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
阿難!好像那一類衆生,有了別業,即目生眚,就有了妄見,所以看燈光中,現出五色圓影。雖然好像眼前現出實在的境象,但詳細推究,徒是幻有,非實在的境象。這都是衆生目有眚病,故産生種種圓影之妄見。
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
目有眚病的人,在視覺上就發生毛病,叫做勞相。看見五色圓影,並不是燈上之色,亦不是燈光所造之色,只是眚病所發出的勞相。然而能夠看見眚病之真見,本來是沒有病咎的,亦即是自己本有的見性,是從來沒有毛病的。
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衆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
好像你今日用眼睛來看見山河國土以及一切衆生,這皆是無始以來,見病所成之影,和眚病所見圓影是一樣的,亦即是說:所見根身器界之相分,和能見的見分,都是根本無明妄動而成業識,轉本有之智光,成爲能見的見分。于無相真理中,妄現所見的相分。所以要知道,見分和相分,都是根本妄見所造成。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
“見與見緣,似現前境”:見就是見分。見緣就是所見相分。能見見分,和所見相分,似乎都清清楚楚地現在眼前的境分上。好像圓影和災難,看是實有,但終是眚病所造成,和我們本來覺性,是全無關系的。
“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追尋根本,原是我們本來的真覺,墮在無明之中,遂起見相二分之妄。將覺明變爲無明,見即轉相之見分,所緣即現相的相分。這個見是眚見,所以就有所緣而生出種種妄見和妄相,這都是由無明之力轉真見而成妄見。
“覺見即眚”:非但所緣之見是眚,而覺明所發之能見亦是眚,因爲是依無明而生。無明是虛妄,沒有實體的,所以亦即是眚見。
“本覺明心,覺緣非眚”:我們這個本覺妙明真心,能夠清清楚楚地覺察到見分和相分兩緣都是虛妄。那麼既然能夠覺察到見相二緣之虛妄,就當然沒有眚病了。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雲何複名覺聞知見。
“覺所覺眚,覺非眚中”:這個能覺得眚病之覺,即是真覺,當然沒有毛病,不會墮在眚病當中。
“此實見見,雲何複名,覺聞知見”:既然沒有眚病,那就是真正能看見,見精帶妄之真見,亦即是妙明真心,怎可以叫作世間之見聞覺知呢?
我人不可執妄爲真,亦不可將真作妄。如果認見聞覺知爲心,則被所覆,不能看見精明覺體。應該知道真心離不開見聞覺知,亦不屬見聞覺知,才有超脫之一日。
是故汝今見我及汝。並諸世間十類衆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
佛對阿難說:因此你現在,看見我法相美好,又看見你自己身體,並諸世間、山河大地、十類衆生(本來十二類,除了無色無想不能看見,故存十類)。即凡聖以及依正世間所有一切,都是你見性中有妄見,所現之妄影。因爲見有眚病,而不能夠看見眚病之真見。
如果自己迷惑未除,縱然能看見如來真相,依然是見帶眚病,所以說:“眼中猶有翳,空裏見花紅。”
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
彼見,即能看見眚病之見,已經離開妄,故叫作真。純一無雜就是精。性非眚者,就是真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能爲見相所依,但不爲見相所變。它的真性是不墮眚妄之中,所以叫做非眚。既然不是眚,就不叫作見。
一切衆生,不明所見身界,皆是自心別業的妄影,本來無實,所以凡夫深生取著,二乘深生厭離,都不是解脫之道。應知惑業所現,妄體本空,就不會生執著,亦無可厭離,能這樣就終日對境,亦不會被境所轉。
阿難。如彼衆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
阿難!好像那一國衆生,共同業力所現成的妄見,看見種種災象,例如那眚病人,獨自所看見的五色圓影一樣,即同分是妄,別業亦是妄。
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衆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
一個人所見的圓影,是因眚病所現成。一國人共同所見的災象,所遭遇的天災人禍,都是共同業力的惡緣所發生。瘴惡所起和看見圓影,是一樣的道理。瘴惡就是衆生共同作惡業纏結虛空,障蔽日月星光,所以有種種不祥的災象。並非日月星辰自生災象,而是由衆生共同作惡業,所現果報。
俱是無始見妄所生。
見妄就是無始以來,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而生妄境。由見妄故,就起攀緣的念頭,妄想取舍,而造惡業。故同分業和別分業,都是無始以來,真見墮在妄見中,而生出種種妄見。
例閻浮提叁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衆生。
又好像閻浮提內,叁千洲中,以及四大海水,娑婆世界和十方有有漏國土,所有衆生。
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這所有有漏衆生,即末了生死衆生,本來都是無漏的妙明真心,本覺明體。因受了無明遮蔽,就幻現出種種虛妄見分,就變爲見聞覺知。又幻現出種種虛妄相分,就成山河大地,以及一切萬象。既然以無明爲因,惑業爲緣,因緣和合,因此就成和合而妄生,和合而妄死。
爲什麼叫妄生妄死呢?因本來無所生,因四大假和合而有生相,故曰妄生。本無所死,因和合而有生相,亦因和合而有死相,故曰妄死。
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複滅除諸生死因。
上面所說依報和正報,依報是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正報是一切衆生。依報有成、住、壞、空。正報有生、老、病、死。什麼叫成住壞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增一減,叫做一劫。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身高減去一寸,壽命減去一歲,減到壽命十歲爲止。然後再增,亦是每一百年,壽命增一歲,身高增一寸,增至八萬四千歲,這叫做一劫。一千劫叫做一小劫。廿個小劫成一中劫,四個中劫成一大劫。世界成的時候,要有廿個小劫。住亦是廿個小劫。空和壞亦是廿個小劫。四個中劫合起來就成一大劫。有正報上則有生、老、病、死。生死又有二種,一叫分段生死,一叫變易生死。分就是你有你份,我有我份。段就是你有你的形態,我有我的形狀,每人不同。凡夫有分段生死,二乘有變易生死。變易就是:念念遷流,念念生,念念滅。二乘證果者,已了分段生死,但變易生死還未了。生死是以無明爲因,業識爲緣,因緣和合,故有生死。
所以經文說:苦能離開別業妄見之惑業俱全的和合緣,和離開同分妄見之有惑無業的不和合緣,就能滅除二種顛倒的生死根本。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