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任何變遷搖動,都不會再有煩惱也即不會再混濁。這樣才能契合涅槃不生不滅的道理,和得到清淨無染的妙德。
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于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爲相。
第二義就是你等在座諸聲聞、緣覺、有學位者,現在必定想要發大乘菩提心,回小向大,行菩薩道,生大勇猛心,不要不進不退,不要向前走二步,向後退叁步。要有勇猛心,不怕種種困難,甚至死都不怕,勇敢向前爭取最後勝利,決定捐棄小乘諸有爲相。要有決定性,不要一腳踏兩支船,要往江北,又要往江南。有爲相即有爲法,有爲法會變壞,無爲法才不會變壞。如虛空無相,故不變壞。在佛經裏多數引用虛空,因虛空也是代表如來藏性。
應當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
應當詳細審察什麼是煩惱的根本,使你從無始以來,造業而托生,發生業果而輪轉于生死中,究竟是誰作誰受呢?誰作業誰受報都是自作自受的。
什麼是煩惱根本?吾人從無始以來,就有二種無明,一是發業無明,一是潤生無明,發業是造業之因,能發出現行之業用,即十二因緣過去之無明。潤生是業之緣,二緣會合,就能潤今生以受生,如十二因緣之愛取,即中陰身投胎時之一念愛想。這都是煩惱生死根本,也是由六根對六塵而引起六識,因而起惑造業,依業受報,輪轉生死,沒有停息。
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雲何降伏取如來位。
阿難,你修菩提覺道,如果不詳細觀察,煩惱的根本來源,就不能知道虛妄之四大五蘊、六根六塵等從何處生出顛倒。顛倒的原因尚且不曉得,怎可以降伏煩惱而證得佛的果位。
阿難。汝觀世間解結之人。不見所結。雲何知解。
阿難,你且看世上,想要解開繩結的人,如果看不見結的所在,怎樣知道去解開呢?
欲修菩提道的人,即要解結的人,不見結的所在,即不知顛倒煩惱根本的所在,便不能用功修道,怎能斷除顛倒煩惱呢?
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
誰也沒有聽到虛空可以被你破壞裂開,什麼緣故呢?因爲虛空是沒有形相,根本沒有結,不需要你去解。
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爲賊媒。自劫家寶。
就是你現在的眼、耳、鼻、舌、身和意,這個奸媒,勾引賊人,打劫你自己的家寶。
我們每個人都以爲眼耳鼻舌身意是自己的好幫手,其實這六種都是壞東西,招賊入室,劫去我人自性的法寶而自己還不知道,真是家賊難防!現在就拿眼和耳來說:“眼不見,口不饞;耳不聽,心不煩。”一看見人家吃好東西,口裏就想嘗嘗,生出貪食的念頭。耳朵聽見順耳的好聲音,便生歡喜;聽到逆耳不好聽的話,便生嗔怒。不要以爲眼睛是好東西,幫忙你看見,就是因爲它的幫忙,才生出種種煩惱,好像看見美色而貪美色,貪到手也煩惱,貪不到手也煩惱,其他耳鼻舌身意,也是一樣,會使你生起種種煩惱。生煩惱,就失去自性法寶。所以說:“千日砍柴一朝焚。”砍了千日的柴,一朝便把它燒盡。修養了千天的坐禅功夫,得到輕安境界,忽然生了煩惱,就把你的功夫燒去。又雲“星星之火,燒盡功德之林”,所以要“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有這樣定力,就不會被人劫去家寶;要不然,終日隨六根六塵向外跑,不能回光返照,這就叫做漏,即漏落在叁惡道而無了期,豈不可怕!所以要斷煩惱,必先尋求根源。佛以六識爲家賊,就是因爲六根和它串通,由六根對六塵而引發六識,因此便起惑造業。所以根就是媒介,有如介紹人一樣。
什麼是你的家寶?家寶即如來藏常住真心,妙覺明性,而不是世間的有爲有相的金銀財寶。還有你的自性是具足佛寶、法寶和僧寶,也是真正財寶。還有勤修戒定慧,完成叁無漏,也是你的真正法寶。有人說,這種財寶,看不見不足相信。這也難怪,因無形無相,所以看不見,但還可感覺到的。有慧根的人便會知道;無慧根的人,就不知道。
今天來見我這個人,自稱是活佛,和佛一樣。我說要打他殺他,把他氣壞跑了。其實這種人真是無慚無愧,自欺欺人,憑什麼資格將自己比作佛!既然是佛,怎還會怕痛怕死,根本是發狂!你們以後無論到什麼地方去,都不可以存有這種狂慧,以爲自己了不起,和佛無二無別。我就是佛,就是祖師——這一定要下無間地獄的。這根本是發狂發顛,天魔外道之知見,絕對不能修成佛道的。
由此無始衆生世界。生纏縛故。于器世間不能超越。
因爲六根勾結六識,狼狽爲奸。狼是後腳短,狽是後腳長,故要互相幫忙,才能走得快。從無始直到現在,衆生相續、世界相續,大家便纏縛在一起,不能分離,都因爲一念無明,就把圓融無礙的自性,局限在四大六根裏面,妄認作自體,執爲真我。對于五大六塵的物質世界,執著心外實法,妄生取著,因此就不能超越叁界,了生脫死。
阿難。雲何名爲衆生世界。世爲遷流。界爲方位。
阿難,什麼叫做衆生世界呢?“世”就是時間的變遷流動,“界”就是空間的方向位置。世界有二種:(一)爲有情世界,即有知覺的根身;(二)爲器世界,即無知覺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等。
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爲界。過去、未來、現在爲世。方位有十。流數有叁。
你應當知道,東南西北,加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方和下方,都是空間的方位。過去、現在、未來就是時間的世相。從方位來說,就有十方;從遷流來說,就有叁世。
一切衆生織妄相成。身中貿遷。世界相涉。
一切衆生的身體,是由四大六精,互相組織,虛妄而成的。四大本來是屬于無知色法,但因爲有了見聞等精,便由無知而轉變成有知,所以就在根身裏遷流貿易,大做生意。世界則互相牽涉,我不能離開你,你不能離開我,都有連帶關系,不能脫離。所以說世界相續、衆生相續、業果相續,大家妄織在一起,不能解脫。
而此界性。設雖十方。定位可明。世間只目東西南北。上下無位。中無定方。四數必明。與世相涉。叁四四叁。宛轉十二。
這個界的方位雖然設立有十方,但都各確定的範圍,是很明顯的。但世間人,只注意東南西北四方,因爲上下沒有固定的位置,中間也無固定的地方。現在只取東南西北,四個數位,便可明了應用。用四方的數,和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互相涉入,互相配合,叁四一十二,四叁也是一十二。宛轉相乘,就得到十二的數目。
流變叁疊。一十百千。總括始終。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從一疊遷流演變至叁疊。第一疊以世涉方,叁世四方,叁四演變爲十二。第二疊以方涉世,每方各有十世,十個十二就成一百二十。第叁疊以世涉方,每世各有十方,十個一百二十就成一千二百的數目。總計從始至終,衆生之六種根性,既然都是周遍身心,而身心已和世界互相牽涉,那麼六種的根性,亦就具有一千二百功能。
阿難。汝複于中。克定優劣。如眼觀見。後暗前明。前方全明。後方全暗。左右旁觀叁分之二。統論所作。功德不全…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