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上面大势至菩萨,说念佛法门,对现在众生是最对机,最为相应。因为经上说:末法众生,一亿人修行,鲜有得道,唯有念佛法门,最易得度。此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是修持相应者皆能带业往生。比方说一枝竹竿,里面有条虫子,如果逐节咬破钻上去,是费时而费力的。如果能在竹竿旁边咬穿一洞爬上去,那就能省时和省力,这就比喻念佛法门,功简而效速。而且又能普被三根的道理,但只能带宿业往生,而不是带新业。因为在你信佛、知道念佛后,还再造业,那就是明知故犯,罪加三等。非但不能带业往生,还要堕落恶道呢!每个人都要切记!信佛之后,就不再造业!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为何要念佛?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名叫法藏比丘,当时曾发四十八宏愿,其中第十四宏愿:“愿十方众生,若有称我名者,皆得成佛。若不成佛,我亦不取正觉。”因这个宏愿,所以凡是诚心念佛者,皆得往生极乐世界。

  

  

在佛教里有五大宗:教宗、律宗、密宗、禅宗和净土宗。念佛法门就是净土宗。将来末法时期,楞严经先灭,弥陀经最后灭。弥陀经灭后,就只存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过一百年后,只存“阿弥陀佛”四字。再过一百年,佛法就完全灭亡。我们现在正处于末法开始的时候,还能得学正法,这真是万幸!所以要请佛住世,常转*轮,使人人都能信佛,佛法便不会早灭。我现在不怕辛苦艰难,来给你们讲经,你们也要打起精神来学习。释迦佛在雪山修行六年,都不怕苦,你们现在有这样舒适的环境来学佛法,怎么可以散慢?要做到一天不听法,如同没有吃饭一样,应该时时精进。听经能开智慧,尤其楞严经,更能开智慧。现在你们已听过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从何根入手而得证道。你们也要想想从何根入手最相应?观世音菩萨是以耳根圆通法门,最易入手,最易修成。阿难听后,也是从耳根入手修成道业的。

  

  

当大势至菩萨说完念佛法门后,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

  

  

菩萨,梵语为菩提萨埵,菩提,译作“觉”,萨埵,译作“有情”。菩萨是能觉有情,也可以叫有情觉,即有情中的觉悟者。因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自己开了悟,更要使令众生亦开悟。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在寂灭现前的时候,忽然我超越世间和出世间。六凡众生有我执,三界众生有法执,故都不能超越世间和出世间。我这时就和十方世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的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的体相。同时得到二种殊胜的境界。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上者可以和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互相融合,和十方如来同一慈悲心。下可以和六道众生融合,合而为一,对他们受苦罹难,都具悲心切切,要救度他们离苦得乐。

  

  

什么是六道众生?按人身来说,眼、耳、鼻、舌、身、意是自性六道众生。色、声、香、味、触、法,亦是自性六道众生。自性众生和外边众生是相接连的。外边六道众生是天、人、阿修罗、地狱、畜生、饿鬼。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由我亲近供养观音如来,就蒙彼如来教我耳根修证法门。“如幻”是譬喻词。“闻熏闻修”:是由闻性入流内熏,熏起自性本有智光。这样反闻修习,就能得到正定。这是无修而修,修而无修。譬喻如幻化事,从无而有,有即非有。修成金刚三昧,即首楞严大定。证得此定,就能得到圆通。

  

  

既得圆通,就能与佛同其体,亦能与佛同其用,使我亦能得到三十二种应化身,可以遍入一切世界,随机教化,现身说法,来救度一切受苦众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世尊,若诸菩萨,已得到正定,还想再进修无漏果位,无上觉道,当他们的高深胜解,将现圆满而未臻圆满的时候,我就会示现佛身,和他们说法,使得他们早得究竟解脱。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