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持人:您覺得這麼多高學曆的人選擇遁入佛門,是什麼原因呢?從您的角度來看。
明舒法師:我覺得大部分還是因爲信仰吧,因爲出家修行不分學位高低,和身份也沒有直接關系。在印度的時候,佛是太子出家,佛的弟子們大多數是貴族,也有很多社會低層的人,包括掏糞的呀,出家之後,四種姓都是一樣的,和學曆、身份沒有關系,只同信仰、宗教感情、宗教情操有關系。
挨門化緣或者找你講災給你護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
明舒法師:因爲我感覺到我們社會對于僧人的了解非常少,還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注意,我們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假僧侶,假和尚、假尼姑挨門串戶的化緣,說要修寺院,或者說你有什麼災給你什麼護身符然後收錢。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種人不是真的僧侶,不是他們修行好不好,而是他們根本就不是僧侶。好象城市裏都能遇到這種假僧侶,幾乎每一個人都能接觸到假和尚。但除了一些很特殊的人,比如比較虔誠的,跟著某一師傅修行的,除了少數人之外,他們很難接觸到真正的僧人,大部分人到廟裏就是燒燒香、拜拜佛。如果我們都這樣藏在深山裏,讓騙子來破壞僧人的形象,這也不好,所以也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說明一下,希望大家不要上這些人的當。
主持人:那怎麼樣辨別假僧人呢?
明舒法師:不用辨別,挨門化緣的,或者找你講災給你護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真正的僧人不會這樣做,我出家15年沒有見到也沒有聽說過一個僧人,不管他修行好不好的,沒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社會上往往對這個不了解。有一些行腳僧人,仿照古代的,身上不帶錢,只帶缽,走路到某個地方朝山,有化飯的。
主持人:之所以出現這麼多假僧人,一方面可能是這些人利用了大家佛教方面的信仰,但這種行爲實際是對佛的一種亵渎。
明舒法師:一個是利用了人們的善心,他說他要修建某個寺院啊,或者利用人們趨吉避凶的心態,總覺得一個出家人跟你說那些事情,說你有什麼災事的話,還是破財消災比較好一些,這是被欺騙了,跟被偷了是一回事,對佛教來說破壞形象,對我們整個社會來說,這也是一種精神文明建設當中應該消除的現象。
主持人:您剛才講到了關于我們經常能夠遇到的假僧人的問題,然後我們可以很明白地辨別它。
明舒法師:對,不需要做別的辨別,如果你認爲他可能是真的,你可以同佛教協會聯系,不會有真的。
寺院太商業化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想問您,如果佛門是清淨靜地的話,那爲什麼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報道,比如某個寺院,燒一柱高香就達到6000塊錢,剛才也有網友在問:大師,您覺得修行的人跟名利靠得太近,好嗎?
明舒法師:修行首先要有點心不爲物欲,不爲外物屈死,如果你放不下物欲,那就是心爲物欲,這在修行上你還沒有真正起步,名和利不能放下的話,修行就不好談了。財色未空先問道。至于大家到寺院燒香、拜佛,燒香是爲了表示對佛的一種恭敬,對寺院的捐獻是隨份隨力,我們佛教一直提倡這樣,應該說一元錢不算少,一百萬也不能算多,這要根據你自己的心態的。所以像有些寺院,如果說太商業化了,這不是一種很好的現象。
主持人:不光是剛才提到的一些寺院,可能在南方的一些寺院裏,重財利的現象也是非常多的,佛門出現大量的商業行爲,而且以出錢的多少來诠釋對佛的信仰程度,您覺得是不是一種亵渎呢?
明舒法師:這對佛教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爲過度商業化就有走向世俗化的危險,宗教在這個社會上存在,需要體現一種教化功能。如果這個方面弱化了,那就動搖了根本。
主持人:那些弱化了教化功能同時被商業行爲大量滲透了寺院,還能被稱爲佛門淨地嗎?
明舒法師:希望能夠有所轉變吧。本身寺院還是叁寶地,按照佛教來說,這個寺院不是某一批僧人在那裏,而應該是所有僧人共同的,在那裏的一批僧人只是現在代表管理這個寺院,所以同樣還是可以稱爲佛門靜地。大家在那裏捐獻的錢財如果用來修寺院了,那這個錢財還是屬于佛法叁寶共同所有的,並不是屬于某一個僧人或者某一批僧人所有,大家可以分清。
主持人:也就是說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依然還要它放在一個長遠的境況裏來看。
明舒法師:對。
主持人:那麼金頂寺會向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呢?這個問題拆解來看,先拿少林寺做比較,少林寺是以文化産業的方式來運作,金頂寺,比如我們以後要發展,製定了什麼樣的思路呢?
明舒法師:作爲文化産業是這樣的,華商報記者采訪的時候也談到這個事情,當時我們交流得還比較詳細,可能是因爲版面的問題,最後刊登這個問題的時候說得特別精煉、濃縮。
目前中國寺院發展到了第叁個階段
主持人:那您在這兒詳細說一下。
明舒法師:文字太精簡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意見。當時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講了我的看法,佛教寺院經濟發展的叁個階段,如果從學術上來說,這肯定是不細化的,粗線條的。第一個就是農産運作,自給自足,那時候祖師都在偏遠山地建寺院,僧人自己開荒種地,伐木、燒磚、建房,在農閑時集中修行,平時修行和農業生産並重。到後來寺院逐步逐步積累了很多土地,基本是靠土地租賃,就是“地租”來維持寺院的收入,這也是因爲當時的朝廷對很多寺院有大量的土地封賞,相當于政府劃撥的土地,另外寺院從信徒捐獻的錢當中拿出一些錢購買土地,還有最初建設寺院的時期,大部分都在偏遠的地方,開荒,自己開發了很多土地。後期,大約就是解放前,基本都靠土地租賃收入維持。現在是第叁個階段,寺院經濟一個是靠宗教性的收入,信徒的供養,捐獻、布施、奉獻的錢財,或者做法事活動的收入。另外還要發展一些自養事業,這也是政府提倡的。自養事業在目前時代已經不能夠完全回到農禅並重的時代了,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寺院主要是旅遊産業和文化産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事情是正常的。少林寺的一些做法也可以說是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這就是剛才我講的,我們在發展自養事業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過度商業化,過度商業化有世俗化的危險,有弱化佛教教化功能的危險。僧人也變得讓人感覺唯利是圖,特別在乎這個的時候,那這時候佛教的教化功能就淡化了。
主持人:咱們金頂寺現在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明舒法師:我們金頂寺沒有門票,基本上依靠大家的捐獻。我們的自養事業辦了一個流通處,可以賣一些香啊、蠟啊,紀念品。
主持人:只有這些?
明舒法師:我覺得可以維持。
主持人:窮日子有窮日子的過法,富日子也有富日子的過法是嗎?
明舒法師:是。
主持人:現在還可以不收門票,但我看到網站上的一些照片,寺院的整個寺容修繕一新,由原來的六畝多變成了叁十多畝了,這些都是在您的住持之下發生的變化,我想問一下,您的經濟學碩士身份,對您治寺是否有什麼幫助呢?
明舒法師: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幫助。
主持人:那您爲什麼不用你的所學爲您的寺院做出點兒貢獻呢?
明舒法師:那我不就成了一個商人了?(笑)
主持人:您還是分得非常清楚的。
明舒法師:這就是角色錯位了。
主持人:您也不出去募集資金嗎?
明舒法師:募集資金有出去的,有的時候到有些地方給一些居士講經說法,爭取其他有些寺院經濟上的支持。
主持人:您這塊的資金現在能不能作爲寺院相關維持的有效補充呢?
明舒法師:要維持一個寺院,資金需要量不是很大的,要維持一個寺院的話,怎麼樣都是綽綽有余的,但建設過程中建設的資金,可能和維持寺院的資金相比要巨大得多。
主持人:您說的建設是指擴建?
明舒法師:就是基建方面的。我說的維持寺院是正常維持它的日常運轉。
主持人:幾乎可以通過法物流通達到維持了?
明舒法師:維持寺院的常規運轉非常容易,而且是綽綽有余的。但是如果要搞基建的話,需要外面的一些支持。
主持人:咱們現在有這些想法嗎?
明舒法師:得到了外面的一些支持。
金頂寺的網站是爲讓學法者有初步的了解
主持人:我們通過金頂寺的網站看到了上面關于您的很多介紹,金頂寺網站是誰建設的呢?
明舒法師:金頂寺的網站好象開通了才一二十天吧。
主持人:那我們就搜到了(笑)。
明舒法師:是北京的居士做的。
主持人:我看得很詳細,比如一些相關新聞,寺院介紹、圖片,上面全都有。但其中比較多的是對您個人的介紹。
明舒法師:對,也比較特殊。
主持人:您對個人介紹怎麼看呢?
明舒法師:因爲介紹才能了解嘛,一個佛教的居士要想學習的話,學法的話,那麼他首先需要對師傅有一個了解,當然光從網站上了解不夠,但起碼要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主持人:我還以爲是咱們金頂寺的僧人自己做的網站呢。
明舒法師:資料大部分還是我們寺院自己准備的。
主持人:但網站是由北京的居士架構的。這一節咱們就談談您對網絡的感覺吧,我看到有些宣傳照片上都放著您在上網的照片,剛才我也在問您對網絡的熟悉程度。
明舒法師:不熟悉(笑)。
主持人:一般上網的話您都上哪些網站呢?
明舒法師:有的時候會看看新聞,有的時候就是浏覽一下佛教網站。在我們金頂寺網站沒有開之前,可能一個禮拜就上一次,網站開通以後,一個禮拜兩次吧。
主持人:金頂寺有多少臺電腦呢?
明舒法師:一臺。
主持人:只有一臺電腦?那咱們有多少人呢?
明舒法師:出家人有十一二位,再加幾位居士,十幾個人吧。
主持人:電腦都是跟誰用的?
明舒法師:我一個徒弟他負責管電腦。
主持人:比如有些人如果希望上網,會不會允許呢?
明舒法師:不允許。
主持人:咱們還是有控製的?
明舒法師:對。好象社會上好多人上網,對學習、對家庭生活都會産生影響,出家人的話,也不是每一個人都不會迷戀網絡,如果過度上網,我怕對修行會産生某種影響,而且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主持人:首先是沒必要,再一個您還有擔心。
明舒法師:對。
網絡交流佛學,會流于淺顯
主持人:現在某些寺院的網絡條件都非常好,大家能夠通過網絡和很多人做交流,現在明舒法師您可能只能給一位或幾位居士、信佛者傳播佛法,如果您上網了,比如像今天這樣的做網絡訪談,您可能面臨的就是全國觀衆,您的佛法普及範圍會更加廣泛,這樣也打動不了您嗎?
明舒法師:我覺得在寺院裏用電腦上網,好處是一個有些工作用電腦比較有好處,比如管理上的一些事情,再就是交流、聯系、查閱資料,另外就是宣傳,這些都有好處的。但不需要每個人都上網。網上進行佛學交流,大部分情形也容易比較淺泛,大家一塊兒聊天,這樣對初學的人可能幫助比較大,對一個僧人來說,本身他的學修日程是很緊張的,不是都有必要。因爲對有些僧人來說,需要創造一個環境給他修行。大部分人正在達到這個境界的過程中,所以需要排除一些幹擾。
主持人:無論以後金頂寺發展成什麼樣子,對網絡的發展還是要有一些限製的?
明舒法師:對,寺院發展得比較大了之後也許會有兩叁臺電腦,但也不一定都上網。
主持人:您對這個還是持一個比較保守的態度?
明舒法師:對(笑)。我在雲門佛學院做教務長的時候,當時也有很多人主張開電腦課,但是我始終反對,在我離開雲門佛學院之前,佛學院沒有開電腦課。
主持人:可能因爲您而讓佛學院與網絡結緣的步伐晚了幾步。
明舒法師:現在聽說好象開了(笑),而且買了十幾臺電腦。現在好象是一個潮流。因爲我覺得一個寺院有幾個懂電腦的出家人做這些工作就行了,而現在不乏出家之前已經懂電腦的人出家。所以在修行這麼緊張的情況下,不一定非要去學電腦。
主持人:很多人看完了之後,都願意把您和少林寺的釋方丈放上來相比。您覺得這種比較對嗎?
明舒法師:人和人之間很難相比。比哪個方面呢?
主持人:首先釋方丈,有人願意把他稱作少林寺掌門人,或者少林寺CEO,如果有人叫您金頂寺的CEO,您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明舒法師:金頂寺不是一個企業,如果他願意叫CEO他就叫去,跟我沒關系(笑)。
網友:據說您以前上大學的時候經常逃課,現在對不太愛念經的和尚您怎麼辦呢?
明舒法師:(笑)。
主持人:這個問題您願意回答這個網友嗎?我看到您好象臉紅了(笑)。
明舒法師:(笑)怎麼說呢,出家修行還是應該認真一點,我們那時候讀書吧,一個是學校管得松,另外自己對有些課程,覺得隨便一點也能掌握了。
主持人:但您現在是做修行,就不會這樣了,肯定是非常認真的。
明舒法師:因爲一些事情要看自己的愛好,一個人愛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做起來,對他來說就很簡單了,不是一種負擔,不讓他做,這就是一種負擔。
主持人:不好意思,剛才問那個問題主要是爲了活躍一下氣氛。再問一個問題吧,有一個網友問,出家人要怎麼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對于職場中人,您有什麼樣的建議可以送給他們?
明舒法師:只要你的信仰沒有動搖,我覺得什麼事情就容易很樂觀,就算遇到一些事情,最講究的就是看破放下。
主持人:看破和放下。對咱們上班族的朋友也提出了相關的勸告嗎?
明舒法師:這個範圍太大了,如果是學佛的居士,就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多修行,在佛學上多學習,對其他上班的朋友,有些事情一個是看破一點,放下一點,一個人的事業會怎麼樣,他還是有一個福報在起作用的,自身的福報,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某些事情不一定要達到這個目的。很多人有痛苦、有煩惱,都是因爲他非要達到某一個目的。
主持人:還有人說,我覺得佛在于自然。他這話說得對嗎?
明舒法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肯定是不全面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明舒法師今天能夠作客網易,我今天做節目,我問了很多問題,無論是尖刻的還是搞笑的或者外行的,法師都很隨和認真地做了回答。我想明舒法師在用自己的行爲方式給我們大家上了一堂課,也許我們在討論佛學和禅的時候沒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最起碼我們可以把身邊的每一件事從細微之處時開始做好,如果您真的對佛學感興趣,希望您能夠潛心學習,或者和明舒法師多做交流,明舒法師願不願意在網易開一博客呢?和網友做一些相關的交流。
明舒法師:還沒考慮這個問題,但可以考慮(笑)。
主持人:好的,跟網友最後再說幾句好嗎?
明舒法師:謝謝大家。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訪談到這兒就結束了,謝謝大家的參與。再見。
《寺院太商業化對佛教有很大負面影響(明舒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