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t">
因一切衆生,對識精元明、常住真心,都忘記了,就像遺失一樣,即是迷卻本真。“雖終日行”:行即用的意思。雖然天天都用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但自己全不知道。
佛性是什麼?
在眼爲見性,在耳爲聞性,在舌爲嘗性,在鼻爲嗅性,在手爲觸性。在無形中,每日都由真性來幫忙你。只是自己學忘了,不知道而已,故不會用真心本體,而只用忘心攀緣,所以就枉入諸趣。枉入是不願入而入。諸趣即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現在順帶講阿修羅和玉皇大帝的故事:阿修羅譯爲無酒,雖居天上,而無酒可飲。又譯作不端正。男阿修羅貌奇醜,阿修羅女則貌甚美,但性好鬥好勝。一天,玉帝遇阿修羅女,見其貌美,便娶爲妻。玉帝知佛在世宏法,故天天都往聽經。阿修羅女妒忌心重,以爲丈夫在世間胡鬧,故有一天,特地跟蹤觀察,剛巧那天在講堂裏,兩旁都是女衆。因此修羅女大怒,責罵其夫。玉帝以其亂言,舉手打她。阿修羅女便回父王處哭訴,要跟玉帝離婚。阿修羅王,因愛女心切,即興兵攻打玉帝。玉帝不敵,向佛求救。佛將其袈娑賜與玉帝,囑他將袈娑撕碎,讓衆天兵,各帶一塊,並教每人都念:“摩诃般若波羅蜜多”。玉帝遵命,遂將阿修羅打敗。
在天上的阿修羅有福報,但無德報。地上亦有阿修羅,如賊頭、土匪等。凡是好戰鬥,好發脾氣者,都是阿修羅。
佛問阿難,你今實在欲知奢摩他路,要脫離生死。那麼,我現在再問你。這時如來便舉起金色臂,屈五輪指成拳,而問阿難:“你現在看見嗎?”阿難說:“看見了。”(佛身黃金色,故曰金色臂,佛指有千幅輪相,故曰五輪指。)
佛欲令阿難知道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是在眼根見性上,故下面都講見字,要在見性上,令阿難開悟。
中國古時,很多禅師大德,如果有人來求開示,便伸出大姆指,令人在見性上開悟,或者一言不發,只把眼睛一瞪,亦是示意要在眼根處明了。但祖師是已開悟,才能這樣教人;自己未開悟,是不能亂教人的。未得無漏,未得證果,便往教人,就好像泥菩薩過滿,自身難保。不但不能教化人,反爲世俗所轉,而不能轉世俗。誤人害己,實在是太危險了。
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爲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衆。同將眼見。
佛問阿難:“你看見什麼?”阿難說:“我看見如來舉臂屈指,爲光明拳,其光明亮,照耀我的心和目。”佛問:“你用什麼來看?”阿難答:“我與大衆,都是用眼看見的。”阿難不敢言自己,而把大衆亦拉進來,以表示確實。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爲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爲心。當我拳耀。
佛再問阿難;“現在你要老老實實回答我,我屈指爲光明拳,耀你心目。汝用眼來看見,是不錯的。但你心何爲心,來對我的拳耀呢?”
阿難言。如來現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爲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
阿難說:“現在世尊,要征詢我的心在何處,而我(而字是承上起下,因上面意思還未說完,故用而字來補充),現在用我的心,來窮盡推不,遍處尋找。則我這個能推求之心,是否可以當我的心呢?”(將即是還不敢決定,含是否之意。)佛喝曰:“咄!這不是你的心!”咄有責備之意。
佛以阿難,妄用識心,故處處審問,無非要破他的識心,使他能明白真性所在之處,故舉拳示意。阿難執迷太深,還不明白,答以能見是眼。佛再追問,以何爲心?阿難仍以能推求爲心,依然執妄想識心爲心,實在辜負佛一番苦口婆心。故佛不得已再用威聲喝咄,希望他能從聞性上開悟。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
阿難突然驚懼,即刻離開座位,合掌起來,而向佛說:“這不是我的心,那麼,應當叫作什麼呢?”(矍是驚懼不安之狀,因被佛所喝而不安。)
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爲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這段文不但講出阿難的毛病,亦把我們所有的毛病揭出。每個人都應該知道,就因從無始以來,認賊作子,把自己本性埋沒,才受生死輪轉,不能成佛證果。)
佛告阿難:“你不必驚慌,我現在詳細告訴你,這都是前塵,虛妄相想。你不有推想,便落入分別前塵之妄想。這推想心,不是你之自性真心,而是分別塵影的妄想心。因爲它太細致,不明顯,不易覺察,因此便迷惑你之真心自性。這都是你從無始至今,認賊作子,錯認妄想識心,前塵虛妄不實之相,爲自己本性真心。既認妄作真,故遺失了本元常住真心,亦即忘了本有家珍,遂至頭出頭沒,被輪回所轉,而不能超出。”
所謂:“出馬腹,入驢胎,閻王殿上幾度回,始從玉帝殿前過,又到閻君鍋裏來。”輪回是多麼危險,一不小心,就走錯路,不易回來。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現在得聞佛法,又得人身,就要快點覺悟,不要再認賊作子啊!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曆恒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雲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衆。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
阿難向佛說:“我是佛最寵愛的小弟,因我心愛慕佛的叁十二妙相,使我發心出家,現在我的心,不只單獨來供養和服侍如來,就是遍曆恒沙國土,亦去供養和禮拜諸佛,及一切諸大善知識。又發大勇猛精進心,犧牲一切,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亦用此心。縱然我誹謗佛法,永斷善根,亦是此心。即是爲善做惡,都是此心。如果這能推之心,如果說是前塵妄相所起的妄想,不是真實;那麼我就成爲無心之人,和土木一樣。離開這個能聽經聞法之覺知心,則什麼都沒有了。爲何如來說,這不是真心呢?我實在驚慌恐怖,相信在座大衆,亦會生疑惑。惟望世尊,開大悲心,開示我等未悟的人。”
(阿難是親曆其境,故起驚慌。大衆是旁觀,只有疑惑。阿難仍用識心來推測,以小乘而測大乘。其實在座諸大菩薩,如文殊、觀音,他們老早已明白此中道理。)
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衆。欲令心入無生法忍。
這個時候,世尊就開示阿難,及諸大衆,欲令他們,皆能悟根性爲真心,而得證入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即無法生,亦無法滅。證得此忍,便能于十法界——四聖六凡——四聖法界是叁界之外,六凡法界是叁界之內,不見有少法生,亦不見有少法滅。于一切法,本體都是如如不動,便沒有生滅。若在證得這境界時,看見一切萬法,沒有生滅,而起恐慌,這便不能忍。要能忍可于心,認爲這有何稀奇,便得相應之道。即是在證果與未證果之間,只有自心明白,不能向人吐露,所以叫作無生法忍。如能看見,一切諸法,森羅萬象,皆是自性;裏面之事,叁界唯心,萬法唯識,即得無生法忍。但還未算證果,還要忍可于心,才叫無生法忍,觀世音菩薩說:“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即入此忍。阿難不能入,因被妄識所障,故佛要破他的生滅識心,使他明白性淨明體,才能入無生法忍。
于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