒反被戒所管,不自由!”這真是邪知邪見,自欺欺人!當知不受戒就容易墮地獄。受了戒還有點顧忌,不敢爲所欲爲。又有戒體、戒法和戒相來支持你、保護你。如果一時疏忽犯了戒,能即忏悔亦能免墮地獄之苦,所以說:“衆生受佛戒,即爲真佛子。”受戒在修道上是很重要的基礎。
循造惡業。雖則自招。衆同分中。兼有元地。
這些都是循著各人所造的惡業,所招感的苦報。雖是自業所招感,自作自受,但衆生同業所成的同分獄中,仍有一定的處所。
阿難。此等皆是彼諸衆生自業所感。造十習因。受六交報。
阿難,這些都是衆生自業之所感招。如無自業,雖本有地獄,誰能驅使他進去呢?由造十種業習爲因,致使六…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