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臣,擔當國政重任的。他們有權勢,有聲望,若對佛法發生正信,對佛法的弘傳流布,自有良好的影響。但如護法而不知分寸,或不信佛法而生惡見,那也能使佛法受到不正常的障礙。如上面所說的,逼害出家人,侵奪清淨比丘物與破戒比丘,侵奪寺院廟産等,這都是那些有權勢者所爲。若窮苦的,既無力護持,也無力破壞。所以有權勢的富貴人,護持叁寶,有時也會出問題,何況故意的毀害佛法。這對于權勢財富,應該謹慎而受,免于造作惡業。這種人,『十輪經』(卷七)分作四類:
一、「有發願不處尊位,以免造重罪」的。有些人發願不作國王大臣等有權勢者。恐怕妄想顛倒,于叁寶中作破壞事。因爲這些事,不犯則已,犯了即墮地獄。所以甯願沒有權勢財富,雖不能護法,廣積功德,也不致作重罪而墮落。
二、「若諸有情已得法忍……受用種種勝大財業,及處種種富貴尊位,是我 [P94] 所許」。這是衆生已得無生法忍,即已悟見真理。有了智慧的體悟,那作起國王大臣來,即有了把握,于叁寶中必不造破壞叁寶之罪。此人才可以受用勝大財業,及榮華富貴的尊位。一般苦惱的衆生,無財勢,不能作大事,于叁寶中只能作小功德。正如小乘人,怕犯重罪,甯願苦惱,不要權貴。大乘法則不然,把叁寶衆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真是證悟法性的,那盡管有權勢,居高官厚爵,必能爲衆生多作利益,護持叁寶。
叁、「若諸有情,未得法忍,有能受行十善業道,亦勸衆生令受學者,我亦聽許」。又說:「十善業道……得名菩薩摩诃薩也。于一切惡皆得解脫,一切善法隨意成就,速得盈滿大涅槃海」。有些衆生,雖然未開悟,若能奉行十善業道,也教他人行十善業道。這樣,雖作國王大臣宰官等有權勢者,也決不會作破壞叁寶的重罪。十善業道是:身叁善業,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善業,于語言文字方面,不妄語欺騙,不兩舌挑撥離間,不惡口咒罵,不绮語誨淫誨盜等;意(思想)叁善業,不貪五欲,不發瞋恚,不邪見愚癡,深信善惡因果。這樣的十善 [P95] 業道,自作教人作,此人的道德品格提高,作事如法,自然不作毀法破僧事。所以雖沒有開悟,若受富貴而能修行十善業道,也就不會作重罪了。大乘經都說,菩薩發菩提心,初修十善,也就是要從十善業做起。『仁王護國般若經』稱爲十善位菩薩。自己以道德修行,以道德化世,以十善菩提心化世間,雖然還未開悟,也能走上大乘正道。這類自利利他的十善菩薩,成就十善功德,斷除一切惡法,所以雖擁有財富權位,決定不作破叁寶的重罪。
四、「未得法忍,不受行十善道……亦有別緣得方便救。……而有信力,尊敬叁寶」。「不毀法,不惱僧,不奪僧物,于叁乘相應正法,聽受奉行……免墮無間地獄,及余惡趣」。若未得無生法忍,也沒有奉行十善業道的,這種人作起國王大臣來,似乎非常危險。但另有一種因緣,也可以方便救護,不會因此造重罪,墮入地獄。這種人有了權勢富貴,信心很深,能恭敬叁寶。如上面所說的破戒比丘,雖然已破戒,但對佛法信心充足,還是有功德的。此在家弟子,雖未開悟,也不修十善業道,惡行在所難免。但由于尊敬叁寶,信心充足,也不會做出 [P96] 毀法惱僧,破壞叁寶,侵奪僧物等重罪。叁寶的東西,是屬于叁寶的,出家人尚且不能隨便取用,更何況在家弟子自飽私囊?只要對叁寶深具信心,對叁乘佛法尊重恭敬,雖沒有開悟或修十善道,還是有功德善力,可以控製惡力,不會因造重罪而墮于地獄惡趣。
這一節,是爲一般有權勢富貴的在家弟子而說。能悟證無生法忍,當然是最理想,若不能,也應修行十善業道;再不,也應做到對叁寶具足清淨信心。這才能不作以上所說的五無間、十惡輪等罪。生富貴家,具權力,有勢位,能這樣,也就能于佛法中作種種事,增長功德護持佛法了。
6.地藏發願普爲救濟:地藏菩薩于無量劫以來,皆發願救度衆生,不墮地獄。現于釋迦佛前,重發此願:「五濁惡世空無佛時,其中衆生煩惱熾盛,習諸惡行,愚癡狠戾,難可化導……善根微少,無有信心。……如是等人,爲財利故,與諸破戒惡行比丘相助,共爲非法朋黨,皆定趣向無間地獄。若有是處,我當往彼,以佛世尊如來法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上微妙甘露法味,方便化導,令得 [P97] 受行拔濟……令不趣向無間地獄」(『十輪經』卷四)。佛在世時,佛的威德大,衆生根機利。佛滅度後,衆生煩惱熾盛,作惡的多,愚癡狠毒,不辨是非善惡,殘酷凶暴,所以經上說:「五濁惡世衆生,剛強難化」。這些衆生常爲財利,與壞比丘合作。佛法在世間,良好的道場,有德比丘當然會有人護持,如一些念佛參禅講經道場,有大德領導,也有人護法。然有些地方名勝,古剎或者新建,不管是否有德高僧主持,財産一多,也要有護持的人。從前大陸上的寺宇,要維持得好,每有拉攏地方勢力士紳,逢迎送禮,請他護持。有些在家人,對叁寶多少有點信心,但出家人自己不長進,請客送禮,請托幫忙,漸漸養成了習慣性。不免有些地方士紳,不分好歹黑白,只要送禮就幫忙。這不但造成惡劣風氣,反使有德比丘無法立足。這一來,不但未能護持佛教,反而增加佛教的不少困難。真正愛護佛法,欲令叁寶清淨者,對此只有痛心,故太虛大師對此甚爲感歎!地藏菩薩于釋迦法會中,示現出家相,建立清淨僧團爲佛法的中心。依此基本精神,地藏菩薩發願,于惡世中令此等衆生,能以方便把他們從墮落邊緣救出來。這 [P98] 並不一定要顯神通,把要墮落地獄的衆生拉出來,而是開示正理,令其了解,特別令這群有財富勢位,可能作重罪而要墮落地獄的,信奉佛法,不要作破壞叁寶的罪。佛說此法門,以『地藏十輪經』爲主,使五濁惡世衆生,不入地獄。
六 臨墮已墮者之拔濟
地藏菩薩的法門,特重于如何才能使人不墮惡道。不作重惡業,不墮落地獄,當然最好,但那已作了墮地獄的重惡業,在臨命終時將要墮落,如何才能在緊要關頭救濟他?如果已墮地獄的,又將如何救度他?病人病重將死時,或者已死,那時如惡業已造成了,善業又來不及作,這將如何救度?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特別著重說到這一法門。
地藏菩薩發願,要救苦難惡趣衆生。惡道衆生中,地獄衆生最苦,菩薩對苦難衆生,特別慈悲憐憫,所以特重于地獄的濟度。地藏菩薩在釋迦佛法會中,受佛囑付。于佛滅後末法時代,衆生根鈍,煩惱深重,修行悟證者少,墮落者多 。 [P99] 地藏菩薩于無邊劫中發大願,所以于佛前擔負此責任,願于穢惡世界救度衆生,這是甚難希有之事!這裏有一問題:菩薩希望每一個衆生,都向上向善,不致墮落。衆生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六親眷屬能向善,不墮惡道。從作什麼業,得什麼果來說,當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作自受。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能眼看即將墮落者的墮落,坐視與我有著血統關系的人,墮在地獄中嗎?自己成賢成聖,而父母祖宗于地獄中受苦,心中過得去嗎?佛法不是只圖自己利樂的,不是忘棄父母及六親眷屬的恩德的,所以對未墮惡道者,要以方便救濟他 ;已墮落者,也要以方便救拔他。這如犯法的,雖被囚禁于獄中,也要想辦法救他,不能說犯法的受罪,就是活該。與自己有關的,更要設法救度,這是人性流露,是存在于每人心中的。中國人對祖宗,有一番慎終追遠的孝思。逢年節忌辰,好好的禮拜祭奠,表示兒女對祖德的不忘。中國民族傳統的同情心,推及已死者,自己吃飯,穿衣,均想到父母,于是以飯食祭奠,以衣物焚化。後來漸漸用紙來代替燒化,這是一種孝思;用意雖善,但辦法卻並不理想。西方的宗教,本來對此也沒有 [P100] 考慮,似乎人死即了結,如作惡的,一點辦法也沒有了。佛法不像儒家,僅限以祭奠的同情,慎終追遠,而是對已死墮落者的加以救濟,未死者是怎樣使他不致墮落。宗教是適合人性要求的,所以西方神教在發展中,天主教也有煉獄的思想,爲死人做彌撒,以消除亡人罪惡的教儀。這是源于人性發展而來;但對于救度的辦法,佛法才能給以圓滿的答複。
1.地藏本願永爲濟拔:地藏菩薩發菩提心時,曾這樣的發願:「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本願經』上)。發菩提心,學菩薩道,也是要隨因緣而發心修行的。地藏菩薩見六道衆生受苦,見父母受苦,即發度盡一切衆生,悉令離苦的大願。此願,不是數日數月數年,此生或後生,而是盡未來際。主要是令一切叁惡道衆生,不受苦惱。但衆生根性不同,智慧的程度不同,心境不同,以同一方法救度,不一定都得利益,所以要以種種方便,令一切衆生皆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所以說「衆生未盡,誓不成佛」。衆生無盡,地獄也難以度盡,這樣也就不成佛;這就 [P101] 成爲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薩。菩薩發心修行中,特重大悲,不爲自己利益而急于成佛,甯願大衆皆成佛,我才成正覺。地藏菩薩無量劫來,即發這樣的大願。地藏菩薩發大願廣設方便,甯可自己不成佛道,而專心于度衆生,盡令解脫。地藏菩薩悲願的深重,精神的偉大,是怎樣的值得我們崇敬!
釋迦佛也曾贊歎地藏菩薩的功德說:「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镂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惡道」(『本願經』上)。「超越叁十劫罪,生天不墮惡道,不受女身,受則尊貴端嚴,鬼神護衛」(『本願經』下)。由于地藏菩薩功德的不可思議,所以贊歎他等會有這樣的功德。佛曾說:百劫稱名贊歎文殊師利等大菩薩功德,不若一頓飯頃恭敬稱念地藏菩薩。因爲地藏菩薩悲願特重,顧名思義,而知地藏菩薩功德。聞地藏菩薩名,知道菩…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