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P6

  ..续本文上一页n="left">其实人本来就没有无明,若背尘合觉,就无无明。背觉合尘,就生无明。在光明方面,就有智慧;在黑暗方面,变成愚痴。无明就等于一个影子,一面镜子反照出来的影子。镜子本来无影,只因外影的影像而映现出来。即是在真觉上不能生出无明,无明只是依真起妄,而生出来。好像影子,依本身才有影子。

  

  

这里的迷喻无明,悟喻本觉,既然已是无明,怎会再生无明呢?既然已觉悟,当然不会再生无明。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焂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不。不也。世尊。

  

  

迷人把觉当作迷,把迷当作觉,所以失去方向,以为南是北了。聚落本是众人聚居之村,这里则指如来藏性。迷人指众生生出错觉妄念。南北相反则表示真和妄相对应。

  

  

好像人们任性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对。遇到人家顺从你,对你好的时候,便生欢喜。人家反对你,对你不好的时候,便大发脾气。这便是颠倒,便是惑南为北。

  

  

佛告富楼那,那个正在迷失方向的人,忽然有开悟的人指示他正确的方向,引导他反迷归正,走回正觉之路。那么,你的意思如何呢?这个迷途的人,得善知识指点其正路后,是否还会更生迷呢?富楼那答:不会再迷了!世尊。

  

  

我们在迷时,就如在作梦,但自己不知道。梦见升官发财,甚至做皇帝,享尽富贵荣华。若有人告诉你,你是在作梦啊!可是作梦的人,怎样也不肯相信。等到梦醒的时候,才知道刚才确实做了一个美梦,还依依不舍地留恋回味,好像吕洞宾做黄粱梦的时候,也不相信自己在作梦。当他醒过来才说:“啊!我才作了一个好梦,为何醒得这样快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终日忙忙碌碌,跑东跑西,为名为利,患得患失,生出种种贪嗔痴执著。等到开悟了才知道,以前所做的事,都是颠倒。既开悟了就明白以前之颠倒,不像作梦时,醒后还留恋梦境。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觉不生迷。

  

  

佛说: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就像迷人一样,得到悟人指点正路,便不会再迷,为什么不会再迷?因为迷本来是无根,迷的性毕竟是空的。在以前根本没有迷,只是一种妄想,好像有迷之感觉。一旦明白了,觉悟了,这个迷就会消灭,哪里还有迷呢?既然觉悟,亦不会再生迷,好像佛已经觉悟,就不会再生无明。

  

  

人,谁没有妄想?妄想纷扰,没有停息,但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你的妄想一生起时,便立刻溯本求源,找出妄想的母亲。但妄想根本没有母亲,既然找不到,就不会再生妄想了。

  

  

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

  

  

又好像眼睛有毛病,生了翳障的人,看见空中有很多美丽的华。虚空为什么会有华?就因为眼生翳障才看见,如果翳病医好了,空华也就不见。可是有些愚痴的人,还想在空花消灭的地方,来等待空华再生出来。

  

  

这里“翳人”譬喻无明的众生,以无明力转换本有的智光,成为能见的妄见。“空”,指真空。“空华”,喻山河大地,各种有为相。虽是无明灭,万法空,但万法本来是空,不必等无明灭才空。肃有无明妄见的时候,身心世界,何曾实有?亦正如空华,不必等医好翳病,才知空华消灭。当翳眼看到空华的时候,应知道这不是真实而是虚幻。正像如来已证妙空明觉,没有无明的疑惑,哪会生出无明的幻相呢?

  

  

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

  

  

佛问富楼那,那个站在空华消灭的地方,等待空华再生的人,人说他是聪明还是愚痴?富楼那言,虚空根本就没有华,只不过眼病才妄见空华。看见华在虚空消灭,已经是颠倒执著,还要等待华再出现,(敕即命令之意思)。这样的人,实在是颠狂,怎可说这种狂人聪不聪明呢?

  

  

“狂”就是颠狂,所谓:重阳者狂,重阴者颠。重阳就是火气太大,重阴就是水分太多。亦可作贪名的人叫做重阳,贪利的人叫作重阴。世界上其实只有二种人,一种贪名,一种贪利。贪名的人最喜欢人家给他戴高帽子,喜欢人家赞叹他。其实戴高帽子的人,叫做无常鬼。人死了,无常鬼就来捉他,无常是不吉祥的意思,所以还是不要戴高帽子了。至于贪利的人费尽心机,不择手段的赚钱,甚至想尽办法去骗人家的钱。一旦死了,只是两手空空,不能带分文归去。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

  

  

佛说:好像你解释的道理一样,为何你反来问我,诸佛已证到妙明真空的本体,怎么还会生出山河大地呢?诸佛如来亦和众生一样,给善知识指示后,觉悟证果,就不会再迷了。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又如金矿里的金,在未开矿之前,是混杂不纯的。等到开矿锻炼之后,除去杂质,便成纯金。既成纯金,便不会再有沙土混杂。又如木头可以烧成灰,但灰就不可以再成为木。

  

  

这里的木喻烦恼,灰喻涅槃。木不能自成灰,必须经过火烧。火喻智慧,用智慧断除烦恼,出离生死,才得证涅槃。证了涅槃,便不再生烦恼,如灰不重为木。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

  

  

十方诸佛,皆已证得菩提正果,涅槃妙德,了却烦恼,而成真明。就如纯金不再变成沙土,灰不再成为木一样的道理。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楼那,你以前曾问,地水火风四大的本性,我已告诉你,四大的本性是圆融,周遍法界的。但你仍然怀疑,水火两性不能相容。你要知道,水火虽然是没有思想,可是也有它们个别不同的性质。水有水性,火有火性,肉眼是不能看见的。它的性是充满虚空,周遍法界,如对太阳就可以取出火,对著空气,就可以取出水,这就是因为虚空具足一切性,什么性都包括在虚空里。你又疑虚空及大地,一碍一通,怎能充满法界而互相容纳。你以为虚空是空的,就不应该有大地;大地是实的,就不应该有虚空。有空就无地,有地变无空。既有地又有空,怎可说是周遍法界,互相容纳?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富楼那,我现在举个比喻给你释疑。譬如虚空的本体是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没有一切诸相,可是虚空是不会拒绝所有一切相,自然地发挥它们的性能啊!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什么原因呢?富楼那,在太虚空里,太阳的光照出,就有明相;有乌云聚集的时候就有暗相;风吹起的时候就有动相;雨后天晴就现出清相;地气凝聚的时候就现出浊相;尘土纷飞、土和风混合便现出霾相;水澄清就现出映相。(水清而有光辉叫映,尘土纷飞、随风雨而下叫做霾,雨后天晴叫做霁。)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