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是救世之光▪P6

  ..續本文上一頁政人等身得度者,亦現其類而爲說法。隨類應化的方便,是菩薩行中的同事攝。此不獨觀世音有之,如彌勒菩薩偈頌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也就是此意。千手千眼而外,有十八臂觀音,四臂觀音。最一般的,即示現天人莊嚴相的聖觀音。一向有叁十叁觀音的類別,總不外隨機示現而已!

  觀音菩薩的身像,究竟是男是女,一般人總不免這樣的疑問著。其實隨類現身,當然可以有男相,有女相。不過約大菩薩相說,都是大丈夫相。唐代以前的 [P48] 觀音,也總是大丈夫相的。『華嚴經』也說:「勇猛丈夫觀自在」。然而觀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約這個意義說,他的應化,一方面是內在的悲心激發;一方面是那一類的有情苦痛多,菩薩的現身應化就多。觀世音在人類中的應化,現女身的較多,這是有兩個意義的。一、女衆的苦難,從古代以來,一直多過了男人。二、女衆內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和。表現在她們的日常行爲中,即是愛。女衆的心理,慈愛確實超過了男人。如母親對于自己的兒女愛,深重殷切,無微不至;父親對兒女就沒有那樣深重殷切的了。愛,即在私我的黑影中所表現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不免帶點歪曲。慈悲,即愛的無我的擴大。由于女衆內在具有了母親的特性,故以慈悲爲特德的觀世音菩薩,即多應現女身。擴大爲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的人類,一切衆生,都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以觀世音的應現女身,不但爲了女衆受的苦痛多,而就是發揚人間的母愛,使廣大而無私的,成爲菩薩的平等慈悲。所以我們信仰觀世音,應如孩子的敬仰母親一樣。能如此的誠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觀世音菩薩的救護。 [P49]

  觀世音──阿縛盧枳帝濕伐啰,在今日印度教中,也是有人知道的,而且還是女性。所以唐宋以來,觀音像塑爲女相,是有意義與根據的。在海浪滔天生存俄頃的航海生活中,最危險,安全最無把握,即最需要慈悲的救護。所以,觀音在海濱一帶,信仰最深。如印度的觀音道場,在南海;中國方面,江、浙、閩、廣、臺灣,以及南洋的華僑間,觀世音菩薩是唯一的安慰者。中國的普陀山,也在東海中。值得注意的,如臺灣(閩廣等沿海諸省都有)的天後宮,媽祖廟,都與沿海的民衆信仰有關,而且都是現女相的。從人類的宗教學說,慈悲救護的要求,會無意識的現起女相來。西方的一神教,本是反對設像的;而天主教有馬利亞──耶稣的母親像。馬利亞稱爲聖母,傳說中也有種種慈悲救護的神迹,與觀音菩薩一樣。所以在宗教中,這不外乎無限慈悲的崇仰,無限慈悲的表現而已。如從菩薩的示現說,馬利亞還沒有出世以前,觀音的聖德,已是大乘佛教共知的事迹了。這些都可看作觀音的一種應化,特別是今日臺灣所有的天後(媽祖),我們應以觀音的精神去充實他,淨化他。應以天後──媽祖身而得度者,即現天後媽祖身而爲說法。 [P50]

  不過,這裏特別要說到的是:一、一般人崇敬觀世音菩薩,往往多爲功利的交易,如向菩薩許願,如菩薩佑助我,那末我來還願。如:「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等等。這種賄賂式的祈求,即是毫無真實信仰,是非佛法的!信仰觀世音菩薩,向菩薩祈求,應如孩子信仰自己的母親,向母親祈求一樣;絕對信任,真誠親切。只要與兒女有利益,母親是會給予的。我們所祈求的,或是不合理的,或是與我們無益的,菩薩難道也會救助你?二、母親護助兒女,但兒女的光明前程,不是母親的賜予,不是一切依賴母親,而是自己立志向上,努力創造的成果。所以信仰觀世音菩薩,切不可推卸了自己在現實人生中應負的責任,過著事事依賴菩薩的生活,自己不長進,不離惡,不行善,不知歸依叁寶,奉行佛法,顛顛倒倒。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但你自己罪業所障,菩薩也救不了你。所以應仰慕觀音菩薩慈悲救世的精神,奉行佛法,誠切的實行,當然會得到菩薩的救護。在人生的旅程上,若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困難,如不是定業,不是罪有應得,憑著信仰 [P51] 的真誠,自能獲得觀世音不可思議的感應!

  每一大菩薩,表征了一種不同的德性,慈悲即觀音菩薩的德性。我們如果不殺生,而且對一切衆生,能予以普遍的愛護,那末我們的心行,就與觀音的慈悲相應。相應則相感,這即是「同類相感」的道理。所以,我們內心的信仰,要能表現在外表的行動上,現實的行爲,要能與觀音菩薩的慈悲行相應。這才是我們今天對觀音菩薩應有的真正紀念!(唯慈記) [P53]

  

  七、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在今天紀念觀音菩薩的法會中,我想把菩薩的救世悲行,作一簡單的介紹,使我們對菩薩更有深一層的信解。諸位都知道觀音菩薩的手中執有淨瓶與楊枝,淨瓶與楊枝,這是表示了菩薩普救世間的偉大悲行。世間如火宅,衆生心中充滿了熱惱。觀音菩薩時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使在熱惱中的一切有情皆獲清涼。有熱惱煎逼的苦惱衆生,誰不想得到清涼?如愚癡衆生,渴求智慧;體弱多病,希求健康;貧賤衆生,追求富貴;……現實人生的種種缺憾,與內心的種種煩惱,是熱惱的根源。熱惱,如天旱時稻禾需要雨水的灌溉一樣。大家信仰觀音菩薩,即渴求菩薩的甘露水,息滅內心的熱惱。觀音菩薩確有令衆生熱惱變清涼的甘露水,如愚癡衆生,多病衆生,能時時虔誠的禮念觀音,能得菩薩的悲心救護,便能漸增智慧,或體力康健。 [P54]

  可是,人們有一怪現象,即不到苦難當頭,想不起觀音菩薩;就是信仰,也不懇切,也不能真心誠意的接受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爲,有智者決不出此。真正信仰觀音菩薩,不僅是臨時救急,更應重于平時的實踐,在忠實的實踐中,得菩薩的感應,自能解脫現生的苦痛與內心的熱惱。也唯有在平時奉行菩薩的言教,才能增長清淨的功德法財。如信任醫師,就得處處聽醫師的囑咐。若你在病時,信任醫師的診治,一旦病好,就把醫生囑咐的衛生之道──多運動,慎飲食,注意清潔等,完全忘卻,這怎能求得身體的長久健康?不但有了病需要恢複健康,無病時更需要維持健康,促進健康。所以我們在平時,必須遵守醫師的囑咐,注意運動、飲食、清潔等。信仰觀音菩薩,也應重視平時的忠實奉行。若平時的行動,與菩薩的教誨相違;等到身臨苦難,即使得菩薩的救濟,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徹底解決苦痛,常得楊枝甘露的灌灑,常得沒有熱惱的清涼,要在平時忠實奉行菩薩的教導。

  觀音菩薩教化衆生是以身作則的。他自身精進地修大悲行,也教衆生修大悲 [P55] 行;他從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了無量功德,遠離了生死苦惱而得究竟的解脫。我們若依菩薩的言說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脫現生的苦惱,獲得人生的應有福樂。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可成就觀音菩薩的無邊功德,而得無上的解脫。所以,觀音菩薩的大悲法門,是不可思議的。『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參訪觀音,當時他求觀音菩薩的開示;應如何學菩薩行?觀音菩薩直接的對他說:菩薩應學的法門無量無邊,但在這無邊的法門中,我是修學了大悲行解脫門。起初我漸漸地學行大悲,經過長久時間的學習,終于深入了大悲法門廣度衆生,成就無邊的清淨功德,而得無上的解脫。善財!我以大悲法門修菩薩行,一貫的目的,在解除一切衆生的苦痛,救護他,使他們免除怖畏。

  衆生欲得菩薩的護念,無有恐怖,應修學觀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但大悲應如何修學呢?學習大悲的方法極爲簡單。凡見人類的苦痛,不管他與我有什麼關系,都能平等的予以同情,願意他減輕現有的苦惱;如更能平等的同情一切衆生,時時想減輕他們的痛苦,這即是菩薩的悲心。悲心,本來每一個有情都是有的, [P56] 但是衆生的心境狹隘,不能擴大同情成爲菩薩的悲心。從前我還未出家時,記得家姊在某一晚上得病,我聽到姊姊病苦的呻吟聲,心裏也感到非常的苦痛。因不放心姊姊的病,心急不安,不能入眠;可是越是心急,越覺夜長,幹急的等天亮了,好去請醫生。由我對姊姊痛苦的同情,推知他人的同情,如父母見自己的兒女得病,或兒女見父母得病,心裏總有深重的同情,而且著急得很。人人對自己的親人懷有深切同情心,但每不問別人的苦難,甚至親見親聞悲慘淒切的境界,還是若無其事,如此就離去菩薩的大悲義太遠了。世人何以不能擴大同情,成爲菩薩的悲心呢?這因我們無始來就被煩惱所迷惑,爲自私的情見所包圍,所以不能現起平等的悲心來。根據佛法的緣起義說:人與人間的關系很深;常人以爲自己的親屬朋友才有關系,其實,農夫,軍警,商人等……那一界人不與你有深切的關系?你想:若沒有農夫,你那來資養生命的食物?沒有軍警,誰來保障你的生存?沒有商人,誰給你轉運別處急需的一切物品?你這樣一想:整個人類都與你有密切關系,當然全人類是你的同情對象。若再深一層觀察:一切有情都是與 [P57] 你同樣的是具有心識的動物,我與他都是障深業重的苦惱衆生,無始以來都曾有過親密的關系。能作如是觀,自能擴大同情成爲平等自救救他的悲心。

  有人說:我沒有權勢,或沒有財力,如何救人?其實這都不是不能悲恻援助的理由。真正悲心激發,即自己的力量多大,就獻出多大的力量。力量可以有大小,卻不會完全沒有。如見小孩跌落水坑,難道沒有扶起他的力量?再不然,難道沒有呼救的力量?我們如存悲恻拔苦的心腸,決不問有多大力量,只是腳踏實地的隨分隨力的做去。觀音菩薩起初也與我們一樣,但他修學大悲法門,愈修愈深,悲心愈深,功德力愈大,如今觀世音已是將入佛境的大菩薩了,他也還是由凡夫漸漸修成的。若我們能發願生生世世的修大悲法門,當來不也可以成觀音菩薩嗎?大悲是…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