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P16

  ..續本文上一頁。叁分言功。一分無德。當知眼唯八百功德。

  

  

你又應當在這些作用中間,決定它們的優劣本能,例如眼睛看見的本能,只可以看見前面,不能看到後面。前方完全明白,但後方則完全看不見(這是指肉眼,得天眼通則前後左右都可看見)。又再旁觀左右,也只能看到叁分之二,故統論它所作的功德,並不完全。只能算得叁分功能,一分卻沒有功德。所以知道眼睛只有八百功德,這是劣根。

  

  

現在講六根的功能,爲下文選擇圓通的前奏。

  

  

如耳周聽。十方無遺。動若迩遙。靜無邊際。當知耳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耳根聽聲的本能,沒有障礙,可以周遍一切處所,十方所發的聲音,完全沒有遺漏。聲音一動,無論遠近,都可以聽見,而寂靜的時候,聞性更無邊際。所以就知道耳的功能最圓滿,能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優根。

  

  

如鼻嗅聞。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驗于鼻根。叁分阙一。當知鼻唯八百功德。

  

  

鼻根嗅聞的本能,可以使出入的氣息流通,但中間交接的時候,就會稍爲停住,功用不太圓滿,所以測驗鼻根,叁分缺一,只是八百功德,是劣根。

  

  

如舌宣揚。盡諸世間出世間智。言有方分。理無窮盡。當知舌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舌根雖具有二種功能,但佛舍嘗味而取言說。舌根能宣揚所有世間或出世間,一切知識和理論。雖然言語方面,有區域的分別,好像達摩祖師初到中國的時候,語言不通,沒有人跟他學佛法,所以跑到洛陽,嵩山上,面壁而坐,這就是方言不同,亦因機緣未熟的緣故。但演說道理,則無究無盡,有時一言一偈,可以說出無邊的妙理,所以當知舌的功能最圓滿,具足一千二百功德,是勝根。

  

  

如身覺觸。識于違順。合時能覺。離中不知。離一合雙。驗于身根。叁分阙一。當知身唯八百功德。

  

  

猶如身體感覺的本能,知道是違情之觸,即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或是順情之觸,即自己喜歡而樂意的。但要和外物相接觸合,才能感覺到。一離開外物,便不知道。所以離只可算作一分功德,合則有雙分功德。現在測驗身根功能,叁分缺一,只得八百功德,是劣根。

  

  

如意默容。十方叁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包容。盡其涯際。當知意根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最後說到意根,意是意念分別,是第六意識。它的功能雖是默不出聲,但心裏完全明白,並且能容納包含十方叁世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各種事物。它的思惟能力,則無論聖人或凡夫,清淨法或染汙法,都可以包容,都可以盡它的涯量邊際來容納,所以意根的功能很圓滿,能具足一千二百功德。

  

  

阿難。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窮流根。至不生滅。

  

  

阿難,你現在不願順生死流轉,而想求逆流功夫,就應該返本窮源,尋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滅的果位。

  

  

當驗此等六受用根。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爲圓通。誰不圓滿。

  

  

欲求不生滅果,當依不生滅因。六根之性是不生滅,但有優劣之分,所以你應當先選揀檢驗,這六受用根,哪一種是離知?哪一種是合知?鼻、舌和身叁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叁根則離開亦能知道。合知比較難修,離知比較易入。再考驗誰是淺顯易明?誰是深隱難測?意根是深隱難測,眼耳比較淺顯易入。再看哪一種是圓通?哪一種是不圓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圓通。耳具千二百功德,當然最圓通。如來已暗示耳根最圓通,但不說出,要阿難自己體驗選擇,作爲入門之道。

  

  

若能于此悟圓通根。逆彼無始織妄業流。得循圓通。與不圓根。日劫相倍。

  

  

如果你能在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圓通,依它修持,把無始以來交織妄業之流,扭轉過來,做逆流的工夫。順著不生滅的圓通根來修,猶如順水揚帆,和那些不圓通之根,比較起來,遲速幾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我今備顯六湛圓明。本所功德。數量如是。隨汝詳擇其可入者。吾當發明。令汝增進。

  

  

我已經完全明顯開示給你知道,這六湛圓明的根性,本來所具足的功能數量,由你自己仔細去選擇,哪一種和你最相應,最適合的,我就會和你再詳細解說,令你對這根,能次第解結,漸次深入,得到進步。

  

  

十方如來。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圓滿無上菩提。于其中間。亦無優劣。

  

  

十方如來,在這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頭頭是道,都能得到無上菩提,並無優劣之分。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圓自在慧。故我宣揚。令汝但于一門深入。

  

  

但是阿難,你的根性下劣,不是優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中得到圓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爲你說明,諸根之優劣深淺,使你選擇後,能做逆流工夫,一門深入。

  

  

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只要你能夠一根深入,入到極點,妄盡真存,達到一真無妄之境界。這就是一根得以還源,其他六根,亦同時得到清淨。

  

  

阿難白佛言。世尊。雲何逆流深入一門。能令六根一時清淨。

  

  

阿難聽佛說後,還未真正明白,故再問佛怎樣才叫深入一門?入哪一門呢?就能六根同時得到清淨?

  

  

佛告阿難。汝今已得須陀洹果。已滅叁界衆生世間見所斷惑。然猶未知根中積生無始虛習。彼習要因修所斷得。何況此中生住異滅。分劑頭數。

  

  

佛告阿難,你現在已得初果須陀洹,即入流,入聖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六塵流。金剛經說得很清楚,初果須陀洹,名爲入流,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亦已滅了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和衆生世界,見道位中我執分別之惑,即已斷了見惑八十八使。但思惑八十一品還未斷,故還未能逆分段生死之流。所以還未知道六根裏,多生多劫,無始以來所積下來的虛妄習氣,即我執俱生之思惑。這種積習不容易除,是要經過親修,才能斷得。何況此中還有分別法執,俱生法執和塵沙無明,生住異滅,分別頭數呢!生住異滅即四相無明:在一念不覺生叁細,叁細中之業相、見相、境界相,及六粗相中之智相、相續相爲住相。以執取相,計名字相爲異相。以起業相,業系苦相爲滅相。在這四相無明中,分別起來還各有四相,所以頭緒紛繁,數量是無窮無盡的。

  

  

今汝且觀現前六根。爲一爲六。阿難。若言一者。耳何不見。目何不聞。頭奚不履。足奚無語。

  

  

你現在暫且觀察,你的六受用根是一呢?還是六呢?阿難如果說是屬于一體,既然是一體,爲何耳不能看見?眼不能聽聞?頭不會走路?足不會說話?如果說一體,則應該能互用才對啊!

  

  

昨天來的那位自命名爲“祖師”的美國人,大言不慚。我說他是口頭禅,他答是腳頭禅,簡直不知說什麼?他還以爲答得很巧妙!真是可憐!

  

  

究竟耳是否能見東西?會的。眼是否能聽東西?會的。這叫做六根互用。阿難只證初果還未達…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