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戒,再受十重四十八輕菩薩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絕對不能說不受戒,便可成爲僧伽。單單這個“戒”字是什麼意思?戒,梵語是波羅提木叉,譯爲保解脫、別解脫,意謂受了戒便保證得到解脫。又名屍羅,譯雲清涼,因離犯戒之熱惱故。總而言之,戒就是“止惡防非”,亦即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古來有這件公案:白居易某次往問烏窠禅師:“怎樣修行?”老和尚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白侍郎說:“這還要你說,叁歲的小孩都知道啊!”老和尚說:“叁歲小兒雖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如果哪位自稱新佛教領袖,要別開生面,別立門戶,另創新教,那就不能叫做佛教。既然要創新佛教,怎可以不受戒而成爲僧伽?這將成何體統!真是胡鬧不要臉!連戒都不懂,究竟憑什麼本事,什麼資格來解救佛教,來開辟新佛教。真是以盲引盲,誤人誤己,希望你們年輕佛教徒,要糾正這個錯誤觀念,要不然佛教就會一蹶不振。

  

  

佛亦知道,佛滅度後,魔子魔孫會來破壞佛教。當佛將成道時,魔王親來害佛,但無法可施,便恨恨地說:“現在我沒有辦法,但等你滅度後,我會叫魔子魔孫,到你宗教裏,穿你衣,食你飯,但屙屎尿于你缽中,來破壞你的宗教。”所以凡是不守戒律的人,都不是佛教徒,都是妖魔外道,這點你們切切要注意!

  

  

我是如來衆中綱紀。親印我心。持戒修身。衆推爲上。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爲第一。

  

  

我既然專修戒律,所以如來要我成爲大衆之綱紀,專管僧衆中持戒或犯戒,予以獎勵或處罰,整綱肅紀,統領僧衆,維持戒律。蒙如來親印我身心清淨,持戒第一,現在佛問得證圓通的原因,我認爲先執持小乘身戒,使身識不起,身得自在;再執持大乘心戒,能所皆忘,不持自持。心身就得圓通暢利,得入圓通,故以身識爲修因,最爲第一。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叁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對佛說:從前雖得舍利弗告訴我,因緣勝法,便和他同皈依佛陀。有一天,我在路旁乞食,又遇著優樓頻螺(譯作木瓜林),伽耶、那提(意象頭山),和迦葉波兄弟叁人,再對我說佛陀所教之因緣深義。我聽了後即發心跟佛出家,同時並明白意識心即如來藏性,因此得到大通達。

  

  

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須發自落。我遊十方。得無挂礙。神通發明。推爲無上。成阿羅漢。

  

  

我到如來處求出家時,蒙如來慈悲對我說:“善來比丘,袈裟著身,須發自落。”我不必披剃,就成比丘相。我有神通,可以遊行十方世界,來往自由,無挂無礙。由神通而發明意識即如來藏性,不變隨緣,自在圓融。故佛稱我,于衆阿羅漢中,神通第一。

  

  

甯唯世尊。十方如來歎我神力。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爲第一。

  

  

不單獨如來贊我,連十方世界的佛都歎我神力最爲第一(神力具有四種意義:(一)遍遊十方,做諸佛事,故曰圓明;(二)一真不動,絲塵不染,故曰清淨;(叁)任運示現,無礙解脫,故曰自在;(四)無魔不降,有怨皆伏,故曰無畏。)

  

  

現在佛問圓通,我認爲旋轉虛妄分別之意識,還歸于湛然不動之心性,心性發出智慧之光明,好像將濁水澄清,澄之既久,就成爲瑩淨皎潔之如來藏性。故以意識法門,最爲第一。

  

  

烏刍瑟摩。于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

  

  

烏刍瑟摩,譯爲火頭,即火頭金剛。他是護法神,佛說法時,護法神只能立,不能坐,所以他沒有從座而起。他于佛前,拿掌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久遠劫以前,性多貪欲,當時有空王佛出世,他告訴我:“多淫之人,生時爲欲火所燒,死後再被業火所焚,故成爲大猛火聚,不但燒去善根,並且燒滅智種。”又教我要遍觀全身骨節及兩手兩足,在欲心未動前,是清涼的。欲念一動,就渾身發熱。這證明欲念確實有如大猛火聚。我心生恐怖,就精進修觀。

  

  

神光內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爲火頭。

  

  

我就依教專心修觀,覺得全身暖氣熾盛,更增加我厭畏之心。厭畏心生,淫心頓滅,就成爲正定。這一段神光,在內凝聚,把多淫之欲火,化成智慧之光,就得火光叁昧。從此之後,十方諸佛,都叫我做火頭金剛。

  

  

我以火光叁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爲力士。親伏魔怨。

  

  

我用火光叁昧之力來消滅諸漏,斷除結縛,得入圓通而成大阿羅漢。我遂發大願,所有諸佛成道,我做大力士,擁護佛法,親自爲諸佛製伏魔怨。

  

  

佛問圓通。我以谛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爲第一。

  

  

佛問哪一法門最圓通,我以觀察身心的暖觸,成爲智慧光,燒盡惑業,故得無礙。再以神光智火,流貫十方,融通如來藏性,成就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故能消滅諸漏,而得大寶炎的智光,即火光叁昧,轉凡成聖,登無上覺位。故認爲專心一意來觀察火大,最爲第一。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于世。我爲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梁。或負沙土。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過去劫,當普光佛住世時,我發心跟他出家,勤修苦行。常于一切往來必經之要路,和水陸交通之津口,田地險窄的地方,凡有不合理想,或妨礙損壞車馬之處,我都把它填平。或者築一條橋梁,或者背負沙土,來修補要道,讓來往的人都得到方便。

  

  

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于世。或有衆生于阛阓處。要人擎物。我先爲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我這樣勤苦工作,經過無量佛出現于世,都不生退心。有時遇著老弱衆生,在熱鬧市場中(阛即市垣,阓即市門),正需要人來代搬東西,我會自動替他搬運,送至其家,放下東西便離開,而不要他的分文。

  

  

毗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爲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爲其推輪。拔其苦惱。

  

  

毗舍浮佛,譯作“遍一切自在佛”,是莊嚴劫之末,最後一位佛。彼佛住世的時候,世多饑荒,饑民要移地逃荒。我爲他們,背負人或背負物,無論遠近,我只取一錢,人秋代價。有時看見牛車,陷入泥濘中,不能移動。我有神力,乃爲他們推動車輪,拔去他們的苦惱。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于爾時平地待佛。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

  

  

有一次,因王設齋請佛,我就站在路旁平坦之處,等候佛來。毗舍佛見到我,便爲我摩頂,對我說:“當平心地。心地平,則世界一切地皆平啊!”心地即性地。

  

  

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

  

  

我聽後即心眼開明,看見自身的大微塵和能造世界所有的微塵,並沒有差別。微塵是內外地大的色法和自性——即如來藏性的心法、色法和心所法,只是一體,成爲性色真空。內外不相抵觸,…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