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後·雖亦惟此五蘊·而全體是一個真如·了無色心五蘊之相可得。故曰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然此所證之真·並非新得·不過複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故曰·但複本時性·更無一法新也。
又衆生在迷·見佛菩薩及一切衆生·皆是衆生。故毀謗佛法·殺害衆生·不知罪過·反以爲樂。佛既徹悟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之心·見一切衆生·與佛無二。故于怨于親·皆爲說法·令得度脫。雖是極其惡逆不信之人·亦無一念棄舍之心·因見彼是未成之佛故也。
今晨黃涵之謂余曰·圓瑛法師言·道場將近圓滿·于圓滿日·舉行放生。于十六日·說叁歸五戒·請爲大衆宣說放生及受歸戒之大意·俾大家同發利人利物之心·故今特爲之宣播。
本法會·本爲護國息災·若推究災之來由·多因殺生食肉而起。故欲止殺劫·當從戒殺吃素·護惜物命·及買放物命做起。大家各需發心·護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此二語當奉爲箴銘·力加警惕。蓋放生之意義·即是使大家發心護生。自己放生·當然不再殺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亦何忍殺生。如人人能護惜生物·不加殘害·則物尚不忍殺·何況殺人。自然殺劫可消·而國運可轉矣。
但世人盡有一面出資放生·一面仍照常殺生食肉者。如此·雖有放生之小功德·恐難敵殺生之大罪過。現本會定于圓滿日舉行放生·願諸位發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議。
至于此次歸依弟子之供養·決定全作爲赈災之用·印光絕不取用分文。蓋我是一孤僧·既無廟宇·又無徒弟·除衣食外·留錢無用。一旦命終·火化之後·骨燼投入大海了事·亦無需造塔·及作任何紀念也。且此歸依之事·最初我本不允·亦以屈文六居士及圓瑛法師之惇勸·謂諸發心者求法情殷·爲滿彼等之願·情不可卻·故爲允可。
余素輕視金錢·不似他人·每名弟子需出香敬若幹·始准備歸依·余則即無錢亦可歸依·只要其能誠敬修持耳。蓋切不可以歸依一事·視作買賣·需出代價若幹·方能購得歸依名目。如此·方是真實歸依叁寶之信徒·方能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大利益也。
【第六日 以真俗二谛破除執見並述近時靈感】
世人執空執有·妄生己見·故迷而不覺。世尊設教·欲令衆生破此二見·故特設一念佛法門·俾其從有而悟空·得空而仍不廢有。則空有二法·互相資助·得益乃大。況兼仗彌陀願力·故其力用·超過一切法門·而爲一切法門之所歸宿也。
世有一種下劣知見之人·教以念佛求生西方·則曰·我等業力凡夫·何敢望生西方·但求不失人身·即足矣。此種知見·由不知衆生心性·與諸佛之心性·一如無二。但因諸佛修德至極·性德圓彰·衆生則但具性德·不能修德·即有所修·亦多悖性而修·反增迷悖之故。
又有一種狂妄知見人·教以念佛·則曰·我就是佛·何需再念佛。汝等不知自己是佛·不妨常念。我既知是佛·何必頭上安頭。此種知見·由于但知即心本具佛性之佛·而未知斷盡煩惑·圓滿福慧之佛。此種人若知性·修·理·事·不可偏執·力修淨行·則可遠勝彼下劣知見者。否則自誤誤人·將永墮阿鼻地獄·了無出期矣。
故執空執有之謬知·及下劣狂妄之謬見·皆惟念佛最爲易治。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不作佛·則不是佛矣。此二句經文·爲破下劣·狂妄·二見之無上妙法也。究論佛法大義·不出真俗二谛。真谛·一法不立·即聖智所見之實體。俗谛·萬行圓彰·即法門所修之行相也。
學佛之人·必須真俗圓融·一道齊行。蓋因一法不立·始能修萬行圓彰之道。萬行圓彰·始能顯一法不立之體。今爲求其易解之故·特說一喻。真如法性之本體·譬如大圓寶鏡·空空洞洞·了無一物。而胡人來·則胡人現·漢人來·則漢人現·胡漢俱來·則亦俱現。正當空空洞洞·了無一物時·不妨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正當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時·仍然空空洞洞·了無一物。
禅宗多主真谛·即在萬行圓彰處·指其一法不立。淨宗多主俗谛·即在一法不立處·指其萬行圓彰。明理智士·自無偏執。否則甯可著有·不可著空。以著有·雖不能圓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著空·則撥無因果·成斷滅見·壞亂佛法·贻誤衆生·其禍之大·不可言喻矣。
吾人念佛·先從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時·則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而複字字句句·曆曆分明·不錯不亂·即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正念佛時·了無起心念佛之情念。雖無起心念佛之情念·而複曆曆明明·相續而念。但此功夫·非初心者所能遽得。若未到無念而念之功夫·即不以有念爲事·則如毀屋求空·此空·決非安身立命之所也。
古之禅德·多有禮拜持誦·不惜身命·如救頭然者。故永明延壽禅師·日課一百零八種佛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況後世學者·可不重事修·而欲成辦道業乎。必能徹悟一法不立之理體·力行萬行圓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圓融之中道。空解脫人·以一法不修爲不立·是諸佛所謂可憐愍者。蓮池大師雲·“著事而念能相續·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通·難免落空之禍。”因事有挾理之功·理無獨立之能·故也。
故吾人學佛·必須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圓融·空有不二·始可圓成叁昧·了脫生死。若自謂我即是佛·執理廢事·差之遠矣。故當用力修持·一心念佛·從事而顯理·顯理而仍注于事·方有所得。如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今以凡夫·而乃不自量·妄視念佛爲小乘·不足修持·則將來能免入阿鼻地獄乎。
又念佛人·要各盡己分·不違世間倫理·所謂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是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欲得佛感應加被·斷無是理。故學佛者·必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盡己分·以身率物。廣修六度萬行·以爲同仁軌範。須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亦在六度萬行之中。
世之不信佛者·如戴有色眼鏡·以觀察萬物·紅綠色彩·由鏡而異·不能得各物之本色。故我等學人·切弗執持己見。如妄執己見·坐井觀天·一俟閻羅索命·方悟前非·悔之已晚。斯世澆漓·社會紊亂·天災人禍·環疊相生。欲謀挽救·須人盡敦倫盡分·孝親慈幼·大公無私·愛人若己方可。果能人心平和·世界自安·國難自息矣。
現在最大之禍患·即在于人存私心。私心之極·則但知有己·不複顧人·私僞詐欺·陰毒險狠·專恣殘酷·敲剔壓逼·無所不盡其極·斯世可成羅刹世界。其究亦必致天怒人怨·身燼家墟·而後已。世人多羨唐虞之治·熙熙稥稥。天下太平·而歎今之世風頹喪·人心險惡。然一究其何以至此·實不外公與私而已。公極·則世界可大同·私極·即可至殺父公妻。若皆能破除私心·無相殘害·則唐虞叁代之世·亦何難複見于今日哉。
昔普陀有一老僧走路·偶腳撞凳致痛·遂怒踢凳倒·且連踢幾腳。此種知見·即由任情我慢·絕不反省之所致。此見若熾·則充其所極·不難殺人放火·亦不以爲過·反以爲能矣。現在殺機更盛·殺人之具·亦日益巧妙。大劫當前·誰能幸免。惟有大衆一心修善·虔誠念佛·哀祈佛力之加被方可。
當滬戰時·閘北房舍·多成灰燼·獨一歸依弟子夏馨培之寓所·未被波及。即當戰事劇烈時·彼全家同念觀世音聖號所感·且最奇者·戰事起後第七日·其一家人始由十九路軍救出·及戰停歸家·室中諸物·一無所失。苟非菩薩之護祐·何能若是乎。蓋伊供職新聞報館已數十年·夫婦均茹素念佛甚虔。是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遇有災難·一稱聖號·定蒙救護也。
或曰·世人千萬·災難頻生·觀音菩薩僅一人·何能一時各隨其人而救之。即能救護·亦不勝其勞矣。殊不知此並非觀音處處去救·乃衆生心中之觀音·自爲救之耳。觀音本無心·以衆生之心爲心·故能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如皓月當空·所有水中·皆現月影·千江有水千江月。試問此月爲多·爲一耶。不可言一·萬水之月各現。亦不可言多·虛空之月常一也。諸佛菩薩之救度有情·亦複如是。其不得感應者·則由衆生之尚未虔誠·或太業重障深·非菩薩不爲救護。如一池汙濁之水·欲月顯現其中·何可得哉。明乎此·我等大衆念佛·猶有不正心誠意·懇敬而爲之者·吾不信也。
山西聞喜縣一弟子葉滋初·偶騎騾行于大嶺間·一邊高峰·一邊深澗·雪凍成冰·騾滑而蹶·遂跌下澗中。適半崖有一株大樹·恰落在樹之枝間·竟得以無恙·否則粉身碎骨矣。此樹何由而有·亦可雲即觀音之所示現也。
又民國十七年·甯波蔡仁初·在滬開五金玻璃店·人極淳厚·與聶雲臺善。雲臺令其常念觀音·意防綁票·仁初信之。一日將出·己之汽車在門外·綁匪先以手槍趕去駕車者·踞坐其上。仁初一出即上車·車即開行·始知被綁。遂默念觀音·冀車壞得免。已而果輪胎爆裂·車行蠕蠕。再前行·油缸又炸破·車遭火焚。匪下車恨甚·向蔡擊叁槍。而蔡叁跳獲免·遂乘人力車歸。其年六月·因與夫人·同至普陀歸依叁寶。
又張少濂·爲某洋行經理·素不信佛。一日·坐汽車行于冷靜處·二匪以手槍逐去駕車者·謂張雲·速急開往某處。二匪各持手槍迫之。張默念觀音·行至熱鬧處·適有二人打架·巡捕吹嘯·二匪即跳下車逃去。蓋以張念觀音之故·致匪誤爲巡捕將捉己也。其舅周渭石已先歸依·一日·請余至其家·少濂亦遂歸依。
又鎮海李觐丹之子·爲洋行買辦。得吐血病二年·不時吐·即不吐時·痰中亦常帶血。一日·爲匪綁去。觐丹畏懼異常·全家皆爲之念觀音求救·並請法藏寺僧助念。後匪索銀五十萬元·李家只允五萬·匪魁謂非五十萬不可。但每說五十萬時·頭即作痛·後竟以五萬元贖回。且自匪綁去後·非但不吐血·連吐痰亦不再帶血。二年余之痼疾·竟由被綁而遂痊愈矣。以上所述感應事迹…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