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P6

  ..續本文上一頁n="left">其實人本來就沒有無明,若背塵合覺,就無無明。背覺合塵,就生無明。在光明方面,就有智慧;在黑暗方面,變成愚癡。無明就等于一個影子,一面鏡子反照出來的影子。鏡子本來無影,只因外影的影像而映現出來。即是在真覺上不能生出無明,無明只是依真起妄,而生出來。好像影子,依本身才有影子。

  

  

這裏的迷喻無明,悟喻本覺,既然已是無明,怎會再生無明呢?既然已覺悟,當然不會再生無明。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于意雲何。此人縱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迷人把覺當作迷,把迷當作覺,所以失去方向,以爲南是北了。聚落本是衆人聚居之村,這裏則指如來藏性。迷人指衆生生出錯覺妄念。南北相反則表示真和妄相對應。

  

  

好像人們任性的時候,總認爲自己是對。遇到人家順從你,對你好的時候,便生歡喜。人家反對你,對你不好的時候,便大發脾氣。這便是顛倒,便是惑南爲北。

  

  

佛告富樓那,那個正在迷失方向的人,忽然有開悟的人指示他正確的方向,引導他反迷歸正,走回正覺之路。那麼,你的意思如何呢?這個迷途的人,得善知識指點其正路後,是否還會更生迷呢?富樓那答:不會再迷了!世尊。

  

  

我們在迷時,就如在作夢,但自己不知道。夢見升官發財,甚至做皇帝,享盡富貴榮華。若有人告訴你,你是在作夢啊!可是作夢的人,怎樣也不肯相信。等到夢醒的時候,才知道剛才確實做了一個美夢,還依依不舍地留戀回味,好像呂洞賓做黃粱夢的時候,也不相信自己在作夢。當他醒過來才說:“啊!我才作了一個好夢,爲何醒得這樣快呢?”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終日忙忙碌碌,跑東跑西,爲名爲利,患得患失,生出種種貪嗔癡執著。等到開悟了才知道,以前所做的事,都是顛倒。既開悟了就明白以前之顛倒,不像作夢時,醒後還留戀夢境。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複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

  

  

佛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就像迷人一樣,得到悟人指點正路,便不會再迷,爲什麼不會再迷?因爲迷本來是無根,迷的性畢竟是空的。在以前根本沒有迷,只是一種妄想,好像有迷之感覺。一旦明白了,覺悟了,這個迷就會消滅,哪裏還有迷呢?既然覺悟,亦不會再生迷,好像佛已經覺悟,就不會再生無明。

  

  

人,誰沒有妄想?妄想紛擾,沒有停息,但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當你的妄想一生起時,便立刻溯本求源,找出妄想的母親。但妄想根本沒有母親,既然找不到,就不會再生妄想了。

  

  

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于空滅。忽有愚人。于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

  

  

又好像眼睛有毛病,生了翳障的人,看見空中有很多美麗的華。虛空爲什麼會有華?就因爲眼生翳障才看見,如果翳病醫好了,空華也就不見。可是有些愚癡的人,還想在空花消滅的地方,來等待空華再生出來。

  

  

這裏“翳人”譬喻無明的衆生,以無明力轉換本有的智光,成爲能見的妄見。“空”,指真空。“空華”,喻山河大地,各種有爲相。雖是無明滅,萬法空,但萬法本來是空,不必等無明滅才空。肅有無明妄見的時候,身心世界,何曾實有?亦正如空華,不必等醫好翳病,才知空華消滅。當翳眼看到空華的時候,應知道這不是真實而是虛幻。正像如來已證妙空明覺,沒有無明的疑惑,哪會生出無明的幻相呢?

  

  

汝觀是人爲愚爲慧。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生滅。見華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爲愚爲慧。

  

  

佛問富樓那,那個站在空華消滅的地方,等待空華再生的人,人說他是聰明還是愚癡?富樓那言,虛空根本就沒有華,只不過眼病才妄見空華。看見華在虛空消滅,已經是顛倒執著,還要等待華再出現,(敕即命令之意思)。這樣的人,實在是顛狂,怎可說這種狂人聰不聰明呢?

  

  

“狂”就是顛狂,所謂:重陽者狂,重陰者顛。重陽就是火氣太大,重陰就是水分太多。亦可作貪名的人叫做重陽,貪利的人叫作重陰。世界上其實只有二種人,一種貪名,一種貪利。貪名的人最喜歡人家給他戴高帽子,喜歡人家贊歎他。其實戴高帽子的人,叫做無常鬼。人死了,無常鬼就來捉他,無常是不吉祥的意思,所以還是不要戴高帽子了。至于貪利的人費盡心機,不擇手段的賺錢,甚至想盡辦法去騙人家的錢。一旦死了,只是兩手空空,不能帶分文歸去。所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佛言。如汝所解。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

  

  

佛說:好像你解釋的道理一樣,爲何你反來問我,諸佛已證到妙明真空的本體,怎麼還會生出山河大地呢?諸佛如來亦和衆生一樣,給善知識指示後,覺悟證果,就不會再迷了。

  

  

又如金礦。雜于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爲木。

  

  

又如金礦裏的金,在未開礦之前,是混雜不純的。等到開礦鍛煉之後,除去雜質,便成純金。既成純金,便不會再有沙土混雜。又如木頭可以燒成灰,但灰就不可以再成爲木。

  

  

這裏的木喻煩惱,灰喻涅槃。木不能自成灰,必須經過火燒。火喻智慧,用智慧斷除煩惱,出離生死,才得證涅槃。證了涅槃,便不再生煩惱,如灰不重爲木。

  

  

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十方諸佛,皆已證得菩提正果,涅槃妙德,了卻煩惱,而成真明。就如純金不再變成沙土,灰不再成爲木一樣的道理。

  

  

富樓那。又汝問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滅。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樓那,你以前曾問,地水火風四大的本性,我已告訴你,四大的本性是圓融,周遍法界的。但你仍然懷疑,水火兩性不能相容。你要知道,水火雖然是沒有思想,可是也有它們個別不同的性質。水有水性,火有火性,肉眼是不能看見的。它的性是充滿虛空,周遍法界,如對太陽就可以取出火,對著空氣,就可以取出水,這就是因爲虛空具足一切性,什麼性都包括在虛空裏。你又疑虛空及大地,一礙一通,怎能充滿法界而互相容納。你以爲虛空是空的,就不應該有大地;大地是實的,就不應該有虛空。有空就無地,有地變無空。既有地又有空,怎可說是周遍法界,互相容納?

  

  

富樓那。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富樓那,我現在舉個比喻給你釋疑。譬如虛空的本體是什麼也沒有,空空如也,沒有一切諸相,可是虛空是不會拒絕所有一切相,自然地發揮它們的性能啊!

  

  

所以者何。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霁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什麼原因呢?富樓那,在太虛空裏,太陽的光照出,就有明相;有烏雲聚集的時候就有暗相;風吹起的時候就有動相;雨後天晴就現出清相;地氣凝聚的時候就現出濁相;塵土紛飛、土和風混合便現出霾相;水澄清就現出映相。(水清而有光輝叫映,塵土紛飛、隨風雨而下叫做霾,雨後天晴叫做霁。)

  

  

于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爲相。爲因彼生。爲複空有。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