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四▪P4

  ..續本文上一頁無情見,迨天已黑,仍抄寫不辍。忽有人告以天黑,何能寫經。爾時寫經之人,情念一動,遂不能寫。夫明暗之分,衆生之妄見也,衆生之凡情也。故當專心一意,妄盡情空之際,只知寫經,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則無光,而不能寫經。迨至爲人提破,無明動而情想分。妄念一動,光明黑暗,頓時判別,遂致不能寫經。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那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

  又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爲,與其所不當爲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爲入道之初門。且笃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笃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爲此不過爲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爲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爲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爲笃信。故夢東雲,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叁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爲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禅師雲,真爲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爲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雲,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江浙戰後開示法語

  現今江浙戰事已息,而人民一時難以複原。傷哉,人民罹此鞠凶,總因宿世惡業,感此極苦惡報。固當以叁世因果與一切有緣者說,勿令再造此種業報之因,則將來自可不受此種惡報之果矣。此種惡因,多半因殺生食肉而起。凡一切人皆當令其戒殺護生,吃素念佛。則爲從根本上解決之無上妙法也。惜乎,人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尚論推及一切物類乎。及至惡報臨頭,則人之受刑殺,比畜之受刑殺,又何各別乎哉。經雲,菩薩畏因,衆生畏果。畏因則可不受果。畏果則毫無所益。倘移畏果之心以畏因,則世界自可清甯矣。

  開示五則

  陳景藩筆記

  示修行方法(一) 凡修持宜專不宜雜。念佛一法,超過一切。或薦亡,或祈親壽,並一切所求,皆可如願。但以求生西方爲主。萬不可求來生福報。若求來生,便無往生之利益矣。宜熟閱文鈔,其所以然之事理自知。至于今人之病,及對症之藥,文鈔中亦俱說之。總以提倡因果報應,爲挽回世道人心之據。

  示修行方法(二) 修行用功,固宜專精。然凡夫妄想紛飛,若不加經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喪考妣,如救頭然之痛切。則于一行叁昧,實爲最善。若以悠忽當之,久或懈惰放廢,固不如兼持經咒爲有把握。汝祈我決,我與汝說其所以,汝可自決。總之生死心切,誠敬肫摯,則專兼均可。否則專落悠忽,兼落紛繁。良以根本不真切,故致一切皆難得利益矣。

  示法海梯航不契機 著書立言,大非細事。祈且一心念佛。待其業消智朗後,欲使初機得益,再爲屬筆,庶少機教不合之弊。汝之此書,究于現在人之病根,及其治法,未曾指明。雖泛示佛理,亦能令人生信。而初機之人,于此各別名詞,多不明瞭。必致互相征诘,無事生事。而于念佛一事,反爲不關緊要。此光之不贊成汝書之本意也。既不贊成,又何得略改而略批。以期汝知其所以,不致猶夢夢不已也。

  示不必注意詩文 汝法海梯航不次第,詩文亦不真次第,但審慎讀有益身心之書,及認真念佛,不必注意于詩文。若于書得其所以,于念佛得其利益。自然詩文超格。否則亦只強配硬排,究于心法,有何關涉。

  示辦同善會 凡作公益事,不得沾染分毫。否則不但欺人,且成欺心欺佛。改惡遷善,須從起心動念處論。何況公然實行其欺人之事乎。今之瞎搗亂者,皆不知因果,不知罪福報應之極愚癡人也。使彼有真心智慧,即以殺身之威脅之,令其如此而行,亦必不爲也。望注意是幸。

  淨業社開示法語       

  寄塵記

  今天,是念佛七的第一日。我把佛七的來曆,說與諸位聽。現在打念佛七的地方很多,其所修方法及開示的言辭,大致亦複相同。我今先將此次念佛七的因緣說說。再將念佛的大綱說說。如此可以明白念佛宗旨之所在。否則根本未知,立不定腳跟。或隨經教知識語言所轉,以致捨此而修余法門也。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藥。梵語阿伽陀,華言普生,亦雲總治。以普生總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萬四千煩惱,亦複如是。所以念佛法門,包羅萬象。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諸法,無不還歸此法界。以其爲諸法總持,故得無法不備,無機不收也。佛唯欲衆生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然衆生根機不一,心願各別。或有衆生求福求壽求財求子等,只要心誠求之,有求必應。此雖是世間法,然接引下根,漸種善根,故亦滿願。若論佛之本意,唯欲衆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臨終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便出叁界輪回之苦。從茲漸進,以致成佛。方爲念佛究竟實義。

  第一因緣 若論來因,此話很長。曾記民國十一年,光至申,住太平寺。江易園居士因大陸輪船失火,欲作佛事。光勸他念佛七日。又令彼公司主事者,陪念到底。以念佛利益,比他種佛事功德殊勝。欲令燒死溺死之人,得真實利益,故令專一念佛也。前年江君夫人死,欲作佛事,寄洋一百元,祈光爲作佛事。于是在普陀法雨寺打一佛七。圓滿之夜,頗有靈感。然江君本來對于念佛心甚切。其全家被他感化,念佛亦甚切實。因于喪事中全家念佛。不特此也,江君于家鄉頗著名望,其對鄉人也平時皆勸其念佛。一方之人,皆受其感化。凡鄉間送奠儀者,悉皆卻之。告人言,凡來吊喪者,念佛一枝香,勝于送奠儀多多矣。自是鄉人分作數班,一日來一班念佛。念至數日方了。由有此種原因,江君的兒子,名叫有朋,于法雨佛七圓滿之夕,夢見來許多信。就中取一封上樓上佛堂看之。佛堂之燈,明逾電光。打開信封,系一圖畫,即極樂世界之境象也。法雨打佛七,共有十六僧人。于先一日,光對衆僧說,你們念佛,要老實懇切,自他俱得其益。因此僧人各各認真。此亦靈感之一因也。此事略狀,已登居士林林刊。欲知其要,可檢閱之。去年江易園居士父親死,彼亦寄洋,祈光爲打佛七。今年其友吳長榮之母死,亦寄洋祈打佛七。彼信寄普陀,光于本月初叁來滬,初四到南京,初七回滬,始知其事。商之太平寺真達和尚,但太平寺已應趙竹君家佛七,不能並行。複轉商于關別樵居士,就佛教淨業社爲道場。關居士面允,所以今日就此處爲佛七道場。江易園居士平生最歡喜念佛。對于念佛法門,提倡不遺余力,頗著靈感。去年婺源地方亢旱,易園勸大家一心念佛,不幾日即下大雨。因此立一佛光蓮社。入社念佛者甚多。亦拉光爲名譽會長。其念佛靈感,種種不一。如禱雨祈晴及愈病等事,皆頗彰著。可知念佛利益最大。此爲第一種因緣。又去年李雲書居士,因其弟婦病重,來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勸他打念佛七。其弟婦之病,經許多醫生醫不好,末後一醫生憫其受苦難堪,令吃快活藥以速死。雲書因爲設法求佛加被,故此來與光商。光令打念佛七。不久光回山,亦不知得何利益。至今年四月初七,光往居士林看谛閑法師。李雲書亦來,言去年當打佛七第一天,他的弟婦得了一夢。夢見在叁聖堂同僧衆在一處念佛,工夫甚久,且甚清爽,病遂漸輕。雲書對彼說,我在太平寺爲你念佛,不是叁聖堂。彼弟婦言,不是太平寺,是叁聖堂。後來打聽方知太平寺是普陀叁聖堂下院。可見有病之人,若能念佛,必蒙佛力加被,令病痊愈。此其明證者一也。今年七月間,李雲書自己有病,當病重時,請數居士念佛,後以昏迷不懂人事乃止。繼思去年弟婦打佛七事,著人至太平寺訪我,及真達和尚。因我二人同在普陀,遂寄信祈來滬打佛七。以七月間普陀香市已過,時正清閑,遂在普陀叁聖堂打佛七,擇于七月十四日開壇,二十日圓滿。光十叁日即與雲書信,十七日彼回信,雲已好了八九了。現在李雲書病體全好,只是體氣尚未複原。李雲書如此重病,藉佛七加被,得以痊愈。靈驗如此,此其明證者二也。

  第二綱領 現在的人,多多好奇,好鋪排張羅。如護國仁王法會,金光明法會,持楞嚴咒法會,大雲輪法會等。此種法會,功德利益,不可思議。但以今人財力單薄色力單薄。雖雲舉行,難獲勝益。以非人人能行之事故也。若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則無有一人不能行者。故其利益,非一切法會所能比也。以念佛法門,叁根普被,最爲逗機。雖孩提之童,亦能爲之。若念經只可少數人,不能人人皆念。四五年前,四川一通告寄來,言川中戰事不息,欲祈消滅,令一切人念楞嚴咒。要知楞嚴咒能諷誦者,千人之中,難得其一。且刊印許多令人佩帶,及貼于門首等。事頗煩瑣,所費又多。何如念佛,或念大悲咒,或念觀世音菩薩,較爲直捷了當。故我見彼誦楞嚴咒的倡議,甚爲好笑。以其徒事鋪張,無補實事故也。既然如此,則遠不及念佛利益。以一句阿彌陀佛,即佛所證之無上菩提覺道。吾人若能以此名號自熏。久而久之,即能與佛氣分相同。況此一句,無一人不能念。即或懶惰懈怠不肯念,聞大家念佛音聲,亦有利益。兩兩比較,故勝于念經多多矣。以念佛最…

《印光文鈔全集 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印光法師楹聯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