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底心性,趨向于皈依叁寶,淨化內心。完成以音樂爲弘揚佛法的任務,實現以諸音聲而作佛事的最高目的,那是最好也沒有了!
諸位!我有句很懇切的話要告訴大家:音樂不一定是好的。這因爲,如樂音歌音的內容,含有色情、绮想、誘惑的意義,演奏時雖然好聽,但引人追求物質的欲望,使人浸沈在旖旎荒誕的妄想中。或歌頌戰爭,煽動殘忍、狂暴的行爲,能使人心狂暴而殘忍起來。所以好的佛化音樂,不只曲調節奏得動人,而且要使人生起和平、慈悲、和諧、合作、熱心、向上、光明的傾向。總之,音樂有好也有壞,我們應該有所認識,知所選擇。 [P398]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裏,向來極崇拜孔夫子,而他對音樂也是造詣很深的。在他教弟子的課程中,就包括有音樂這門功課。然而,對某種音樂,卻極力的反對,曾經說「鄭聲淫」,淫就是不正,這種音樂,能使聽衆的心理傾向于绮想、縱欲的不良方面。我想,精進音樂團是宗教的,佛化的,演奏、歌唱的時候,不單只顧到柔美動聽,而更能注意內容的。
佛教音樂,有一些基本原則:如贊佛的功德,教理的發揮演奏時;那些優美的旋律要表達出:寬容、和平、莊嚴、隆重、肅穆、誠懇等,才能與佛教的精神相應。反之,再好的歌詞,如演奏出輕浮的曲調,像「毛毛雨」一類的,當然不能激發宗教底情緒。精進音樂團要注意音樂的素質,做到只有音樂的好處而無流弊。
據我所知道的,西洋基督教徒,他們就有很多優美的歌詞、樂譜,經他們教徒誠摯、和穆的演唱,曾鼓動很多人來信仰他們的宗教。我希望貴團,不斷的努力,進步,將來也能創造出很完善,很美好的歌詞、樂譜,來感化、引導更多的 [P399] 人信仰佛陀,使人得到佛化的利益。
學佛的法門很多,方便也多,其中有「因樂得樂」的方便法門;從現生的快樂當中,來實現未來的快樂!諸位因音樂的方便而學佛,不止于現前歌唱、演奏的時候,心裏感到安甯、歡悅、愉快。諸位能真誠信佛、學佛,陶冶于佛化的音樂中,大家的身心時時都會得到歡喜、快樂、自在!更能實現我們來生的快樂,乃至解脫,究竟成佛的安樂!
恭祝諸位在音樂的學習中,身心輕安、快樂,一直向光明的大道邁進!(廣範記) [P401]
叁九、受戒難‧受戒以後更難
聽說,嘉義的大仙寺,不久要傳授戒律。這在中國,是一樁大事,大功德,不能不隨喜贊歎。因爲佛法的是否住世,全在有否如法如律的僧伽。
一般以爲傳戒是了不得的大事,其實佛製受戒,並不太難。授戒的,要有叁師七證,這不但湊數而已,要有法定的戒臘,要自己能清淨持戒。如明白戒律(論理是應該明白的)最好;但這不是學會「傳戒正範」,是要明白止作兩持,開遮持犯。如果說傳戒不容易,也許是清淨持戒的叁師七證太難得了!受戒的只要有衣缽,不犯遮難。雙方的條件具足,傳受比丘戒法,一兩點鍾,究竟圓滿。現在的西藏、錫蘭、緬甸,還是如此。
中國一向鄭重其事,提倡集團傳戒。人數一多,問題也多,自然時間要長一點。然真正受戒──沙彌,此丘(再加菩薩戒),也並不需要太久。不過趁這個 [P402] 時候,教導一些禮拜,穿衣,吃飯,睡覺,行路等日常生活,在形儀上做到整齊,也是很好的。
有人見到中國佛教(不但是臺灣)的衰落,以爲病在傳戒太潦草了。于是發表高論,有以爲至少要叁個月,有以爲要一年,叁年。這些,根本不知道戒律是什麼,傳戒是什麼。受戒,只是在大(僧)衆前,立定誓願,決意受持某類(或沙彌,或比丘等)律儀,經大衆認可。這等于參加黨團,舉行遵守黨規的宣誓儀式。這是重要的,嚴肅的,但並不是繁難的,真正的難在受戒以後。依據佛的製度,受戒以後,立即開始長期的嚴格修學,至少也要五年。這才能陶賢鑄聖,造就龍象。而我們中國,把傳戒看成天大的喜事;等到戒牒到手,誰也問他不到,讓他挂單去,趕經忏去,這才是大毛病。怪不得隆重傳戒,被譏爲粉墨登場,做作一番。
中國佛教會,重視大仙寺的傳戒,起來指導他,使能夠象樣一點,這真是大功德!戒律原是馬虎不得的。爲佛教著想,中國佛教會,以及參加傳戒的大德, [P403] 應該格外慈悲!不但使傳戒合法,還應該負起傳戒以後,怎樣來負起嚴格訓練的應有責任。這才富有意義,這才合法合律。否則,即使如大陸上那樣的辛苦傳戒,也不免被印光大師慨歎爲「濫傳戒」。整興佛教,這確是值得重視的一著。 [P405]
四0、政治經濟等與佛法
──在漢藏教理院座談會說──
大師提出的問題,剛才聽了兩居士所發表的意見,我也有一點感想。佛法是以有情(生命物)爲中心爲出發點的,所以佛法的目的,在使有情認識痛苦而求解脫。因爲佛法的本旨如此,所以佛法完全是爲了要改善人生。有情痛苦的發生,不出叁方面:一是由于自己(身心之間)所引起的。二是由于社會(自他之間)所發生的。叁是由于自然環境(我物之間)給予的。佛法的宗旨,是爲了要解決這些痛苦。但我與自然之間,只要有方法,了解自然物質的原理,就可控製利用而擺脫之,人人可以實驗,像科學所說的。可是人類社會的自他之間,就不會這樣簡單,在某種環境之下,同一的社會關系,社會機構,他贊成,你卻不滿意;過去可以安全,現在就不能控製;從前熱烈的追求他,現在卻厭惡他。社會現 [P406] 象所以不像自然科學的那樣必然,就爲了有人類的精神活動在。故僅只科學是不足以改進社會的。社會的改善,可從適合多數人的要求,用社會組織的共同力去改善他,政治,法律等,都是爲了這一點的。說到身心間的問題,只要肯自我反省,就可以知道比社會糾紛更複雜,更不容易把握。個人的性格,興趣,嗜好,思想,要加改善,是很不容易的。一切宗教,修養,特別是佛教,側重在這一點。從廣義說,要改善現實的人類社會與這叁種都有關,也可說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宗教佛法,都爲了改善有情中心的人間。但如社會不良,沒有合理的製度,那科學會變成賊害社會的東西。現代戰爭,不是受盡了科學的傷害嗎?但這與科學本身無關。進一步,如人類私欲發展,人格墮落,那末任何社會製度,都難于改善社會。多少人假借民意,利用愚民;多少人利用政治,經濟機構,來破壞社會的和平。所以這叁者並重,而改善社會,應從根本的人格思想改善起,這是佛法的立場。而且,科學的進步,不一定是社會的合理與平安。社會的改善,不能擔保你的身心安樂。佛法是從這究竟的觀點出發的。 [P407]
人類的社會組織的好壞,雖有各人的見解不同,但不是不能比較的。大概在國家強盛時,其政策就比較寬容傾向大同;若受到壓迫,在危亡之時,就要強調此較狹隘的國家民族主義。社會的終極,當然是傾向大同,但真正的好壞,我認爲應從人類的共同要求,而更當重視某一時空中的現實需要,從雙方兼顧中去估量其價值。否則,任何製度都不能一定適合,這只是例子。
佛法對于現實社會的改造,可以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兩方面來講。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法不同,它是超越的,不是正面的去從事經濟,政治等活動,它是以有生而到無生,超越社會而得解脫。有人說:這是消極,但消極並不一定與世間就無好處。如小乘聖者,他有偉大的精神修養,有高上的人格,便可以影響社會。如中國的伯夷、叔齊,其精神感召後來的人也很多。然大乘佛法的思想,則完全不同。它以爲生即無生,無生而不離生,故正面的去從事經濟政治等活動,並不妨礙自己的清淨解脫。它要從世間的正業去體驗而得解脫,這種解脫,叫做不思議解脫。這在『華嚴經』裏說得很多。故大乘佛教的思想,對于社會,並不 [P408] 一定要站在旁面,政治、經濟等,在吻合佛教的思想體系下,何嘗不是佛法?因爲它主張世間法即是出世法的原故。總之,佛法一是淨化身心的聲聞教,守住自己的崗位,不失自己的立場,從旁面去影響社會,不去從事正面的經濟等活動;它深刻不能廣及。二是以世間而達到清淨解脫的大乘佛法,可以正面地去從事經濟政治等活動。出家人應以聲聞佛教爲立腳點,而在家佛教徒則可本著大乘佛教的精神,正面的去從事政治經濟等活動。這政治經濟等,就是佛法。(光宗記) [P409]
四一、論「西方不是菩薩所應去的」
覺生月刊「大醒法師紀念特輯」中,有呂君傳述醒法師的遺言說:「西方不是菩薩所應去的」。這對于往生極樂的淨土行者,當然要引起非常的異議。唐湘清居士來函,要我說幾句話。我知道了,確乎是應該說幾句的。但醒法師已經過世,他有沒有說過,我並不知道。
佛法,本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一佛、一經、一咒。佛法是有無邊方便,適應不同的時地情況,不同的根性好樂,而又是圓備衆德以歸趣一極的。從菩薩的根性不同說,有人行而向菩薩行的,有天行而向菩薩行的,有聲聞行而向菩薩行的。有信願增上的,有慈悲增上的,有智慧增上的。龍樹菩薩說:「有菩薩以信(願)精進入佛法,樂集佛功德,生淨土中」。所以修普賢行,發心回向西方淨土,即是信願增上的菩薩,也即是所說的易行道。求生淨土而能發菩提心,怎能說 [P410] 他不是菩薩行?就全部佛法的立場說,如醒法師有這樣的話,是應該修正的。因爲菩薩不一定要生淨土,卻自有要去淨土的菩薩。
然而,即使醒法師有如此說,也不知他的真意何在,本不便照著我的見解去論斷他。依我所知來推論,可能有兩種意義:一、醒法師是偏于慈悲的。從他所表現于外來說,確乎如此。他護教是有熱心的;極希望佛教能多做一些利益社會的事業。他不重信願,不重智證。這句話…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