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墮的流轉(輪回)中。不過,人類能意識到自己的缺陷,自己的不徹底,也就能湧現起徹底與完善的理想與要求(佛法稱爲「梵行求」)。這一主觀願望,不能合理實現,又每被神教徒引上幻想的永恒的天國。依佛法,人生現實是緣起的,唯有理解緣起,把握緣起,深入緣起本性,才能超越相對而進入絕對的境地。緣起,是無常無我的現象;人生,也就是無常(不永恒的)、無我(不自在的)的人生。一切由于緣起,從因果觀點說,一生又一生,到底爲了什麼,這樣的生滅不已。原因在: [P282] 衆生──人類以(反緣起的)自我的愛染爲本,依自我愛而營爲一切活動。這樣的動作,引起業力,形成自我的因果系,而有個體的生滅延續。反之,沒有緣就不起,如滅除自我愛染,那就能解脫生死,到達「生滅滅已,寂滅爲樂」的境地。
爲什麼會有自我愛染呢?自我愛染(人類特性,自私本質的根源),由于認識上的迷蒙(稱爲「無明」),爲現象所诳惑,而沒有能體認到緣起的本性── 本來面目。佛陀以無比的方便善巧,從緣起生滅中,直示緣起性的常寂。對一般認識的現象說,這是不落于時空,不落于彼此,不落于生滅的絕對。緣起本來如此,只是衆生──人類爲自我見、自我愛所蒙惑,顛倒不悟而已。所以,人類的德性,智力,毅力,在佛的方便誘導下,經修持而進展到高度,就能突破一般的人生境界。從現實的緣起事中,直入(悟入)超越的絕對。到達這一境地,人生雖還是人生,而人生的當下便是永恒,無往而不是自在解脫。佛法的小乘、大乘,雖有多少差別,而原理都是一樣。 [P283]
人生,不但有意義,不但能發見意義,而能實現絕對的永恒意義。即人生而直通佛道,人生是何等的難得! [P285]
二八、切莫誤解佛教
──在菲律賓宿務華僑中學講──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曆史,所以佛教與中國的關系非常密切。中國的文化,習俗,影響佛教,佛教也影響了中國文化,佛教已成爲我們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來于印度的,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國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國習俗的影響,有些是不合佛教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于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確地信仰;批評佛教的人,也不會批評到佛教本身。我覺得信仰佛教或者懷疑評論佛教的人,對于佛教的誤解應該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認識佛教。現在先提出幾種重要一點的來說,希望在會的聽衆,生起正確的見解。 [P286]
一 由于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麼講那麼講,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于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到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不能說人生都是苦的。爲什麼呢?因爲人生也有 [P287] 很多快樂的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然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很快樂了嗎?無論什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使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
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什麼意義呢?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的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定的情況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爲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才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須先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 [P288] 複健康一樣。爲什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該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爲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淨。
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淨是純潔清淨。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主要的在乎將這苦的人生,可以改變過來(佛法名爲「轉依」),造成爲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裏,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淨的境地,即是絕對的理想界,最有希望的,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爲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 [P289] 記,只顧自己享福,糊胡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爲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于專門講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二、出世: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爲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樣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成了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度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麼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什麼意思呢?依中國向來所說,「世」有時間性的意思,如叁十年爲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爲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法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壞,都是一直在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還有,世是蒙蔽 [P290] 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叁世的因果,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那裏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胡塗塗在這叁世因果當中,這就叫做世間。
怎樣才叫出世呢?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裏清淨,沒有煩惱,體驗永恒的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裏清淨,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佛法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叁、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爲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麼都空,什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不幹,好事也不做,糊胡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深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 [P291] 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地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說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爲什麼說一切皆空?空是什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系才有的。因爲是從因緣所産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裏。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産生的,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啓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圓融。一般人以爲佛法說空,等于什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 [P292] 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二 由于佛教製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製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了,不習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一、出家:出家爲印度佛教的製度,我國社會,特別是儒家,對他的誤解最大。在國內,每聽見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爲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