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永生,其实生天福报享尽,定力消尽,就要堕落,这是两个世界的最大 [P129] 差别。
假使有异教徒对你说:主能救你,天国有什么好处,西方同天堂差不多呀。 你可简单地回答他:好是好,但是差一点。你有阶级,我们是平等。你们慈悲智 慧功德将永不圆满,永久不彻底,我们一天一天地学,总可以成佛。你说永生是 靠不住,不过是寿命长一点,福报享尽,还是要堕落的,我们是永不退转。这些 都是学佛的人应该知道的,信念才会坚定。否则,思想上似是而非的神佛不分, 极容易被神教所同化。(明道记) [P131]
四、东方净土发微
一 引言
一 讲说的动机
佛教界所熟知的净土,主要是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西方净土。在佛 经中,十方都有净土;而与西方弥陀净土相对的,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琉璃世 界──东方净土。关于东方净土,过去曾说过二次。民国四十三年秋,在台北善 导寺讲『药师经』,启建药师法会;记录下来的,有『药师经讲记』。民国四十 七年夏天,在岷尼拉信愿寺,为性愿老法师祝寿,又讲经一次。有『药师经开题 』,发表于『海刊』。去年,在台北慧日讲堂,启建药师法会。对东方净土,又 多一层体会。所以,过去虽一再讲说,觉得还有再说的必要。 [P132]
东方净土,不如西方净土的专重于死后往生。不但说到死后往生净土,说到 蒙佛力加被,死后消除恶业,生人天而修学大乘;更特别重视了现生的利益安乐 。这对于大乘菩萨,利益现实人间的精神,有着很好的启发,故值得一说再说。
还有,解说这个问题的另一动机,是在最近天主教主办的恒毅杂志中,有题 为:「从涅槃方面观察佛教原义发明初稿」等文,作者杜而未,听说是人类学( 可能神类学)教授。他以为:涅槃是月亮神话的演化。以为印度婆罗门教的涅槃 原义,是依承月亮神话的。以为佛教的涅槃原义,应该也是这样。而且说:「释 迦真正明白涅槃与否,还成问题」。他以这种态度来想象佛教,评论佛教,与人 类学有什么关系?这只是服役于神(神之奴仆)的,神化了的人类学者的杰作! 所以举东方净土的意义,以说明佛教涅槃的真实意义,而不是月亮神话的演化。
二 泛说宗教的意义
对于宗教,一般人每每是误解,浅解,故不得不略为解说。宗教(不仅是佛 [P133] 教),各区域,各时代,各民族,有各式各样的宗教;尽管不完全相同,但都有 宗教。那么悠久,那么广泛,那么深入人心的宗教,说他是错误,也一定有他的 迷谬根源,不容许我们忽视!何况这还是表达出人生的崇高意义,究极归趣呢! 过去,曾写过『我的宗教观』,发表在『潮音』月刊。现在,从三点来说:
一、宗教的(信仰)对象,与人类触对的境界有关;即人类依于触对的境界 ,想象为信仰的对象。我们生活于世间──器世间,地球上,每天都面对蔚蓝色 的天空,光辉出没的太阳与月亮,风雨雷电,山河木石等自然现象;及家庭,部 落,国家──社会的组织形态;还有自己身心的活动。日常触对这些,在有意无 意中,启发人类的宗教观念。这是说:我们触对的境界中,无论是自然的,社会 的,自我的,都觉到有一番力量,限制(控制)一切,不得不如此,而表现出宇 宙──自然,社会,自身所有的轨律。如太阳和月亮,天天从东方升起,向西方 落下;四季节令,夏去秋来,都有一定的轨律。人类(社会或自身)的一切。也 受有轨范的限定,似乎都不是个人(或大众)的意志、能力所能决定的、改变的 [P134] (其实,从前认为不可能的,不可知的,现在很多成为可知可能了)。这才从自 我意识的想象中,觉得有一(或多)大力者,在主宰一切。所说「自我意识的想 像」,意思是说:照着自我意志的主宰性(自由、支配),想象那触对境界,有 超越的高高在上,或内在的深深在内,自由自在的(无限或是有限的)支配(或 管理)一切者,这是自古以来的拟人的宗教观。
这拟人的宗教对象,究竟是什么,虽是各说各的,而几乎谁都感到有或一或 多的大力存在,主宰一切,轨范一切,使一切都非如此不可。这从外界启发而来 的宗教意识,为宗教的一大根源。由于环境不同,注意的对象不同,而宗教的信 仰对象,也就不同。如近水的拜水神,住山的拜山神,农村拜土地(社与稷)。 印度是热带,毒蛇特别多,所以崇拜蛇神。有的崇拜太阳、月亮、星宿等天体现 象;有的比拟社会,而有城隍、祖先的崇敬;还有崇敬山精、木怪、狐狸等。但 在人类知识进步的过程中,动物等崇拜,逐渐衰落,因为这都是局部的,过于具 体的。而人类之祖,或世界之主(这是影射专制王国的,现在也逐渐衰退嬗变了 [P135] );以及天空现象,便铸成更普遍的大神,而成为更持久的信仰。有以为这都是 迷信,太阳,木,石,有什么可崇拜呢?不知道,这不只是崇拜那事物自身,而 是崇拜那一切所以如此,而形成如此的轨律。
二、宗教不仅受有环境的启发,更主要的是内在的宗教意欲。人的自身,受 自然的、社会的给与,也就受这些的束缚。有生就有老死,有健康就有疾病,有 友爱就有怨敌,有团结就有分散,有喜乐就有忧苦──非依赖这些不可,而这些 就成为自己的束缚,不得自在。如有利于人的,引起对外的依赖感,感恩与赞叹 ,想象而成为善神。反之,如拘束与障碍于人的,即引起畏惧、厌恶,引生对外 的超越感,想象对方为恶者。人在层层的束缚中,依赖现实,又不满现实(超现 实的自由意志),引发为依赖与超越的宗教情绪。无知蒙昧的想法(偏于依赖的 他力),想在信赖天神中,得到离苦得乐,永恒的快乐。不过,在人类知识的进 步中,揭开了神力的虚伪面目;知道从自然、社会、自身去求超脱,去寻求解决 ,而不再是依赖外在的神力。探求一切拘碍,不得自在的根源,发见了根源于自 [P136] 身的愚昧(无明),所引起的思想迷谬,行为错误。因之,宗教的真正意义,是 身心清净,智慧德性开展,而一切契合于正理。惟有内心的智慧开发,德性高明 ,能力广大,顺从(依赖)宇宙人生的轨律──真理,才能不受环境的限制和束 缚,而超越于现实。这里面,包含了两方面:一是自身的彻底完善,一是实现理 想世界(净土)。这是自我意欲的净化与完成!在神教中,表现为神与天国。不 知神是自我意欲的客观化,想象为宇宙的主宰(我的定义,就是主宰)。不知理 想国土,要从自身净化中去实现,并非天神所准备的,也非天神所赐与的。人类 的知识,不断开发,就逐渐从蒙昧的依赖的宗教,而归于自身净化与超脱的宗教 。超脱现实的层层束缚,而达到真平等与自由;约内心说,是智慧、慈悲、能力 的圆成,这一理想,在人类内心,不断的鼓动,而成为高尚的宗教倾向。在较高 的宗教中,都如此地显示出来。而惟有佛教,才彻底而清晰的表达,不再存有蒙 昧的神教气息。不过,说到内心的净化,在一般宗教中,有的重智慧,有的重仁 爱;有的重信愿,有的重智证;有的重于内心的净化,有的重视身体的永存:因 [P137] 而成为各有所重的宗教,片面的不完善的宗教。惟有身心德性的圆满开发,不落 于偏颇的,才是最圆满的宗教。
三、环境的启发,内心的向上意欲,还不一定成为宗教;宗教是有赖于特殊 的经验。可以说,一切宗教,都有一种特殊经验为支柱的。如说鬼,有些人虽没 有见过,但说起来如此的亲切,实由于过去或别人,曾有见鬼的经验。这可能是 误会的,也可能是真实的,但凭自己的经验而宣说起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也 增强了别人的坚信。又如神教徒在祷告或平时,见到耶稣、马利亚等。信佛的, 念佛的,见到佛与菩萨;参禅的得到悟入的经验。这些是否正确,并不一定,也 许是见绳疑蛇。但经验过了的,无论是与不是,在同样的经验者来说,那是最真 实的。这些宗教经验,是邪正浅深不等的。更纯正更圆满的正觉,才能指正浅薄 与似是而非的谬误!
总之,宗教是由人类内心的向上意欲,在不同的环境约束下,经各种特殊经 验而展开。 [P138]
二 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
一 佛菩萨依德立名
在这一论题中,首先要说明:宗教一定有崇敬的对象,这不外乎法与人二者 。拿高等宗教来说:法(或称为道)是永恒普遍的最高真理──绝对真理。人( 具有人格的)呢?有的是拟人的(有意志的)神,以神为绝对真理的,如以色列 人信仰的耶和华,回教的阿兰等。有的是绝对真理(其实是拟人的神)的现化人 间(道成肉身),而表现为导人归向于神的身份,如耶稣。这些,都渊源于拟人 的神教。佛教是以人(众生)身的向上熏修,而体现绝对真理的(肉身成道)。 其中,佛是即人而到达绝对真理的圆满体现;菩萨(声闻圣者等)是部分的体现 了真理。所以,佛菩萨的崇仰,好象类似于神或耶稣的崇仰,而实质上完全不同 。佛菩萨的崇仰,是以此为理想,为师范,而使自己进向于真理,人人终能达到 [P139] 佛的境地,也就是绝对平等,绝对自由的圣域。
佛教所崇仰的佛菩萨,都是依德立名的。这或约崇高的圣德立名,以表示佛 菩萨的性格。如弥勒菩萨,是「慈」;常精进菩萨是永恒的向上努力。或者是取 象于自然界,人事界,甚至众生界的某类可尊的胜德,而立佛菩萨的名字。取象 于自然界的,如须弥相佛,表示佛德的崇高;雷音王佛,表示佛法音声的感动人 心。取象于人事界的,如药王佛,表征佛能救治众生的烦恼业苦──生死重病; 导师菩萨,表示能引导众生,离险恶而到达…
《净土与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