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目的。取象于众生界的,如香象菩萨 ,狮子吼菩萨等。其中,依天界而立名的,如雷音,电德,日光,月光等,更类 似于神教,而实质不同。可以说,这是顺应神教的天界而立名,既能显示天神信 仰的究极意义,也能净化神界的迷谬,而表彰佛菩萨的特德。
二 天与觉者
东方净土,是以天界为蓝图的。这是顺应众生的天界信仰,而表现佛菩萨的 [P140] 圣德。印度所说的天,原语为提婆,译义为光明。无论白天晚上,所见的太阳、 月亮、星星等光明,都是从天空照耀下来的。仰首远望,天就是光明体。一般人 就从天空的光明,而拟想为神。所以,印度的天,与神的意义相近。提婆(天) 是光明喜乐,相对的地下──地狱,就是黑暗苦痛。在佛教中,崇敬的圣者,不 是神教徒所想象的神,而是佛、菩萨、声闻等。圣者有无量的清净功德,而特性 是觉,慧。断烦恼,证真理,是由般若(慧)的现证,而般若也称为明。与般若 相对的,就是无明(黑暗)。如佛陀,意义是觉者。菩萨,是有菩提(觉)分的 众生。缘觉与声闻圣者,也是得三菩提(正觉)的。三乘圣者,都是觉者,明者 。所觉证的,是法性(也叫真如、空性、法界)。法性是本性清净,由慧光而觉 证;也由于清净法性,而显现般若的慧光。所以,真如法性,也称为性天,第一 义天。如『涅槃经』五行中的天行,就是圣者正觉的大行。圣者的觉,与天神的 明,有着类似性(所以『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等,大菩萨每示现天神)。天 的特性是光明,常人就从光明而想象天神。圣者,觉证法性清净(或称心清净性 [P141] 、心光明性)而显现慧光,佛就依世俗天界的现象,扫除神教的拟想,而表征慧 证真理的圣者。
东方净土的佛,名琉璃光佛。琉璃──毗琉璃,译为远山宝,是青色宝。在 小世界中间,有最高的须弥山,四面是四宝所成的。南面是毗琉璃宝所成,所以 我们──南阎浮提的众生,仰望虚空,见有青色。青天,就是须弥山的琉璃宝光 ,反射于虚空所致。东方净土,以此世俗共知蔚蓝色的天空,表现佛的德性,而 名为毗琉璃光。
每一佛出世,都有二大弟子,助扬佛化。如释迦佛有舍利弗与目犍连;毗卢 遮那佛,有文殊与普贤二大士;阿弥陀佛有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现在东方净土 ,琉璃光佛也有二大菩萨──日光遍照、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 首」。这显然是取譬于天空的太阳和月亮。天界的一切光明中,日月是最大的, 一向为人类崇拜的对象。佛的左右胁侍,就依此立名,为一切菩萨的上首。在我 国丛林中,中秋晚上,都传有礼拜月光遍照菩萨的习俗。日与月的光,对人类来 [P142] 说,特性是不同的。太阳的光明,是热烈的,给人以温暖,生命力的鼓舞;在佛 法中,每用日光来表示智慧。月亮的光明,是温柔的,清凉的,使人在黑夜中消 除恐怖。尤其是热带,炎热不堪,一到月亮东升,清风徐来,真是能除热恼而得 舒畅的。在佛法中,月亮也每用来表示慈悲,安慰众生。这是以天界的日月光辉 ,表现二大菩萨的德性。
东方净土中,除二大菩萨外。还有八大菩萨,如说:「文殊师利菩萨,观世 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 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据经上说:欲生西方净土而还不能决 定的,八大菩萨能引导他,使得往生净土。为什么东方净土,只有八位菩萨,不 是七位,也不是九位呢?这应该是取法于天界的。原来以太阳系为中心的行星, 有九(从前说八大行星,后又发现了冥王星,故共为九大行星):水星、金星、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我国所说的五星,也离不 了这些。现在,对此世界(地球)而说东方净土,所以除地球不论,还有八大行 [P143] 星于天界运行。换言之,除日月外,还有八大明星,与我们这个世界,关系极为 密切。依此,所以除二大菩萨,还有八大菩萨,护持东方净土。「八大菩萨乘空 而来」,是怎样明白的说破这一点。
此外,还有十二药叉大将──宫毗罗、伐折罗、迷企罗、安底罗、頞!1桭罗、 珊底罗、因达罗、波夷罗、摩虎罗、真达罗、招杜罗、毗羯罗。每一位药叉大将 ,又各有七千眷属,共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表示一切的一切。如一切烦恼是 八万四千,一切法门也称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从天界来说,八万四千眷属,即一 切的小星星、小光明。小星的领导者──十二药叉呢?中国与印度,都有十二辰 说,配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西方,名十二宫。在地球绕日旋转的运 动中,转动的范围内,名黄道带;黄道带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十二辰,四方各 有三个。不论是西方或印度,都以畜生来称呼这十二。这一世俗的星辰说,在佛 法中,就如『大集经』「虚空目分」所说:有十二位菩萨,在四方的山里修慈、 都现畜生相──南方是蛇、马、羊,西方是鸡、猴、犬,北方是猪、鼠、牛,东 [P144] 方是龙、象、狮。这与中国传说的十二生肖,仅狮与虎的差异而已。十二药叉大 将,便是取象于黄道带中的十二星;而每一药叉大将,统领七千眷属,共八万四 千,无疑为一切小星了。这一切是光明,也就都是菩萨。
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这是非常明显的。据虚大师说,净土都是天国的净 化,而佛法以佛菩萨化导的净土,与神教的拟想,非常不同。
三 圣性的本质及其显现
圣者的特性,是觉(明),所以约光明的天界,来比喻佛菩萨与净土。但约 天界来表示圣性,推究到圣性的本质,那决不是有限量的日月星星可比拟,而仅 可以无限量的。明净的虚空来比说。在『药师经』中,称佛土为净琉璃世界,称 佛为琉璃光佛;这都是约我们现见的苍空来比说的。佛是称法性而现觉者,如如 如如智,平等不二(人法不二)。约所证法说(常寂光土),称为净琉璃土。约 能证者说(法身),称琉璃光佛。而其实,如智平等的绝待圣性,是超越能所、 [P145] 彼此、数量等概念的。我们坚定的确信,佛所开示的究竟归宿,说为涅槃、法身 。无论涅槃或法身,在相对的名言中,是什么都难以说明的。不得已,只可以虚 空界来比说;也就是唯有虚空性,才能多少使我们领会一些。如佛在『阿含经』 中,说涅槃为:「甚深广大,无量无数,寂灭涅槃」;「甚深广大,无量无数, 永灭」。这是释迦佛开示涅槃的主要句义。如从现实生死的存在(有)与生起( 生)来说,那末涅槃是「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如来若有,若无,若亦有 亦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记说」。因为,这是契入绝对圣性而超越相对界 的。声闻的涅槃,是这样;大乘的法身、涅槃,也是这样。所以『华严经』中说 到佛法身,「唯有虚空为譬喻」。
虚空是什么?姑且不论。一般的看法,虚空是「遍」,不可说在这里那里的 ,是无所在的;要说在,那就是无所不在。是「自在」,因为是无着无碍的。没 有时间性的变化,所以是「常恒」的。没有质量等差别,所以是「无二」的。尤 其是,虚空虽有时为云雾等蒙蔽而现昏相,一旦云消雾散,就显出「明净」。其 [P146] 实,在云雾障蔽时,虚空也还是明净的(这就譬说离垢清净与本性清净)。所以 ,佛典中以此表示法空性(一切法的究竟真性),也以此表示圆满体证(或分证 )这最清净法界者──法身。约绝待空性的本来如此,永久如此,普遍如此说, 叫做「法性、法住、法界」。约体证这法性而成为绝对真理的体现者说,称为法 身。约证入而众苦(不自在)毕竟解脱说,称为涅槃。这是自证方知的;佛也只 能随顺众生的心境,方便善巧地指示,引导我们从离执证真中去体现。由于这是 超越相对性的(非心量境、非言说所及),所以难以宣说,约虚空界来喻说,也 只能多少领会而已。
虚空,不问是实有的,假有的;客观的实在,还是内心的格式,总之、在一 般人及神教徒看来,无量无数,广大甚深,高高在上的苍空,为一切光明,或者 说一切神圣的依处,一切依此而活动显现出来。在没有显现时,似乎存在于空界 的深处,不能说是没有。佛法中,假藉这空界以显示绝对法性,以及圣者证入的 涅槃,小乘与大乘,多少有点差别。从无数无量,广大甚深、寂灭来说,大乘与 [P147] 小乘,完全是一样的。小乘从现象界矛盾苦迫的止息消散,表示圣者证入的涅槃 ,着重于消极的说明。但要说他生死取消了,什么都没有,那是任何学派所不承 认的。只是寂然而止,不再重演生死的流转而已。这样的涅槃,意味着相对的融 入于绝对,不再落入时空而矛盾变化。所以,涅槃是常住的、清净的、安乐的, 可说是离言的妙有。如以虚空界来比说,好象风息云散,显出了空界的本来明净 一样。这仅可以虚空界来拟说,而不能以日,特别是月亮来比说。因为,月是黑 白白黑的反复不已,而涅槃是永恒的稣息。
这样的涅槃,仅是契当于小乘阿罗汉的证境,正确而没有圆满。这样的涅槃 观,容易引起误解,以为现象的生死界,真实的涅槃界,为截然不同的对立物。 这在大乘经论,才充分表达涅槃的圆义。从生死法说,生死的本性,就是涅槃性 ,所以说:「一切法中有安乐性」。这就到达了即事而真,真不碍俗的法界观。 也就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无住涅槃。从法性说(体现法界性的为法身,得无 碍自在为涅槃),法性空中,本有无量的清净功德,只为了迷而不能显现。以修 [P148] 而显发这无边功德;圣德以觉(明)为本,也就是显发无边智光,而有难可思议 的妙用。如以虚空界来比说,虚…
《净土与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