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本无可见,而见分定欲见之,遂成结暗为色,因此见分就不能逾越业相的范围了。故以业相为因,转相为缘,妄心成自心,非幻成幻法,遂致所听不出声尘,所见不出色尘,随六尘而转。
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由于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妄尘,而造成种种尘劳烦恼,于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遂将原来一个精明之体,而分开为见、闻、嗅、尝、觉、知,不能互用了。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原本是属如来藏性,故能一根互相为用,现在就分开成六种作用。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由上根尘既具,遂有四生。同业即胎卵类,因父缘、母缘和自己业缘相同,就相缠缚而投胎托世。不因父缘、母缘,只因自己的业缘,或者合湿而成形,叫湿生;或者离旧而赴新,即化生。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
在四生中,佛独说讲人道胎生。因欲令人知所从来。人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爱欲而来。这个爱,谈情说爱是男女都喜欢的,尤其是你们美国人更喜欢。其实爱欲就是生死之根本,没有爱欲才能了生死。注意爱欲,亦能了生死,这是怎么说呢?因人皆从欲爱而生,亦由欲爱而死。好像而所的粪虫,从厕生,从厕死。欲爱从哪里来呢?从无明来。欲爱令人昏迷,能注意便能明白,能明白便能看破,若海无边,回头是岸。看破欲爱,才能早日了生死。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中阴身投胎的时候,只见大地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但父母有缘处,就见有一点点光,这是妄见和无明所发之色相。即乘光趋外投胎,因妄明见妄境,就生出欲想。
【异见成憎,同想成爱】:男见父,女见母,皆为异见,就生憎心。男见母,女见父皆是同想,就生爱心。
【流爱为种,纳想为胎】:这个想及爱流入于父精母血中,就成为受生的种子在父母方面接受这个想及爱,就于赤白二谛内,结成为胎。
【交遘发生,吸引同业】:以父母交媾为助缘,因缘和合,就能吸引过去同业感而入胎。如磁吸铁,虽相隔千万里远,亦能吸入。
【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以想爱为亲因,以父母交媾为助缘,有这因缘遂能结合成胎,就生起羯罗蓝和遏蒲云等。
胎的长成:初七日名羯罗蓝,译作凝滑,即由父精母血凝结成柔滑。二七日名遏蒲云,译作泡,成为泡状。三七日名闭户,意是软肉。四七日名羯南,意是硬肉。五七日名体罗奢怯,意是形位,亦即枝节,四肢枝节具备。
纳想为胎这个想字,即第八识,亦即中阴身。中阴身前身是人就现人形,中阴身前身是畜生就现畜生形,人生时第八识最先到,无明一动,则无论相隔千万里,都可以即刻到有缘的父母身上投胎。死时第八识最后去,要完全离开,身体才冻硬,所以说:“去后来先作主翁。”
按十二因缘来说,男女问题是最初因。为何男女会生欲爱,这便是一念无明。什么是无明?无明是无光明,迷惑了不知道。在迷惑不觉中生了欲念便是无明。无明缘生,行就是交媾行为。行缘识,即中阴身投胎之第八识。识缘名色,即形色四肢具备。名色缘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入缘触,即触觉。触缘受,即领爱。受缘爱,有领受就发生情爱。爱缘取,有爱便有取。取缘有,取为己有。有缘生,有有所以要生。生缘老死,有生便有老死。如是相续,生而死,死而生,轮转不停,都在十二因缘里,滚来滚去。如明白十二因缘,便不被生死转。故要了生死,最紧要斩断欲爱。欲爱断,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十二因缘有顺生门及还灭门,这是还灭门。缘觉观十二因缘,深知人之来源,种子不净,因缘不净,所以怕生。但断无明,无明断,生死亦断,这是斩草先除根的顺序。
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
这胎卵湿化四生,是各随他们所应感的业因,而应以业果。胎生的乃因欲爱迷恋之情,所以成胎。卵生是因乱思不定之想,感而有生。如母鸡孵蛋,终日坐在卵上,一刻不离。湿生则系湿气和暖气而生。化生以厌旧喜新,离此托彼,自有变无,自无化有而生。四生因缘,亦各有多少不同。如胎生有三缘:父、母和己业。卵生四缘:父、母、己业,再加暖缘。湿生只业、暖两缘,即己业和日光温暖之缘。化生只有自己业缘而己。
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这情想合离曰生,皆因业感多少而受果报,更相变易即互相变化迁易。情变为想,想爱为情,或舍合为离,或易离为化,彼此变易不定,没有主宰。只是随业而受报,随善恶之业,而受升沉之报。如善业则上升为天为人,恶业则下沉为鬼为畜。以这因缘,四生转换,三界升沉,死此生彼,相续不断,没有停息之日。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富楼那,妄想和情爱结在一起,就生欲爱不能舍离。即是说,同想成爱,乃是结缚之因。由想爱既深,如胶似漆,就不能摆脱。既然深结生缘,所以世间的父母子孙,递代相生,没有间断。这一类众生是以贪欲为其受身之根本,因同想成爱。爱则生欲,欲则受身。故贪欲为受生之本,就代代相生不断。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
由于贪爱而有身命,既有身命,大家都要找有营养的东西来滋养身命,所以就贪不能止。只知滋养,不顾残忍。故在世间,卵胎湿化四生之类,都是以强欺弱,弱肉强食。大鸟吃小鸟,大兽吃小兽,大鱼吃小鱼,大虫吃小虫,互相吞食。又如夏天时蛇吞老鼠,但冬天时蛇常冬眠,就反为老鼠所吃。这类皆以杀贪为其生死不断的根本。
佛在世时,有大鸟名大鹏金翅,其翅长三百由旬,每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六十里或八十里。它最喜欢吃龙,逢饥饿时,便把翅膀一扇,将海水扇开,然后啄吃海龙。当时海龙几乎被吃光,故龙王到佛处求救。佛同情所请,即招大鹏金翅鸟至佛前,告诉它说:“以后不要再吃龙,以免断绝龙种。”大鸟说:“若不吃龙,则必饿死!”佛说:“不会的。我和我的弟子,以后每逢吃饭时,都给你送饭。”故佛教里,僧众们每午餐时,一定念变食真言,然后将少许饭(七粒米)送至外边,这便是送给大鹏金翅鸟吃。并念施食偈曰:“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
人食羊肉,羊岂甘心为人食呢?等到宿业还完后,就会托生为人。食羊之人,又岂得世世为人呢?等到恶业成熟的时候,就堕落为羊。人羊转换,互偿旧债,互来相食。不独人之与羊,乃至十类众生。(十类众生是:胎、卵、湿、化、若有想、若无想、若有色、若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共十类)亦是这样。生生死死,辗转报复。我杀你,你杀我;我食你,你食我。这恶业是与生俱来,寸步不离的。这是以盗贪为本。不予而取叫盗,杀羊而食其肉,是犯盗贪戒。有人不信这理论,如不信不妨试试,只可惜一堕落畜生,就不容易闻法修道。所以佛经说:“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要趁做人的时候,赶快…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