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叁淺釋▪P10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我要你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世上有狀元弟子,沒有狀元師父。師父雖一知半解,但弟子們都學得不錯,都能青勝于藍。第四還要感謝翻譯者。我是用中文說法,需要翻譯,你們才聽得懂。故一字一句,都要特別注意。同時無論何人翻譯,都要生感謝心,不可有輕慢心。今天我爲何要講這些話?因爲有一聽衆,在其筆記觀感上寫著:“聽不懂法師所說,又不明白翻譯所講,不如回去看英文本更佳”,這是因爲無耐性。聽經最要緊有耐性。懂不懂,都要耐心來聽。在這法會上,朝夕講經,就如香薰一樣,早晚薰習終會開智慧而明白的。

  

  

在香港我有一弟子,已七十多歲,耳已聾,根本聽不見。但每逢我講經,都來參加,還要跑上叁百多石級的山路。一個年老聾子怎能聽經?但居然聽了一個多月,便聽懂了,耳不聾了。說起來有點像神話,事實上一點都不出奇,因爲有誠心,終會有感應,所以最重要是要有誠心、恒心,不要怕聽不懂,慢慢便會懂的。怕聽不懂,坐不定的人,都是因善根淺,業障重,業障鬼要拉他去做朋友呢!還有對法會中的同參道友,都要和和氣氣,和睦相處。這亦是很重要,不可不注意。

  

  

汝觀地性。粗爲大地。細爲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

  

  

現在講地大。講定力本體的道理。阿難!你試看看地的性質,有粗有細,粗的就是大地,細的就是微塵。肉眼可以看見的叫做隙遊塵,至于鄰虛塵,是將微塵分析作七份叫做極微塵,極微塵再分析作七份叫做鄰虛塵,它是色和空的邊際相,與虛空爲鄰,故叫鄰虛塵。不能再分析,再分析即歸于空,實在是空性而不是色性。

  

  

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

  

  

阿難!如果將鄰虛塵,分析至不能再分析便成爲虛空。照這樣爲比例,那麼虛空亦可以生出色相了。

  

  

空生色相,是沒有這道理的。這是佛故意要破和合之說,同時亦破儒道所執。儒道謂:虛以生氣,氣以成形,世間萬物,皆從陰陽之氣所成,這種見解都是不對的。

  

  

汝今問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虛塵。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不應鄰虛合成鄰虛。

  

  

你現在問,由和合之緣故,能出生世間一切變化相。那麼你試試看,一粒鄰虛塵,要用了多少虛空和合而有呢?不應該把鄰虛塵和合鄰虛塵,依然還是鄰虛塵,自合自然不是和合了。

  

  

又鄰虛塵。析入空者。用幾色相。合成虛空。

  

  

反過來說,鄰虛塵是色相,分析至無色相便成虛空。那麼要用多少色相才能合成爲虛空?

  

  

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雲何合。

  

  

若把色相和合色相,和合之後依然是色相而不是虛空。若把虛空和合虛空,和合之後,依然是虛空而不是色相。色相還可分析,但虛空是無色無相,又無數量,怎可和合呢?

  

  

鄰虛塵是色法之最微細者,而且不是和合而有。那麼世間諸法,執爲是因緣和合生,便不是實義了。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你本來不知道,如來藏中,性具之色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亦即是色性到極點便是真空,真空到極點便是真色。本來是清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而周遍法界的。

  

  

隨衆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隨九法界衆生勝劣之心,應其所知大小之量,隨緣顯現其用,令衆生都能滿足。循著每個衆生之業感,而現其應得之果報。

  

  

世間無知。惑爲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世上沒有正知正覺之衆,即外道權乘之輩,不曉得這層道理,便迷惑爲因緣和合而生,及自然不和合而生。這都是妄想識心,分別計度,但有戲論的言說,而沒有真實的義理。

  

  

阿難。火性無我。寄于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

  

  

現在講火大。阿難!火性是沒有自體的。它是寄存在有火的因緣,好像鑽木、擊石、太陽、銅鏡等等因緣,才能顯現。你看城裏還未吃飯的人家,他們要煮飯的時候,便一手執著銅鏡,一手執艾絨,在太陽光之下來取火。

  

  

陽燧是古代用以取火之銅鏡,亦有用圓石,中有窪穴,在太陽下,日光影注中央即燃燒。

  

  

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爲一衆。衆雖爲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昙種姓。

  

  

阿難!所謂和合,是由多合而爲一,亦是先分而後合,好像我和你及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叫做一個僧團,就是和合。僧團雖是一個,但追究它的和合來源,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各人有各人的姓氏、種族和名字。如舍利弗是淨裔族,優樓頻螺是龜氏族,阿難是甘蔗族,先分姓氏種族名字不同,然後合而爲一僧團。

  

  

如果火大是和合,那它亦應有體質、種類、名字不同,然後才和合成一火大。如日來之火,艾出之火,鏡出之火,和合爲一火大。如果不能這樣,便不能叫作和合。

  

  

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于日求火。此火爲從鏡中而出。爲從艾出。爲于日來。

  

  

阿難!在這火性,是和合而有,那麼當手上拿著銅鏡,在日下取火的時候,這火是從鏡中出來呢?是從艾絨出來?還是從太陽出來?

  

  

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

  

  

阿難!若說火是從太陽來,所以能燒你手中之艾絨,既然從日來,那它的來路是先經過樹林的的,樹林就應該先被它燒掉;若燒不掉,便不是從日來。

  

  

若鏡中出。自能于鏡。出然于艾。鏡何不镕。纡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

  

  

若說火是從銅鏡出來,然後燒著你的艾絨,那麼銅鏡既然有火,火能克金,何以不燒熔鏡子?又鏡既有火,一定就有熱相,但你現在纡曲你手來執此鏡,尚且不覺有熱氣,鏡子怎會被燒而熔化呢?若不能燒鏡就知此火不從鏡來。

  

  

若生于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

  

  

若說火從艾來,艾就該自己燒自己,又何需太陽和銅鏡,銅鏡攝收太陽之光,射在艾上,光焰相接觸,然後生火呢?這證明不是從艾來。

  

  

汝又谛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曆于此。

  

  

你再仔細觀察,鏡是手執,日是從天來,艾是本地生,而這火性究竟是從何方,遊曆到你艾絨中?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況且太陽和銅鏡,相隔這樣遙遠,自然不能有和合之相。亦不應該火光無因自…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