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淨土信仰概述
禅慧
佛教傳入福建約在叁國時期。據史料記載,福州紹因寺創建于公元282年,是福建最早的寺院。唐宋時期福建佛教很盛,閩南則有“泉南佛國”之稱。福建不僅寺院遍布各地,僧人衆多,而且高僧輩出。禅宗在福建的佛教史中尤占重要的地位,可謂一枝獨秀。其它各宗雖都曾在福建傳播,但勢力遠不及禅宗。而淨土宗與其它宗派相融合,其信仰在福建民衆中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淨土宗是唐代最流行的宗派之一,在福建也很流行。唐黃滔《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載:“垂拱二年(686),郡儒黃守恭宅桑樹吐白蓮花,舍爲蓮花道場。”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唐代福建有關淨土教的最早記錄。蓮花道場應是淨土宗的道場,因此我們可以確定泉州開元寺當其初創之時,是淨土道場。唐代淨土宗的寺院,史乘記載的還有閩縣東禅院,“大同五年(539)州人鄭昭勇捐宅爲之……舊名“淨土”,唐武宗廢爲“白馬廟”。……觀察使李景溫因撤祠爲寺,號“東禅淨土””。此外,懷安縣蓮花院、白蓮院均創于唐大順二年(891)。
淨土宗不僅提倡信徒修淨土法門,觀佛念佛,而且鼓勵在家信徒大修功德,積集生西資糧,因而建造寺塔佛像在福建蔚然成風。如福建觀察使劉冕于貞元十五年(799)在福州烏石山建造“無垢淨光塔”。王審知任威武軍節度使也熱衷造塔,唐天複元年(901)于福州開元寺建壽山塔,又于天祐元年(904)在福州九仙山建定光塔。除造塔外,王審知還在福州九仙山鑄造巨型佛像等。黃滔在《莆山靈岩寺碑銘》中說:“今仆射琅琊王公牧民之外,雅隆淨土。”由此可知,淨土信仰在當時的福建非常盛行。
至五代,福建少受戰亂的威脅,佛教發展比較穩定。閩永隆叁年(941),閩王王延曦在烏石山原淨光塔基之地興建“崇妙報聖堅牢塔”。塔身自第一層至第七層共有題銘八段,均爲王延曦及其家屬臣下的乞福之詞,表明此塔的興建與淨土信仰有密切關系。又陳洪進割據泉、漳時,曾于宋乾德叁年(965)在南安九日山雕阿彌陀佛一尊,佛像至今尚存,通高7.5米,寬1.5米。阿彌陀佛造像的雕造,是五代時福建——特別是閩南泉州淨土宗流行的表征。
到了宋代,據《閩書》晉江縣“岱峰山”條載:“岱峰山,有石佛岩,相傳未岩時,石有夜光叁道。宋嘉定中(1208—1224),僧守淨異之,镌刻彌陀、觀音、勢至叁尊,刻有“南泉佛國”四大字于旁。”說明晉江縣岱峰山爲淨土道場,守淨是淨土宗僧人。
自慧遠大師在廬山集僧俗結白蓮社念佛之後,僧俗結社修淨土成爲一種傳統。據福建地方志記載,宋代許難遊福清靈石山寺,見內有“白蓮社”。宋《臨汀志》記載,武平縣宋時有“彌勒庵”、“淨信庵”、“無量庵”。《八閩通志》載,崇安縣“清應堂,在縣北雄裏,宋時名“白蓮堂””。《泉州開元寺志》載:“極樂院在寺之西,宋淳熙間(1174—1189),高僧了性與其徒守淨創是院,專祀西方大聖,故俗呼爲“彌陀殿””。
元明清時期,佛教各宗漸次走向融合,淨土宗越來越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多與禅宗相伴流行。這一時期,閩中禅僧多走禅淨雙修的路子,禅宗寺院多設有“念佛堂”。在閩中的禅師中,道霈一生對淨土信仰的提倡不遺余力。此外,元代福建許多地方還流行禅宗與淨土信仰混合並民間化的教派“白蓮宗”,以閩北一帶爲盛。據記載:“建甯路等處有妻室孩兒每(們)的一枝白蓮道人名字的人,蓋著寺,多聚著男子、女人,夜聚明散。”白蓮宗曾一度被認爲是邪教,故元武宗下诏查辦,但由于官員的袒護,最終不了了之。到元仁宗時,方承認其合法性。直到明中葉,閩西北一帶還是“寺僧數百,唯當戶者一人削發,以便于入公門,其他雜處于四民之中,莫能辨也。”說明白蓮宗在明中葉仍在閩中流傳。
民國時期,淨土信仰在福建有很大的發展,這得益于閩籍或在閩弘法高僧的影響。如弘一法師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爲境、四分律爲行、導歸淨土爲果的。在當時的善知識中,他最景仰印光大師,雖畢生力弘戒律,但對淨土的弘傳也是不遺余力。他曾對友人講過“了生死最好的法門是淨土法門”。他于1924年赴普陀山禮印光大師爲師,從此兼習淨土法門。弘一大師在福建弘法前後有13年時間,他對淨土的弘揚是在第叁次來閩南後才開始的,著有《淨土問辨》、《修淨業宜誦地藏經爲助行》、《彌陀經義疏撷》等,同時還到處講演《阿彌陀經》、《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要旨》、《淨土法要》、《人生最後》、《略述印光大師盛德》等。在廈門淪陷後,他手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句贈各方,以相警策。弘一大師對閩僧俗各界的影響是至爲深遠的,他的高風亮節至今讓人緬懷不已。
圓瑛法師(1878—1953),名弘悟,號韬光,福建古田縣端上村人。1914年因閱讀永明、蓮池二大師的著述,深信念佛法門,開始研習淨土宗理論,禅淨雙修,著有《勸修念佛法門》等,並宣講《阿彌陀經》等淨土宗經典。1915年,他在上海創建“圓明講堂”,作爲講經與弘揚淨土的道場。他曾任鼓山湧泉寺住持,並在廈門、莆田、福州等地弘法,從而對福建的淨土信仰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圓拙法師(1909—1997)也是閩籍高僧,曾親近印光大師修學淨土,並從弘一法師學習戒律,是印光大師、弘一法師的衣缽傳人。他在莆田廣化寺,大力弘揚戒淨雙修。莆田廣化寺因了圓老的關系,培養出了南山五比丘研究戒律,又創念佛會,帶領僧俗信衆打佛七念佛。並從1996年開始,由念佛會主辦,于每年5月1日、10月1日分別傳授在家菩薩戒和出家菩薩戒,迄今已舉辦了七屆,每次都有叁四百人參加。本著圓老的思想,現福建省佛協會長、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把廣化寺治理的井井有條,道風名聞遐迩,其修行原則就是戒淨雙修。如今,淨土信仰可謂遍及福建的各階層佛教徒中,各大寺院幾乎都設有念佛堂,固定日子打佛七,帶領僧俗二衆修學淨土。淨土法門作爲我們末法時期衆生了生脫死的一大方便法門,已在福建確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參考書目:
王榮國《福建佛教史》
《弘一大師全集》
《淨土聖賢錄易解》第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