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與二谛思想
戒毓法師
【佛光文化編者按】2012年5月18—20日,第二屆“河北禅宗文化論壇”將于河北省邢臺市召開,此次論壇爲期3天,主題爲“遼金元時期的華北佛教”, 研究內容分別涉及金元佛教研究、邢臺及河北佛教研究、生活禅研究、禅學及佛教文化研究等四個相關領域。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大德法師、專家學者應邀參加分享和交流遼金元時期佛教等先關研究成果。中國佛學院戒毓法師發表《生活禅與二谛思想》闡述二者之間的關系。論文摘編如下:
中國佛學院戒毓法師
一、契理契機的生活禅:
淨慧長老對中國佛教曆史的總結認爲:東晉的道安法師是佛教中國化;唐代的慧能禅師是佛教的生活化;近代的太虛是佛教的現代。認爲道安、慧能、太虛是中國佛教叁個曆程碑人物。法師如此的提出,說明淨慧長老對佛教在當前的社會的弘傳,是有作深入的思考之後,而提出的生活禅理想。在其開創道場以後,長期弘傳的經驗證明生活禅提出,是把握佛教弘法的兩大定律,契理性與契機性,是符合曆史客觀發展的事實。生活禅這一理想可以與太虛大師、印順法師人生佛教、人間佛教一起來商榷及評估,從新對他有個客觀的評介及認識,對當未來的佛教弘揚可以起到根本性的指導。可以說是中國禅宗界對佛教現代化的弘傳,自身成功的回應。
二、二谛思想簡析:
諸佛依二谛而說法。二谛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論原則。通達二谛的道理才可以通達佛教;反之,不了解二谛的道理則無法了解佛教。佛教主要目的是教人破除我執、法執而體認真實。唯有從事物的兩個對立方面互成互破,才能掃盡一切執著而顯現真實。
叁、生活禅與二谛思想:
生活是俗谛,禅是真谛。生活只是生活,是世俗生活;修行離開生活,談不上修行。如何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就是符合般若中觀的二谛圓融的思想。生活禅思想源泉是在大般若智慧。悟生活禅,就是悟般若大智慧。
四、生活禅的觀修:
1、讀誦經典;
2、聽聞佛法;
3、日常生活中觀修;
4、定中觀修;
五、生活禅的現實意義:
1、回歸佛法本質,佛陀的本懷;
2、回歸禅宗對佛教弘揚的匡扶作用;
3、升華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法,補人間佛教之偏。提人間佛教,容易讓人感到佛教與世俗生活等同。因此提生活禅,目的希望大衆在禅的指導下來生活,破除內心的矛盾,達到自他的和諧,世俗與佛法的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