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他及門戶之見,站在自我小團體的立場上,不明白千門萬法是同一法身,因而相互輕視。隨著長期的發展,逐漸轉化成輕視或仇視。宗門派別之間相互攻擊,相互抵毀。
基督教與天主教雖同讀一部聖經,卻互相抵毀。在本教內部又分化出上千個大小宗派,都說自己傳的是正法,別人傳的是邪法。佛教內部也是如此,淨土宗的某些人不理解密宗的一些密法,則出言毀謗。宗門內部也相互攻擊,甚至搬著經典來攻擊對方。
許多基督教的信衆,也不知道佛教的內涵,只執著聖經中“不要拜衆泥胎偶像”一句經文,就攻擊佛教是“拜泥胎偶像”的迷信邪法。甚至勸說佛教徒把佛像砸毀。如此等等現象,都是分別心和攀緣心的擴大。其實,主耶酥所謂的“不要拜衆泥胎偶像”的寓意是指“對萬事萬物不要執著其表象”,其中的“衆”字正是指的萬事萬物,而非單指“泥胎偶像”。是基督徒們的理解之誤而恰恰又落入了對“文字像”的執著。
只要還有門戶之見就是大分別心,只要對其他門派指手劃腳,輕視毀謗,就是大瞋恚心。還在造叁惡道之因,不是在修道,而是在造業。這些都是尚未開悟的表現。打著信奉基督的旗號反基督,打著修佛的幌子攻擊佛法,這正是末法時期的象征。
真正的開悟者沒有分別心。雖修某宗某法,但心裏卻已無門戶之見。他心胸豁達,站在宇宙本性的層次上,哪有你我?何爲他門?都是一個整體,即使連內外之道也是方便講,內外本來就是一不是二。如果你不接近門外,又怎能進入門內?因此,在開悟者眼裏,不分內外,皆是一體兩面的顯現,如同一個硬幣,是不可分開的兩面。
其實,在開悟者眼裏,千門萬法都是真我本性的顯現,只是爲了適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慧根的衆生而已。即使是吃喝拉撒、喜笑怒罵,也都是本性的顯現,都與佛法是一不是二。如果把佛法變化一下你就不認識了,甚至去攻擊毀謗它,說明你還沒悟透佛法,還未明心見性。如果真正達到明心見性,無論佛法如何隨緣變化,你都會見到那個真我本性,都會在無言之中“拈花微笑”。
叁、萬事萬物平等
人們分別最多的幾乎都在事物上,無論遇到、見到或聽到什麼事,腦子裏立刻會作出分別和判斷。什麼都要分別個彼此、你我、對錯、是非。其分別取舍的判斷依據,主要是以我的利益爲標准,或者是以小團體的利益爲准則。即使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判斷事物,依然是偏知偏見。因爲宇宙是一個整體,動物、植物、各種物體、固體、液體、以及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鬼怪神佛等陰性生命都是衆生,而人類只是衆生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你即使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判斷事物,仍然是背道的偏見。
例如:過去人類把鼠、蛇、蚊、蠅、麻雀定爲害蟲,全力去消滅他們。不就是因老鼠、麻雀也吃糧食嗎?只許人吃糧食,而不許別的動物吃糧食;只許人類爲了享受殺生害命,碎屍食肉,喝血吸髓,而不許爲了生存的蚊子吸一點血。這只是站在人類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這只是人類的自私之理,而非道理。人類爲什麼不能站在動物和其它衆生的立場來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呢?他們都是衆生的一員,衆生是平等的,如同你身上的一些細胞,有著相互依存的生物鏈關系。如同狼和鹿,人們都認爲溫順的鹿好,凶惡的狼壞,如果把狼都消滅掉,鹿失去了追趕它的天敵,久之則失去了奔跑運動的能力,身體抵抗能力下降。如果沒有狼控製鹿的數量,無限發展的鹿則會把草吃光,導致難以生存的後果。繼而給人類帶來的卻是荒漠和沙塵暴。
又如:人們最害怕細菌,談菌色變,認爲細菌是最壞的東西。其實,人類及各類生物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細菌。人類及各類生物的抵抗能力,都是各種細菌的作用培養出來的。我們平時所注射的保健防疫針,不都是各種細菌嗎?它的作用正是爲我們提供抵抗能力。
又如:桌、椅、沙、石,人們認爲那些沒有生命的東西,其實都是有生命的,只是外形與人不同,裏面都有陰性的靈體,同樣是衆生的一員,與我們無分無別。但是,一般人不把他們看作生命,只把他們作爲可以任意擺布的東西。甚至任意毀壞它們。不能做到平等無差別,更不能把它們與自己看作一體。如能證到萬事萬物平等無差別,你就是化身佛,並可以化身無限。
又如:許多修煉人害怕“病氣”,有天眼的人,可以看見“病氣”是灰、黑顔色的。其實,所謂的病氣也是能量,能量雖分陰陽,但不分好壞。體內能量阻塞,則顔色發灰發黑。如同水蒸汽上升成雲,積厚則發灰發黑,散之無色。根本不存在病氣之說,所謂病氣也只是方便假名而已。所謂:“流水不腐”,能量只要流動起來,即可通暢,氣的顔色也由黑變亮。因此,能量不分好壞,只是表象和作用不同而已。
由此可見,萬事萬物平等無別,不分好壞。在宇宙中,他們各自表現出不同的作用,這些作用雖有不同,但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們都認爲黃金最好,最貴重,而土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如果沒有土地,我們這些生物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又如何生存?人們都認爲香味好,臭味不好,香味撲鼻的糧食都是由臭不可聞的大糞轉化過來的,只是欺騙了你的眼、耳、鼻、舌而已。修佛人都向往那朵美麗的蓮花,又有誰想跳進那又髒又臭的汙泥呢?然而,真正的蓮花恰恰是生于汙泥裏,開放在汙泥中,而又不被汙泥所染。並且汙泥越髒越臭,蓮花生長得越茂盛,更散發出無限的芳香。難道臭不好嗎?然而,正是“臭”襯托和造就了“香”。
修行人常以“善”來要求自己,但是,在修善之時,心裏最厭惡所謂的自私自利、品德敗壞之人。眼裏看到社會上到處都是腐敗的惡行,淫亂的世界,天天議論紛紛,怨聲載道,心生不平,等于天天往自己心裏收積垃圾。其實,腐敗也是正常的,有腐敗才有滅亡和誕生,有誕生才有昌盛。因此,腐敗中又孕育著昌盛,死亡中又孕育著誕生。一切事物發展的規律都是蛹動的,蛹動曲線有高峰必有低谷。因此,無論是高峰或低谷,都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按照執善的心理,去避免和消滅低谷,高峰能單獨存在嗎?如果消滅了一切惡,善能單獨存在嗎?那些執著善的人,另一面不是等于在消滅善嗎?
一切都是在起著相互襯托的作用,並無好壞之別。你心裏不平衡,是你自己不正常,是你自己不能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整體和規律。外面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正常的,不正常的只是你自己的心。
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礙是煩惱和妄念,每個修行人都想斷掉它。其實,這依然是分別心。分別出“煩惱、妄念不好”,因此總想斷掉它。佛曾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煩惱即菩提”,煩惱妄念的作用就是在助你證菩提。當煩惱和妄念越多時,只要有警惕照覺之心,此時的智慧照覺越易顯現。所以,煩惱和妄念起的越多,覺知也越多。久而久之,覺知代替了妄念,妄念就變成了覺知,煩惱既是菩提。如果你已真正開悟,時刻照覺,即使酒色財氣都不會障礙你證道,它們的作用正是助你證道。因此,煩惱和妄念猶如一塊黑板,菩提如同白字,白字需要黑色的背景來襯托,才能顯現出來,背景越黑,字顯得越白。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起著相互襯托,充當對方背景的作用。根本不存在好壞、善惡、是非、對錯之分別。就連生病和死亡都是必要的,沒有生病就不知健康的重要,就不會去鍛煉身體。沒有死亡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如果沒有生病、死亡等等所謂的災難和各種苦難,又怎會促使你想得到解脫,走上成佛證果的修行之路呢?
因此,萬事萬物都是宇宙本性中顯現出來的作用,必須具備各種不同的作用,才能組合成一個完美的、自然的、和諧的世界。因此,世界上沒有一樣事物是無意義的。如果說你認爲還有沒意義的事物,只能說明你尚未開悟,還在分別。如果你能悟透“世界上沒有一樣事物是無意義的”,你才能真正悟透佛法所謂的“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的含義。萬事萬物如一棵樹,如一臺戲,需要枝葉花果的相互襯托,需要各種角色的相互配合。在一臺戲中,反面人物演得越逼真,表現的越“壞”,才能把正面人物襯托得越“好”,這臺戲才越精彩。如果按照一些修行人執善厭惡的思想,戲中都是好人沒有壞人,此戲如何演下去?好人又是誰襯托出來的呢?因此,想消滅惡和壞,等于同時在消滅善和好。因此說,執善的同時另一面卻又在造惡。其實,它們都是客觀存在,正義和邪惡鬥爭了幾千年,雙方誰也沒有消滅誰。只是起著相互襯托,相互成就的作用,不存在善惡、好壞之分。
修行人最向往成佛,最厭惡恐懼地獄,這依然是分別心。前面已講過,衆生在宇宙中如同一個車輪,每個部位都是平等無別的。宇宙中十法界如同十個臺階一樣,地獄如同下面的臺階,佛道如同上面的臺階。如果把下邊的臺階都去掉,最上面的臺階立在何處?其實,十個臺階缺一不可,各有各的作用,沒有好壞之分,這就是臺階爲我們說法。即使是一棵大樹也能爲我們開示:人們都認爲樹杆好,歪曲的樹枝不好,如果把樹枝都砍掉,樹幹能活嗎?紅花必須綠葉襯。人們認爲自私自利及品德敗壞的人,如同歪曲的樹枝,彎曲的作用是襯托筆直。那麼,所謂“自私自利及品德敗壞”的作用,就是在襯托大公無私和品德高尚,因此,它只是在起著一種正常的、自然的襯托作用。宇宙間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不可缺少的。由此可見,十法界也是平等無別的。如果你能平等看待萬事萬物及十法界,你還有何分別?無分別則無欲望,無欲無求還有何放不下呢?還會有煩惱和妄念嗎?當你平等心升起的時候,無執著,無煩惱,無妄念的清靜之心也自然生成。當你真正放下十法界之分別時,展現在你面前的不正是佛的一真法界嗎?
四、佛魔平等
有些佛教徒可能剛看到這個題目就開始有異議了。魔是佛的對立面,佛與魔怎麼能平等呢?其實,佛與魔也是一不是二。
妙善在未開悟之前也和許多修佛人一樣,認爲自己是在修佛,凡是外界幹擾障礙我的都是魔。甚至家庭親屬不支持自己修行的,也認爲是魔,是外界的魔來幫自己磨性,開悟之後才知道是自己錯了。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魔是從哪來的,魔由心生,魔與佛一樣,都是宇宙本性裏的自然顯現。魔與佛也是同一事物的兩面。我們每一個人既是佛又是魔,當你的心清靜無爲時,符合了佛性,此時你既是佛。當你的心煩惱、執著、偏執一方、瞋恨發怒時,此時你又是魔。因此,佛與魔都是你本性的顯現,完全取決于你的心。既然魔與佛都來自你的心,是一體所生,當然是平等無分別的。如果從真我本性的角度來講,佛魔都是心裏生出的一種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都是虛妄假相,又有何分別呢?從這個角度上講,佛魔也是平等的。
繼而分析佛與魔的作用,當然他們也是相互襯托、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作用。修行人常講“小魔成小佛,大魔成大佛,無魔不成佛”。可見要想修成佛,必須魔來磨。每個修行人都可以回憶一下,如果沒有病魔、災魔、煩惱魔、生死魔來磨你,你能被迫走上修行之路嗎?在你修行之路上,哪一分清靜的産生,哪一分定力的成就,不是魔來助你的?相反,在你修行路上,心魔逐漸被降伏,在減少,又何嘗不是佛對魔的度化。魔與佛都是你的心在相互轉化,當你中道行的時候,即顯現爲佛,偏左偏右的時候即顯現爲魔。當一個人修行到較高層次的時候,心如果稍偏一點,則會産生更大的魔力。因此,古大德所謂的“德高才能功高”,是非常有道理的。當你功高而又德不穩定的時候,心稍偏一點,造業極大,又抵消了你所修的功德,這正是修行中所謂的“火燒功德林”。所以說:“德高才能功高”。
《西遊記》雖是描述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實際上在描述一個修行者的修行過程。修行路上九九八十一難,難難都有魔來擋道。你仔細想想,那些魔都是從哪來的?都來自于佛的身邊,寓意著佛與魔同出一處,本心所現。同時又寓意著“無魔不成佛”的深奧之理。
如能悟透此理,修行路上再遇魔時,就不會埋怨外境,明知魔由自心而生,心若平靜魔自滅,心若執著魔自生,一切都是自心的變現。另一方面,當外界有幹擾時,心裏很明白這是幫自己修定的助緣到了,不動心,不動念。如能把握好助緣之機,則未辜負魔的作用。此時,魔轉爲佛,在你眼裏,他是佛菩薩來度化你,而不是魔來幹擾你,還會發自內心地感謝他。修行路上,正是這一次次地由魔轉佛的過程,才使你靠近了佛的本性。當你眼裏看到人人都是佛,物物都是佛的時候,此時,你就是佛。此時你心中無魔,魔也就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當你眼裏看到人人、處處都是魔的時候,你自己就是魔。當你心理達到無佛無魔、無分別的境界時,才能真正證到平等心。因爲分別和平等本來就是互爲存在的一對陰陽,是一不是二。
怎樣才算達到平等心呢?當你再看到所謂的“好壞、是非、善惡、對錯、醜美”等一切事物時,自心如同鏡子,只反映事物的本象,而不再分別好壞、是非、善惡等。在你眼裏,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常的,自然的,無分別的。不僅要這樣斷掉分別心,而且還要在無分別的基礎上,斷掉取舍和撿擇之念。如無取舍撿擇之念,還有何求?如無所求,還動何念?果能如此,你的心自然就會清淨下來。因此,只有修出平等心,才能真正修出清淨心。才能真正證到清淨法身佛和平等報身佛。
《立平等心(妙善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