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與禅▪P16

  ..續本文上一頁爲永生,其實生天福報享盡,定力消盡,就要墮落,這是兩個世界的最大 [P129] 差別。

  假使有異教徒對你說:主能救你,天國有什麼好處,西方同天堂差不多呀。 你可簡單地回答他:好是好,但是差一點。你有階級,我們是平等。你們慈悲智 慧功德將永不圓滿,永久不徹底,我們一天一天地學,總可以成佛。你說永生是 靠不住,不過是壽命長一點,福報享盡,還是要墮落的,我們是永不退轉。這些 都是學佛的人應該知道的,信念才會堅定。否則,思想上似是而非的神佛不分, 極容易被神教所同化。(明道記) [P131]

  四、東方淨土發微

  一 引言

  一 講說的動機

  佛教界所熟知的淨土,主要是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西方淨土。在佛 經中,十方都有淨土;而與西方彌陀淨土相對的,有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淨琉璃世 界──東方淨土。關于東方淨土,過去曾說過二次。民國四十叁年秋,在臺北善 導寺講『藥師經』,啓建藥師法會;記錄下來的,有『藥師經講記』。民國四十 七年夏天,在岷尼拉信願寺,爲性願老法師祝壽,又講經一次。有『藥師經開題 』,發表于『海刊』。去年,在臺北慧日講堂,啓建藥師法會。對東方淨土,又 多一層體會。所以,過去雖一再講說,覺得還有再說的必要。 [P132]

  東方淨土,不如西方淨土的專重于死後往生。不但說到死後往生淨土,說到 蒙佛力加被,死後消除惡業,生人天而修學大乘;更特別重視了現生的利益安樂 。這對于大乘菩薩,利益現實人間的精神,有著很好的啓發,故值得一說再說。

  還有,解說這個問題的另一動機,是在最近天主教主辦的恒毅雜志中,有題 爲:「從涅槃方面觀察佛教原義發明初稿」等文,作者杜而未,聽說是人類學( 可能神類學)教授。他以爲:涅槃是月亮神話的演化。以爲印度婆羅門教的涅槃 原義,是依承月亮神話的。以爲佛教的涅槃原義,應該也是這樣。而且說:「釋 迦真正明白涅槃與否,還成問題」。他以這種態度來想象佛教,評論佛教,與人 類學有什麼關系?這只是服役于神(神之奴仆)的,神化了的人類學者的傑作! 所以舉東方淨土的意義,以說明佛教涅槃的真實意義,而不是月亮神話的演化。

  

  二 泛說宗教的意義

  對于宗教,一般人每每是誤解,淺解,故不得不略爲解說。宗教(不僅是佛 [P133] 教),各區域,各時代,各民族,有各式各樣的宗教;盡管不完全相同,但都有 宗教。那麼悠久,那麼廣泛,那麼深入人心的宗教,說他是錯誤,也一定有他的 迷謬根源,不容許我們忽視!何況這還是表達出人生的崇高意義,究極歸趣呢! 過去,曾寫過『我的宗教觀』,發表在『潮音』月刊。現在,從叁點來說:

  一、宗教的(信仰)對象,與人類觸對的境界有關;即人類依于觸對的境界 ,想象爲信仰的對象。我們生活于世間──器世間,地球上,每天都面對蔚藍色 的天空,光輝出沒的太陽與月亮,風雨雷電,山河木石等自然現象;及家庭,部 落,國家──社會的組織形態;還有自己身心的活動。日常觸對這些,在有意無 意中,啓發人類的宗教觀念。這是說:我們觸對的境界中,無論是自然的,社會 的,自我的,都覺到有一番力量,限製(控製)一切,不得不如此,而表現出宇 宙──自然,社會,自身所有的軌律。如太陽和月亮,天天從東方升起,向西方 落下;四季節令,夏去秋來,都有一定的軌律。人類(社會或自身)的一切。也 受有軌範的限定,似乎都不是個人(或大衆)的意志、能力所能決定的、改變的 [P134] (其實,從前認爲不可能的,不可知的,現在很多成爲可知可能了)。這才從自 我意識的想象中,覺得有一(或多)大力者,在主宰一切。所說「自我意識的想 像」,意思是說:照著自我意志的主宰性(自由、支配),想象那觸對境界,有 超越的高高在上,或內在的深深在內,自由自在的(無限或是有限的)支配(或 管理)一切者,這是自古以來的擬人的宗教觀。

  這擬人的宗教對象,究竟是什麼,雖是各說各的,而幾乎誰都感到有或一或 多的大力存在,主宰一切,軌範一切,使一切都非如此不可。這從外界啓發而來 的宗教意識,爲宗教的一大根源。由于環境不同,注意的對象不同,而宗教的信 仰對象,也就不同。如近水的拜水神,住山的拜山神,農村拜土地(社與稷)。 印度是熱帶,毒蛇特別多,所以崇拜蛇神。有的崇拜太陽、月亮、星宿等天體現 象;有的比擬社會,而有城隍、祖先的崇敬;還有崇敬山精、木怪、狐狸等。但 在人類知識進步的過程中,動物等崇拜,逐漸衰落,因爲這都是局部的,過于具 體的。而人類之祖,或世界之主(這是影射專製王國的,現在也逐漸衰退嬗變了 [P135] );以及天空現象,便鑄成更普遍的大神,而成爲更持久的信仰。有以爲這都是 迷信,太陽,木,石,有什麼可崇拜呢?不知道,這不只是崇拜那事物自身,而 是崇拜那一切所以如此,而形成如此的軌律。

  二、宗教不僅受有環境的啓發,更主要的是內在的宗教意欲。人的自身,受 自然的、社會的給與,也就受這些的束縛。有生就有老死,有健康就有疾病,有 友愛就有怨敵,有團結就有分散,有喜樂就有憂苦──非依賴這些不可,而這些 就成爲自己的束縛,不得自在。如有利于人的,引起對外的依賴感,感恩與贊歎 ,想象而成爲善神。反之,如拘束與障礙于人的,即引起畏懼、厭惡,引生對外 的超越感,想象對方爲惡者。人在層層的束縛中,依賴現實,又不滿現實(超現 實的自由意志),引發爲依賴與超越的宗教情緒。無知蒙昧的想法(偏于依賴的 他力),想在信賴天神中,得到離苦得樂,永恒的快樂。不過,在人類知識的進 步中,揭開了神力的虛僞面目;知道從自然、社會、自身去求超脫,去尋求解決 ,而不再是依賴外在的神力。探求一切拘礙,不得自在的根源,發見了根源于自 [P136] 身的愚昧(無明),所引起的思想迷謬,行爲錯誤。因之,宗教的真正意義,是 身心清淨,智慧德性開展,而一切契合于正理。惟有內心的智慧開發,德性高明 ,能力廣大,順從(依賴)宇宙人生的軌律──真理,才能不受環境的限製和束 縛,而超越于現實。這裏面,包含了兩方面:一是自身的徹底完善,一是實現理 想世界(淨土)。這是自我意欲的淨化與完成!在神教中,表現爲神與天國。不 知神是自我意欲的客觀化,想象爲宇宙的主宰(我的定義,就是主宰)。不知理 想國土,要從自身淨化中去實現,並非天神所准備的,也非天神所賜與的。人類 的知識,不斷開發,就逐漸從蒙昧的依賴的宗教,而歸于自身淨化與超脫的宗教 。超脫現實的層層束縛,而達到真平等與自由;約內心說,是智慧、慈悲、能力 的圓成,這一理想,在人類內心,不斷的鼓動,而成爲高尚的宗教傾向。在較高 的宗教中,都如此地顯示出來。而惟有佛教,才徹底而清晰的表達,不再存有蒙 昧的神教氣息。不過,說到內心的淨化,在一般宗教中,有的重智慧,有的重仁 愛;有的重信願,有的重智證;有的重于內心的淨化,有的重視身體的永存:因 [P137] 而成爲各有所重的宗教,片面的不完善的宗教。惟有身心德性的圓滿開發,不落 于偏頗的,才是最圓滿的宗教。

  叁、環境的啓發,內心的向上意欲,還不一定成爲宗教;宗教是有賴于特殊 的經驗。可以說,一切宗教,都有一種特殊經驗爲支柱的。如說鬼,有些人雖沒 有見過,但說起來如此的親切,實由于過去或別人,曾有見鬼的經驗。這可能是 誤會的,也可能是真實的,但憑自己的經驗而宣說起來,充滿了堅定的信心,也 增強了別人的堅信。又如神教徒在禱告或平時,見到耶稣、馬利亞等。信佛的, 念佛的,見到佛與菩薩;參禅的得到悟入的經驗。這些是否正確,並不一定,也 許是見繩疑蛇。但經驗過了的,無論是與不是,在同樣的經驗者來說,那是最真 實的。這些宗教經驗,是邪正淺深不等的。更純正更圓滿的正覺,才能指正淺薄 與似是而非的謬誤!

  總之,宗教是由人類內心的向上意欲,在不同的環境約束下,經各種特殊經 驗而展開。 [P138]

  

  二 東方淨土爲天界的淨化

  一 佛菩薩依德立名

  在這一論題中,首先要說明:宗教一定有崇敬的對象,這不外乎法與人二者 。拿高等宗教來說:法(或稱爲道)是永恒普遍的最高真理──絕對真理。人( 具有人格的)呢?有的是擬人的(有意志的)神,以神爲絕對真理的,如以色列 人信仰的耶和華,回教的阿蘭等。有的是絕對真理(其實是擬人的神)的現化人 間(道成肉身),而表現爲導人歸向于神的身份,如耶稣。這些,都淵源于擬人 的神教。佛教是以人(衆生)身的向上熏修,而體現絕對真理的(肉身成道)。 其中,佛是即人而到達絕對真理的圓滿體現;菩薩(聲聞聖者等)是部分的體現 了真理。所以,佛菩薩的崇仰,好象類似于神或耶稣的崇仰,而實質上完全不同 。佛菩薩的崇仰,是以此爲理想,爲師範,而使自己進向于真理,人人終能達到 [P139] 佛的境地,也就是絕對平等,絕對自由的聖域。

  佛教所崇仰的佛菩薩,都是依德立名的。這或約崇高的聖德立名,以表示佛 菩薩的性格。如彌勒菩薩,是「慈」;常精進菩薩是永恒的向上努力。或者是取 象于自然界,人事界,甚至衆生界的某類可尊的勝德,而立佛菩薩的名字。取象 于自然界的,如須彌相佛,表示佛德的崇高;雷音王佛,表示佛法音聲的感動人 心。取象于人事界的,如藥王佛,表征佛能救治衆生的煩惱業苦──生死重病; 導師菩薩,表示能引導衆生,離險惡而到達…

《淨土與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寶積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