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日明。十方世界同爲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
你的意思認爲怎樣呢?這些不同方式的塵相,是因日、雲、風、雨而顯現呢?還是因虛空而有呢?若說是依從日、雲等緣所生,則墮因緣。若說從虛空而有,則墮自然。富樓那,假若說從彼諸緣所生,那麼日照的時候,光明既從日生,則十方世界虛空,應當同屬日光的顔色,爲什麼在虛空裏,又看見一個圓圓的太陽?若從虛空生出光明,空性是恒常的,那麼當時常有光明,爲什麼在半夜,有雲霧的時候,又看不見光明?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
你應當知道,這種光明,不一定從太陽而來,也不一定從虛空而有,但又離不開虛空和太陽。究竟從哪裏來?是從如來藏性發出來的。
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華。結爲空果。雲何诘其相陵滅義。
從形相上看起來,像前面所說的,一個日影變成二個日影,這都是虛妄塵影,循惑發現,似有而非真,無可指陳的。就像空華,本無所有,若再追問它的陵滅,好像要求空華再生,結爲空果,真是迷上加迷。怎可以問它互相欺淩毀滅的意義呢?
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雲何複問不相容者。
你觀如來藏性裏面,本來是真的,並無一切妄相。這個唯一妙覺圓明真心,本來沒有地、水、火、風等相,只是如來藏性裏,具足一法,一切性能。雖然具足一切法,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和一切功能,但是都能相安無事,各得其所,不會互相陵滅。你怎麼還不明白,還要追問不相容納的道理!
真妙覺明。亦複如是。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這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真妙覺明之心,和虛空不拒群相的道理是一樣,也是不變隨緣,圓融無礙的。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這五句是說,地水火風空,這五大有時候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間發現。後兩句“若俱發明,則有俱現”,是指同處同時,皆可發明。這個明字是指循業之意。汝字則包括九界衆生。“汝以空明”者,就是菩薩循淨業,即現虛空身。凡夫循染業即現空無邊處等。如果以“地明”,則菩薩循淨業現實報莊嚴土,凡夫循染業則現有漏穢土。如若水、火、風明,則菩薩現慈風遍拂,廿露遍灑,毫光遍照。凡夫則有水火風叁種災厄。“若俱發明,則俱顯現”,如天人見水似琉璃寶地,可以履之而行。凡夫見水是水,可以取爲飲料。餓鬼見水是火,雖渴而不能飲。這皆是循業所感而顯現出來的。
雲何俱現。富樓那。如一水中現于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
怎能一起發現出來呢?富樓那!好像在水中現出自影,有兩個人站在一起,一同觀看水中日影,則只看見一個日影。如果二人分開行走,一個向東,一個向西,那麼,日影也就跟著他們一個向東,一個向西,好像變成二個太陽一樣。可是太陽根本只有一個,而且沒有准確實在的地方。
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你不應該強辭爲難地發生疑問說:這日影只有一個,爲何東西分行就變成二個?但爲何在水中又只有一個,這樣輾轉反複來說一個和兩個,無非都是遍計虛妄,究竟沒有真理可作憑據呢?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于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爲色空。周遍法界。
富樓那!你等以爲色和空,在如來藏裏面,互相不容,互相爭鬥!不會的,因如來藏的本體,雖然不變,但它會起隨緣之用,與妄心相應,就生起粗境。因此色和空之相是周遍十方法界。
是故于中。風動空澄。日明雲暗。衆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因此在如來藏性中,就生起不變隨緣之用。風是動相,空是澄相,日是明相,雲是暗相。衆生在迷昧不覺中,就生起叁細六粗。“一念不覺生叁細,境界爲緣長六粗”,跟著就是背覺合塵,違背真覺而和塵勞合在一起。所以在如來藏性裏,就發生勞相,而生出世間,山河大地,一切有爲相。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
“我”,佛自稱,以妙覺明心,不生不滅,爲本修因。合如來藏性,回光返照,脫離塵勞。這樣才明白萬像皆空,而如來藏性亦就隨淨緣而融化一切妄相,恢複本來妙淨本覺面目,湛明真心,圓融遍照十方法界。
是故于中。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
是故在如來藏性裏面,“一爲無量,無量爲一”——一就是一心,無量就是萬法。一心能生萬法,萬法唯是一心。一多無礙,一亦可叫如來藏,如來藏可包一切法;一切法仍歸納如來藏裏。心包萬法,萬法唯心。真心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真心。這是理事無礙之意。
“小中現大,大中現小”——如一尺鏡可以顯出千裏的境界,這是小中能現大相。千裏境界顯現在一尺鏡中,是大中現小。大小無礙,彼此不相妨礙。這是屬事事無礙法界,妙覺明心,性淨明體,變化是無窮無盡,非凡夫所能了解的。
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于一毛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大*輪。
上面說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這是怎樣說呢?“不動道場”就是如來藏,也就是佛的法身,坐在不動道場上,而能遍滿十方世界。不但能遍滿十方世界,還能包容十方無盡虛空。這是多不礙一之理,亦即理事無礙。
“于一毫端,現寶王刹”——一毛是凡身,即正報的最小者。“寶王刹”是佛寶法王之刹土,即依報之最大者。在一毫毛的頂端上能現出諸佛之刹土,這是小中現大,小不礙大,是屬事事無礙。
“坐微塵裏,轉大*輪”——微塵是依報之最小者。“轉*輪”——是現全身而說法。全身是正報之最大者,以全身坐在一粒微塵中來開法會,講經說法,教化衆生。在一粒微塵中的衆生,亦不會比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少。這是大中現小,亦即大不礙小。究竟爲什麼能夠這樣呢?這便是佛法的表現,佛法的奧妙處,要證到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才能明白它的道理。
什麼叫做轉大*輪?怎樣轉*輪?就是要時常說法,教化衆生,能提倡佛法,弘揚佛法,令一切衆生明白佛理,亦是轉大*輪。有德高僧,不只在人間,還可能到天道、地獄甚至叁界去轉*輪。叁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至于在微塵裏轉大*輪,這境界是不可思議,無法可說出來的,說出來亦只是一點皮毛而已。
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我人爲何做衆生?因被塵勞妄相所惑。若能滅除塵勞,亦即背塵合覺,就能發現真如妙心,妙淨本覺,圓融湛明的佛性,亦即如來藏性,亦叫陀羅尼,譯爲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亦即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總持的意思,亦可叫做總機關。這個總機關在什麼地方?就是在我們每個人的佛性裏。
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風非…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