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P5

  ..续本文上一页修行。佛法难闻,好像在美国来说,有多少人能讲楞严经,又有多少人能听楞严经。

  

  

在梁武帝的时候,佛法甚盛。无论家有喜庆哀丧,皆请法师念经,来说几句吉祥话。当时有一富翁,娶孙媳妇,就请志公来念经。志公一进门便说:“古古怪,古古怪,孙子娶祖母。”什么原因呢?因孙儿两岁多的时候,祖母病重将死,就拉著孙子之手说:“我什么都不挂了,只有这个小孙子放不下,将来有谁人照顾他呢?”拉著小孙子之手而死。死后见阎王,阎王说:“既然你这样挂念孙子,就放你回阳间做他的太太吧!”所以她就投胎为女身,长大后,遂被孙子娶回来做太太。为何志公这样说呢?因志公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能知道前生的事。他又望里面看,就说:“女食母之肉”。原来有个女孩正在吃猪蹄,是她前世母亲,而今生投胎为猪而被杀。又往鼓乐房看,说:“子打父皮鼓。”有人在打鼓,鼓皮正是他父亲前世做驴之皮。又往炕上看:“猪羊炕上坐”。前世都是猪羊,现在却转生为人,坐在炕上。又往锅里看,“六亲锅里煮。”前生是六亲眷属,今世却堕落为畜生,为前世之猪羊来烹煮。所以志公禅师叹道:“众人来贺喜,我说都是苦。”众人都来贺喜,我则说都是痛苦啊!这就是众生互相啖食,互相残杀的例子。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负即是欠,你欠我命,你就要还我命。我欠你命,我亦要还你命,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必定要互相偿还。就是今世侥幸不还,但千百劫后,怨仇相遇,亦一样要还清。因此之故,众生时常在生死苦海中,不能出离。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爱心生出就是无明,你爱惜我的心,我亦怜惜你的色,这是无明惑业为因,现行为缘,想爱永结同心,不愿分离。就经百千劫,都被欲爱所缠缚,不得脱离。男女痴爱缠绵,山盟海誓,永不分离。甚至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即是百千万劫,如胶似漆,不能分离。

  

  

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业果的由来,皆因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贪习种子作为根本。有这种因缘,所以业果就相续不断,没有停止的时候。

  

  

业果相续支持众生相续;众生相续,支持世界相续;世界相续,又回来支持业果相续,来回不息。如果觉得这个花花世界是好,就在这里玩乐,如果觉得不好,就赶快回家。家在哪里呢?就在佛的常寂光净土。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如上面所说三种相续——世界、众生、业果——皆是颠倒妄相,从真起妄而有,亦是觉上加明,而变为无明。从无明便生虚妄的了知性,因而发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既从妄见来,终而复始,没有停息之日。

  

  

所以一切有为法都是从无明所生,无明是有为法之母体,故我们要破无明,才能见到佛性。不破无明,就不能见佛性。

  

  

古语说:“生时糊涂去时迷”,人生便是这样,生时不明白从何而来,死后更不知往何处而去。一天到晚,为名为利,为衣食住,忙忙碌碌,有何意思!人生最多不至一百岁,所以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先除少年后除老,,中间所余无多时,又有一半睡著了!”少年即十五岁之前,无多大作为。年老即临死前十五年(此指一般人,不包括意外夭折者。)老年时,身体龙钟,眼花耳聋,牙脱发白。故除了十五少年及十五老年,中间再除睡眠、穿衣、吃饭,所以最多只有廿多年可做事,时间是很短促的。

  

  

这使我记得一个公案。从前有三位老翁,大家大过年时聚餐谈话。其中一位六十多岁老翁说:“今年酒席筵前会,不知明年又少谁?”意思是今年大家在一起,不知明年谁先死。一位七十岁老翁说:“你说得太远了。我则以为,今晚脱了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即是今晚脱鞋袜睡觉,不知明天还能不能起来穿鞋袜呢!最后八十岁老翁则说:“你们都说得太远。我则以为这一口气出去,不知那一口气能吸回否?”即是随时都会死。他们都为生死而担心,但是否能了生死,还是一个谜。除非遇明师善知识,指点他们了生死之路,才可以解决生死问题,才不致在生死轮回中流转。

  

  

又有人死后向阎君诉说:“何不先通知,使我可先预备。”阎君说:“已通知你很多次了,好像你邻居小孩出世而夭,这是第一次告诉你,人命是无常的。又你之眼花、耳聋、牙脱、发白,皆是屡次警告你,时日无多,死期将至。但你还执迷不悟,还来怪我不先通知。你既然这样愚痴,又吃太多肉,现在业果成熟。就打发你去投胎为猪吧!”

  

  

业果相续的问题,真是危险,诸位应该早日反省,怎样才能了生死,不再轮转生死海中。有人说:“我要出家修道,才能了生死。”要出家,便要真心出家,如法持戒,专诚修行,不是说出家便出家这么容易。有人说: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真无意思,不如早点死更好。这是愚笨的思想,就如上边所说,太愚痴,便会堕落为猪,不知何时才能转生为人。你们现在学楞严经,楞严经是开智慧的宝典,要好好地学,便能彻底明白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道理,渐渐与它脱离关系,冀得早日解脱。如果和谁都无关系,岂不变成孤立吗?不会的,你已和佛有关系,和菩萨做亲戚,和阿罗汉做兄弟,怎会孤立呢?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

  

  

富楼那听完佛说明三种颠倒相续因缘之后,又再问佛:假若这个本来就是妙觉,根本就是妙而觉明的,即是等于如来藏性。不增不减,在佛的份上也不多一点,在众生的份上也不少一点。佛具足本妙觉明,众生也是具足本妙觉明。既然是这样,为何无缘无故又生出山河大地以及种种有为之法相呢?

  

  

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

  

  

富楼那生起一种怀疑心来,怀疑众生的因性,即佛性是有开始。但佛的果位是否亦有终了的时候?即众生有开始做众生的时候,佛是否亦会终了不成佛,再做众生呢?所以再问佛,如来现在已得到妙空明觉,已经反妄归真,没有习漏亦没有迷惑了,但不知山河大地,以及种种有漏习气——将来会不会再生出来呢?就是说如来现在已证果成佛了,但将来还会不会再生出无明来呢?

  

  

众生是由无明生出来的。成佛之后就没有无明。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是从无明生的。等觉菩萨,只是等于佛的觉悟,还没有证到佛的果位。佛的果位称做妙觉,因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

  

  

富楼那以为山河大地都是从无明生出来的,都是依真起妄,依真觉而生出无明来。那么成佛后,习漏已尽,是否将来还会生出无明来呢?佛听富楼那这样问,就告诉他:譬如一个迷途的人,在一个聚落,即大家居住的地方,迷失了方向,把南方当作北方,那么他是不是失去北方呢?不是的,南方依旧是南方,北方依旧是北方,只是他迷失方向和本觉,就生出无明来。你认为这个迷惑是因迷而生出来,还是因悟而生出来呢?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

  

  

富楼那答:像这个迷人,一定不是因迷惑而生出迷,亦不是因觉悟而生出迷,为什么呢?因为迷本来是无根的,迷根本没有种子,怎会生出迷来,好像草有根有种子,就会生出草来。既然已经觉悟了,更不会再生迷惑。因迷和悟是相对立的,有悟便无迷,有迷便无悟。怎可说迷是因悟生呢?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