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大德談“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
宏琳法師
阿含經中略集出,歎大福田諸僧寶,
大梵天王及帝釋,以大梵音贊僧寶。
如地堅牢諸神等,贊歎一切僧寶衆,
我末法中出家人,常住僧贊常住僧。
僧贊僧共佛法興,志求菩提微妙果,
于濁苦惡世界中,常在如來清淨衆。
——恭錄自《贊僧功德經》
大正藏NO.2911
注:此經取九種經典文字會集而成,有敦煌本、大正藏本兩種,海內外有多位大德弘揚贊歎過此經。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懷嫌恨心,他實有德,不欲顯揚;他實有譽,不欲稱美;他實妙說,不贊善哉,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瑜伽菩薩戒本》
若佛子,口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
若佛子,口自贊毀他,亦教人自贊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衆生受加毀辱,惡事自向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梵網經菩薩戒·十重罪》
虛雲老和尚
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爲正,諸門爲助,各修一門,彼此不互謗。謗法、輕法、慢法都不對。“欲想佛法興,除非僧贊僧”,互謗,是佛法的衰相。
——虛雲老和尚雲居山方便開示
乙未年六月初叁日韋馱菩薩聖誕
來果老和尚
叢林下人,見人有習氣者,隱而不記,縱人問者,亦不言之。人若責者,即隱其惡而揚其善。能止不犯多住一日,多種一天佛種。如是在上者揚在下之善,居下者隱在上之惡,互相隱忍。不但道成、叢林興,而菩薩道行。又常言:“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贊僧”,誠久住叁寶之要素也。
——禅門宗匠來果老和尚
《來果禅師語錄·卷一》
慈舟律師
第五、上人與敬僧:
我與陳大蓮居士等,迎請上人來泰甯,上人離雙泉寺時,先向本寺諸上座一一頂禮,然後下山。至寶蓋岩,大衆將行李放好,上人領大衆進大殿禮佛。次向住持,監院一一頂禮,不論到何寺,悉皆如是。上人敬僧,不分高下老幼,一切平等。上人說:“若要佛法興,應當僧贊僧”。上人真爲護持正法的師範。如是年高德紹,尚如是敬僧;實在令人生大感動!生大慚愧!僧衆若能如是奉行,佛教自然興隆了。此是上人敬僧之謙恭。
——道宣法師《親近慈舟上人之因緣及其見聞》
一九五八、十一、于高雄佛教蓮社
廣欽老和尚
還有一次,有些皈依的弟子去聽演講,認爲講演的法師有影射批評廣欽老和尚的意思,就打抱不平上山報告老和尚,不料老和尚當下非但毫無愠意,反而要上來報告的弟子去忏悔“誤會講演法師”的過失,並替那位法師解釋其言辭的佛法含意,告誡弟子假如今天人家指名道姓罵我們,尚要誠懇感謝,何況人家沒指名!老人家還嚴肅曉以“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的大義,他贊那位法師“能在花花世界度衆生,實是菩薩”,並自謙說:“我還不敢去呢!”老和尚的功夫非我們能測,但一些日常突發的瑣事中所顯示的胸襟,每每令末學感動不已!
——道證法師《傾聽恒河的歌聲》
道源長老
佛門裏有句話:“要得佛法興,還得僧贊僧”,佛法要興隆,還得出家人贊歎出家人。經上佛與佛的互相贊歎,就是要給我們做榜樣的,也是要令衆生起信仰心。僧贊僧,就是要衆生信仰僧寶,因爲僧寶是住持佛法,弘揚佛法的人。若是沒有僧寶,佛寶和法寶就無法住世了。所以要佛寶和法寶興隆,就必須僧贊僧!
——臺灣淨土宗導師道源長老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第七天》
會性法師
所謂“若要佛法興,須要僧贊僧”,彼此互相贊歎,法門上彼此互相贊歎,出家衆也互相贊歎,這樣佛法才能興隆起來。
——天臺宗碩德會性法師佛七講話第二日
1986年11月臺中靈山寺
宣化上人
在正法時代,所有的聖人,都示現于世,來助佛弘揚佛法。當時,跟佛出家的弟子,從無量劫以來,都隨著佛修行。這些證果的聖人發願:隨著佛到處轉法、度衆生。所謂“一佛揚化,千佛護持。”佛入涅槃後,這些聖人也相繼而入常寂光淨
佛滅五百年後,修道人的根性不銳利,沒有深厚的善根,所以變成像法時代 -- 只有供養佛的形像而已。當時,人人都要造廟、造塔、造佛像,可是忘了造就本身的慧命和法身,所以一天一天離開正法時代的修行,走向像法時代的修行。
像法時代住世一千年,慢慢過去了,現在正是末法時代。
在像法時代,雖然是像法,可是還修正法。沒有人誹謗,沒有人攻擊,大致上能和平相處,不起诤論。不是“僧毀僧,佛法滅”,而是“僧贊僧,佛法興”。
正法時代的境界
——宣化上人開示
覺光法師
我們都是源自釋迦世尊的傳承,我們都是弘揚世尊的正法,希望令衆生離苦得樂,所以不論各宗派都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所謂“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
摘自《香港佛教》第六一八期:《我與十六世噶mb的因緣》
星雲法師
目前的社會,尤其佛教界,極需要有一次提倡“說好話”的運動,讓“欲得佛法興,除非僧贊僧”的聖言,真正能實踐在僧(衆)信(徒)之間!
——星雲法師
摘自《佛教的前途在哪裏》第一講
前面講過,禅宗自菩提達摩五傳至弘忍,其下分“南能北秀”。“南宗”主張“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頓悟教說;“北宗”則重視“息妄修心”,強調“漸修漸悟”。後來,頓漸一直紛爭不已,能、秀的門徒也勢如冤家,各護其主。現在我們就從《六祖壇經》來看看這兩位一代大師,他們彼此之間各有什麼評語。
首先,根據《傳燈錄》記載,神秀禅師的徒衆經常譏諷南宗的惠能禅師說:“能大師不識一字,有何所長?”一個做苦工,擔柴的苦行者,他憑什麼資格能做到祖師呢?
在這個世間上,很多人“同行相忌”,甚至在佛教裏,有時候也是彼此互不尊重。譬如,有一個人很會寫文章來弘揚佛法,就有人批評說:“他只是能寫寫文章,不會講述,也不善于言語。”
這個人一聽,趕快學習講經說法,等到會講經說佛法了,又有人批評說:“某人只是講講說說,如同瘸和尚,能說不能行。”
這個人聽了人家這樣的批評,他很著急,趕快修行。但是還是有人批評:“某人只是能修行,不會辦事。”
喔!趕快學習辦事。又有人批評了:“只是一個事務僧,他也不會英文,也不會日文,不能宣揚國際的佛教。”
總之,不管他如何努力,別人就是批評,嫌他這樣不夠,說他那樣不好。所以,在佛教裏面,有一句話說:“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贊僧”。同樣的,我們今天的社會,要有一種“與人爲善”的心理。只要別人有一技之長,總是難能可貴,你又何必一定只尋他的短處,不贊美他的長處呢?假如有人問你:“你是不是就是萬能呢?”你該怎麼回答?
六祖惠能大師當年隱藏在人群中達十五年之久,他隨緣安住,自我肯定;及至後來龍天推出,說法度生,人天敬仰,然而還是有人批評他說:“一字不識,有何所長?”
但是,神秀大師並不是如此說法。神秀大師告訴徒衆說:“惠能大師他是得到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親自去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于此,可往曹溪參決,他日回複,還爲吾說。”由此可見,神秀大師虛懷若谷,他對六祖的禅法更是肯定、推崇;而惠能大師對于神秀大師也是十分尊崇。例如,神秀大師曾派弟子志誠去親近他,他曾經這樣對志誠說:“汝師戒定慧,接引大乘人;吾之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彼此悟解不同,見有遲疾。”其實,悟道都是一樣,六祖惠能大師也是如此的推崇神秀大師。
我們從高僧傳裏,也可以看到過去很多的高僧大德,有時同門同輩縱有所爭,也是在法上一點就通,一點就破,溝通以後,彼此哈哈一笑。不像弟子們,不惜爲法爭,甚至演變成意氣之爭。
——星雲法師《六祖壇經講話》
從古至今,有許多人際之間的混亂、冷獄的冤屈、家門的不幸,都是由見不得人好的壞心理慫恿下,造成難以彌補的巨禍。如果能夠換個角度去看待:鄰居、朋友、同學、家人有成就,自己也是與有榮焉,沾光沾光,真是皆大歡喜。祈願人間的和平興盛,佛教告誡“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普賢菩薩也發下“隨喜功德”願,都爲我們樹立一個好模範,隨喜贊歎!
——摘自星雲法師《留一只眼看自己》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人贊人,出偉人;僧贊僧,出高僧。
——《星雲日記》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一
索達吉堪布
我們應該警惕自己,千萬不要嫉妒別人,尤其在出家僧團裏,僧衆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佛經中雲:“僧團和合爲安樂”,漢地大德也說:“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爲了興盛佛法,大家應該互相贊歎。
——藏傳佛教甯瑪派大德索達吉堪布
摘自《弟子規另解》第十五講
慧律法師
聽課的諸位法師,出家人攻擊出家人是佛門的不幸……【若說過惡,則破法身】法身叫做慧命,就會斷了無量無邊衆生的法身慧命。“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如果你想要佛教興盛,只有僧贊僧。
——慧律法師開示《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今天出家衆特別多,…
《佛門大德談“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宏琳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