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戒,再受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绝对不能说不受戒,便可成为僧伽。单单这个“戒”字是什么意思?戒,梵语是波罗提木叉,译为保解脱、别解脱,意谓受了戒便保证得到解脱。又名尸罗,译云清凉,因离犯戒之热恼故。总而言之,戒就是“止恶防非”,亦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来有这件公案:白居易某次往问乌窠禅师:“怎样修行?”老和尚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侍郎说:“这还要你说,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啊!”老和尚说:“三岁小儿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如果哪位自称新佛教领袖,要别开生面,别立门户,另创新教,那就不能叫做佛教。既然要创新佛教,怎可以不受戒而成为僧伽?这将成何体统!真是胡闹不要脸!连戒都不懂,究竟凭什么本事,什么资格来解救佛教,来开辟新佛教。真是以盲引盲,误人误己,希望你们年轻佛教徒,要纠正这个错误观念,要不然佛教就会一蹶不振。
佛亦知道,佛灭度后,魔子魔孙会来破坏佛教。当佛将成道时,魔王亲来害佛,但无法可施,便恨恨地说:“现在我没有办法,但等你灭度后,我会叫魔子魔孙,到你宗教里,穿你衣,食你饭,但屙屎尿于你钵中,来破坏你的宗教。”所以凡是不守戒律的人,都不是佛教徒,都是妖魔外道,这点你们切切要注意!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我既然专修戒律,所以如来要我成为大众之纲纪,专管僧众中持戒或犯戒,予以奖励或处罚,整纲肃纪,统领僧众,维持戒律。蒙如来亲印我身心清净,持戒第一,现在佛问得证圆通的原因,我认为先执持小乘身戒,使身识不起,身得自在;再执持大乘心戒,能所皆忘,不持自持。心身就得圆通畅利,得入圆通,故以身识为修因,最为第一。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从前虽得舍利弗告诉我,因缘胜法,便和他同皈依佛陀。有一天,我在路旁乞食,又遇著优楼频螺(译作木瓜林),伽耶、那提(意象头山),和迦叶波兄弟三人,再对我说佛陀所教之因缘深义。我听了后即发心跟佛出家,同时并明白意识心即如来藏性,因此得到大通达。
如来惠我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
我到如来处求出家时,蒙如来慈悲对我说:“善来比丘,袈裟著身,须发自落。”我不必披剃,就成比丘相。我有神通,可以游行十方世界,来往自由,无挂无碍。由神通而发明意识即如来藏性,不变随缘,自在圆融。故佛称我,于众阿罗汉中,神通第一。
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不单独如来赞我,连十方世界的佛都叹我神力最为第一(神力具有四种意义:(一)遍游十方,做诸佛事,故曰圆明;(二)一真不动,丝尘不染,故曰清净;(三)任运示现,无碍解脱,故曰自在;(四)无魔不降,有怨皆伏,故曰无畏。)
现在佛问圆通,我认为旋转虚妄分别之意识,还归于湛然不动之心性,心性发出智慧之光明,好像将浊水澄清,澄之既久,就成为莹净皎洁之如来藏性。故以意识法门,最为第一。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乌刍瑟摩,译为火头,即火头金刚。他是护法神,佛说法时,护法神只能立,不能坐,所以他没有从座而起。他于佛前,拿掌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回忆久远劫以前,性多贪欲,当时有空王佛出世,他告诉我:“多淫之人,生时为欲火所烧,死后再被业火所焚,故成为大猛火聚,不但烧去善根,并且烧灭智种。”又教我要遍观全身骨节及两手两足,在欲心未动前,是清凉的。欲念一动,就浑身发热。这证明欲念确实有如大猛火聚。我心生恐怖,就精进修观。
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我就依教专心修观,觉得全身暖气炽盛,更增加我厌畏之心。厌畏心生,淫心顿灭,就成为正定。这一段神光,在内凝聚,把多淫之欲火,化成智慧之光,就得火光三昧。从此之后,十方诸佛,都叫我做火头金刚。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我用火光三昧之力来消灭诸漏,断除结缚,得入圆通而成大阿罗汉。我遂发大愿,所有诸佛成道,我做大力士,拥护佛法,亲自为诸佛制伏魔怨。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佛问哪一法门最圆通,我以观察身心的暖触,成为智慧光,烧尽惑业,故得无碍。再以神光智火,流贯十方,融通如来藏性,成就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故能消灭诸漏,而得大宝炎的智光,即火光三昧,转凡成圣,登无上觉位。故认为专心一意来观察火大,最为第一。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
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回忆过去劫,当普光佛住世时,我发心跟他出家,勤修苦行。常于一切往来必经之要路,和水陆交通之津口,田地险窄的地方,凡有不合理想,或妨碍损坏车马之处,我都把它填平。或者筑一条桥梁,或者背负沙土,来修补要道,让来往的人都得到方便。
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
我这样勤苦工作,经过无量佛出现于世,都不生退心。有时遇著老弱众生,在热闹市场中(阛即市垣,阓即市门),正需要人来代搬东西,我会自动替他搬运,送至其家,放下东西便离开,而不要他的分文。
毗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泥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恼。
毗舍浮佛,译作“遍一切自在佛”,是庄严劫之末,最后一位佛。彼佛住世的时候,世多饥荒,饥民要移地逃荒。我为他们,背负人或背负物,无论远近,我只取一钱,人秋代价。有时看见牛车,陷入泥泞中,不能移动。我有神力,乃为他们推动车轮,拔去他们的苦恼。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有一次,因王设斋请佛,我就站在路旁平坦之处,等候佛来。毗舍佛见到我,便为我摩顶,对我说:“当平心地。心地平,则世界一切地皆平啊!”心地即性地。
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
我听后即心眼开明,看见自身的大微尘和能造世界所有的微尘,并没有差别。微尘是内外地大的色法和自性——即如来藏性的心法、色法和心所法,只是一体,成为性色真空。内外不相抵触,…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