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四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爲衆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谛。

  

  

當阿難尊者說完偈頌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譯作滿,是父名,彌多羅尼譯作慈,是母名。連父母爲名,叫做滿慈子。)在大衆中即從座位起來,露出右肩,右膝跪地,拿起兩掌很恭敬對佛說:“大威德世尊(贊佛有大威德,能折伏攝受剛強衆生),又能善巧爲衆生發揮開導,詳細解說證果成佛,第一義谛。”

  

  

偏袒右肩即中國之袈裟搭衣,印度因熱帶地方,露肩不要緊。但中國因風寒關系,需要多穿衣袍,然後搭衣。又因風大袈裟容易被吹落,故多加勾環。印度、緬甸、泰國各處僧服這袈裟,即無勾環。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爲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

  

  

世尊常推重我說:在說法群衆中,我是第一,善說諸法妙理。但這次我聞如來所說精細奧妙之法音,還沒有懂得清楚,就好像聾子離開百步之外,來聽蚊子叫聲。本來連蚊子之形都看不見,何況能聽到其聲。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佛雖用種種方法,詳細而透徹地宣說分析,萬法即心,諸大圓融的道理,句句都可以破除我的疑惑,但我的法執未破,還是迷執萬法,心外實有,諸大互相淩奪,故至今還未明白,第一義谛究竟的道理,而達到無疑惑之地。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

  

  

世尊,像阿難同等之阿羅漢,雖是悟到真心周遍,常住妙明,但多生多劫之習漏仍未除盡,我執還在,故要如來審除其細惑。

  

  

“漏”是從多劫無明習染而來。漏即煩惱,習氣即業,要證到四果阿羅漢,才能證得無漏。

  

  

佛有弟子名迦樓陀尊者,證阿羅漢果後,有一天要過河,適逢那河神是女性,故對她說:“小婢住流”(小婢含奴婢丫環之意)。阿羅漢過河,有神通可令河水不流,而阻水不流是河神之職。女河神敢怒不敢言,只得阻流讓其過河。但經太多次,河神亦忍不住氣,故往佛處訴說:“世尊!佛弟子太無禮,爲何把我叫作小婢?”佛即叫迦樓陀那過來,向女神道歉。尊者即說:“小婢勿怪”。河神不滿意說:“尊者在佛前仍侮辱我。”佛即爲她說因緣:“因爲在數百劫前,你曾數世爲他的仆人,因此叫成習慣。”可見習性難改。女河神聽佛解釋後才明白,不再抱怨。這便是習氣難改的一個例證。

  

  

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纡疑悔。

  

  

現今在大會中我等已證四果阿羅漢,雖得無漏之位,但諸漏雖盡,我空雖證,而法執還未能除。故此雖聞如來所說第一義谛,微細法音,仍未能領悟,還地纡回于疑悔之中。

  

  

疑悔含有對今日聞大乘法而生疑,對往昔貪愛小乘而生懊悔之意。

  

  

世尊。若複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次第遷流。終而複始。

  

  

世尊,假若世間的一切萬法,六根、六塵、五陰、十二外、十八界等,都是如來藏中所生之法,皆是常住真心,清淨本然,既屬清淨則不應該更有染相之法。爲何忽然生出山河大地諸有爲相的染法呢?既是本然,爲何又有生滅之相,次第遷流,終而複始,滅了又生,生了又滅,循環不息?求佛再解說這個道理。

  

  

又如來說。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又如來常說:土火水風這四大的本性,是圓融無礙,本不搖動而能周遍法界,湛然不變,常住不滅的。

  

  

世尊。若地性遍。雲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則不生。複雲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不相陵滅。世尊。地性障礙。空性虛通。雲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義攸往。

  

  

上面說疑四大周遍,這裏加空大,總疑五大,而不疑見大和識大,因見和識都是無相,無相便無障礙,所以不疑。

  

  

世尊!如果地性是周遍法界,但土其水,有土便無水,土和水是不相合作,怎會有水呢?假若水性周遍法界,則應滅火,因水克水,有水便無火,水火不相容。怎可以說水火二性俱遍虛空,彼此不相毀滅呢?世尊,地性屬有形,乃障礙之義,空相屬無形,爲虛通之相。一能一礙,兩不相容,又怎可說空地二性,都能周遍法界?我實在不知這個義理所歸屬。

  

  

惟願如來。宣流大慈。開我迷雲。及諸大衆。作是語已。五體投地。欽渴如來無上慈誨。

  

  

但願如來,發大慈悲開示,令我及在會大衆都能撥開迷雲,明白圓融周遍的道理。富樓那說這請求後,便五體投地,渴望如來賜予無上慈悲的教誨。

  

  

爾時。世尊告富樓那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如來今日普爲此會宣勝義中真勝義性。令汝會中定性聲聞。及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羅漢等。

  

  

這時佛對滿慈子以及會中有漏無漏的阿羅漢說:“我今天普遍地爲這個大會的群衆,宣說最勝義中的真勝義,使得你們定性聲聞(即初果阿羅漢,以得少爲足,沈空滯寂,不求上進,不肯回小向大,被佛斥爲“焦芽敗種”),以及所有未得人法二空,而肯回小乘之心,趨向大乘之道的阿羅漢等。

  

  

皆獲一乘寂滅場地。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汝今谛聽。當爲汝說。富樓那等。欽佛法音。默然承聽。

  

  

佛爲富樓那及在會大衆,宣說妙中之妙,真勝義理的道理,令一切阿羅漢皆得無漏無學果位。什麼是無漏,即把所有壞習氣完全除盡,就無煩惱。煩惱是從什麼地方來呢?煩惱是從根本無明而來,故需先破根本無明,才無煩惱。究竟無明煩惱有多少?它無形相,故不知有多少;如有形相,則盡虛空遍法界,必都充滿煩惱。

  

  

佛教令一切阿羅漢及在會諸大衆,皆獲一乘。什麼是一乘?一乘即中道了義,實相本體,最上一佛乘。法華經上有大白牛車,引發中說:“有一大屋,住很多小孩。大人們皆往外工作,小孩在屋裏遊戲。忽然屋裏起火,小孩不覺,及大人回來,見小孩依舊嬉紅,不知危險,即對小孩說:快到門外來,門外有羊車鹿車大白牛車。小孩即到門外,因此才脫離火災,不致被火燒死。”羊車鹿車形容二乘人所來,雖亦是車,但不能連載多人。大白牛車,即大乘能運載一切衆生,從生死苦海,經煩惱中流,而達涅槃彼岸。

  

  

寂滅場地,即清淨道場,不知不滅之因地心,亦即如來密因。十方諸佛皆由這因地心而成正覺,入大寂滅海,即涅槃果海。

  

  

真阿蘭若,即無喧雜之寂靜地方,沒有喧嘩雜鬧,才是真心修行處。若著靜境,亦非真寂滅場地。必以衆人共處都能寂靜無事,用本來不生不滅、不動搖之真心來修行,與境不相幹,才是真阿蘭若,真修行道場。

  

  

你們今天皆應靜心來聽,當爲你們詳細解說。富樓那等都很恭敬而靜默不作聲,來聽佛的開示。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