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P3

  ..續本文上一頁煙戒酒等。可是煩惱一生起來,就什麼都不管,什麼都忘了。照舊吸煙喝酒食肉恣欲。所以煩惱賊一定要破除。還要不發脾氣,才能守戒。

  

  

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于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女人,好學經典,志願出家,受持一切禁戒。比丘尼有叁百四十八戒,比比丘多九十八戒。我便于其前,現比丘尼身而爲說法,使其早日得到成就。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于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男人,喜歡持五戒,我就在他面前,現優婆塞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願持五戒來修身,我就在她面前現優婆夷身而爲說法,令她早日成就。

  

  

優婆塞譯作近事男,即男居士。優婆夷譯作近事女,即女居士。可以親近承事叁寶之男子女子。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假若女人願意做個貞靜幽閑、相夫教子之家庭主婦,或願做齊家治國、才德兼備之模範夫人,我就到她面前,現王後、夫人、命婦、大家(即女人的教師),而爲說叁從四德,端莊賢淑之法,令其成就。

  

  

若有衆生。不壞男根。我于彼前現童男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些衆生,願保持童貞身,天真未泄,男根不壞,我就到他們的面前,現童男身,爲其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于彼前現童女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童女,愛樂處女之身,縱有強施侵暴,迫她出嫁,亦誓死不從。我就在她面前,現童女身而爲她說法,成就她的願望。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叁界內諸天人,願意離開天類的身,我就爲他們說法,令他們能早日得到成就。

  

  

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諸龍類,龍有四種:(一)守天宮殿;(二)興雲降雨;(叁)開渎決江;(四)守護伏藏。若其龍願意脫離龍類的身,我就示現龍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現在一般人說:古時有恐龍,但現在已滅種,故沒有龍了。這是不實在的說法。龍是有的,它是住在海裏龍宮,龍已成神,故神通廣大,能隱能現,能大如虛空,能小如微塵,能變化無窮。爲何龍是畜類,而有大神通呢?因爲它們在因地修行時,曾發大道心,又肯精進修行大乘佛法,只是忽略戒律,不肯守戒。同時還多嗔恚、喜鬥,故墮畜生道爲龍類。

  

  

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于彼前現藥叉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藥叉(譯作捷疾,又叫勇健。有空行、地行、飛行叁種)。若願意脫離其類,我就會在他們面前,現藥叉身,爲他們說法,使他們能早日成就。

  

  

若乾闼婆。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乾闼婆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乾闼婆(譯作香陰,在須彌山南,金剛窟住。此神不啖酒肉,只食諸香,以養五陰,是帝釋天的樂神;帝釋需要聽音樂時,便燃沈水香,此神尋香而至,爲帝釋奏樂。)。如果他願意脫離其類,我就到他面前,現乾闼婆身,爲其說法,令其早日得成就。

  

  

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阿修羅(譯作非天,有天福而無天德。又叫無端正,男醜女美。住南州金剛山修羅宮,性暴好鬥。)願意脫離其倫者,我會到其面前,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此部之後還有迦樓羅,譯作大鵬金翅鳥,專食龍爲生。龍求佛救,佛就給它袈裟,只纏一縷于龍角,鳥就中敢食。鳥亦在佛處求救。佛問:“無人食你,爲何來求救?”鳥答:“我無龍食,也會餓死,佛怎可不救。”佛說:“你聽我教,不要再食龍,以後我令弟子食時,就布施給你食。”此後迦樓羅也就皈依佛,成爲天龍八部之一部。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緊那羅(譯作疑神,狀似人而頭有一角,令見者生疑。是帝釋天唱歌之神,貌雖醜但音聲甚美,故專爲天帝歌唱。),若願意脫其類,我應有他面前,現緊那羅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摩呼羅伽(譯作大蟒神,亦叫地龍,因多恚多妒故受蟒身之報),若願意脫離其類,我就在他面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諸衆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些衆生,願意生爲人身,易于遇佛修行,我就現人身,爲他們說法,令其早日得成就。欲想得人身,起碼要守五戒、行十善。

  

  

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于彼前皆現其身。而爲說法。令其成就。

  

  

若有些非人類的衆生,有形的,如休咎精明等。無形的,如空散銷沈等。有想的,如鬼神精靈等。無想的,如土木金石等。若願意脫離他們一類的身,我就會到他們面前,示現各類不同的身,爲他們說法,令他們都能得到成就。

  

  

是名妙淨叁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叁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這就是不可思議,清淨無染的叁十二應化身。能入一切國土,無刹不現身,隨類各應,來救度衆生。這都是由于反聞內熏,熏起來有妙智,而證正定,才有這種無作妙力。即不必動念,不假造作,便能于正定中,自在無礙來廣做佛事,隨類應化,救度衆生。

  

  

世尊。我複以此聞熏聞修。金剛叁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衆生。同悲仰故。令諸衆生。于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世尊,我以反聞入流內熏,熏起本覺智光,再回光返照,來照能聞之自性,照徹心源,得到如如不動、了了常明、而入究竟堅固正定。入正定,就有這種無作妙力,能和十方叁世、六道一切衆生的悲哀仰慕心,打成一片。如果衆生在苦惱災難中,怖畏恐懼中,能一心稱我名,就能從我身心中,得到十四種無所恐懼的功能德用。這經和普門品所說一樣:衆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衆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一者,由我之智光不外照,不自觀世間之聲音,只是觀能觀者是誰,從正定中,用無作妙力來加被衆生,故能令一切苦惱衆生,但能一心稱我名號,我就只觀其稱念聲音,尋聲救苦,令其即得解脫苦惱。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