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P11

  ..續本文上一頁報業等;「隨」著這樣的「業」力,而感到來生的果「報」。善業,其報是在「善」趣的人間,天上;惡業,就報在「惡」趣的地獄,傍生,餓鬼。地獄,傍生,餓鬼,人,天,總名爲「五趣」。衆生從無始以來,就隨著業力的善惡,「常」在這五趣中「流轉」,一生一生的延續不已。趣,是趣向,就是隨業而往生的 [P76] 所在;有此五類,所以名五趣。或者加上阿修羅(譯意爲非天)爲六道,道就是趣的別譯。大小乘經論中,或說五趣,或說六趣。阿修羅多住在大海中,爲數不多,所以如攝在鬼趣或傍生趣,就合爲五趣了。流轉即是輪回,這不是說五趣升沈,前生後生,有著一定的次序;是說上升或下墜,轉來轉去,總之不出這五趣的範圍。以今生來說,造作的業,多得難以計算;而過去生中未了的業力,又積壓到現在;真是前業未清,後業又來。這樣的越來越多,如今生死了,那到底那一種業招受後報呢?這是不能確定的,但不出叁大類:1.有「隨重」的:或造作重大的善業;或造作重大的惡業,如五無間業等。業力異常強大,無論意識到,或者沒有意識到,重業一直占有優越的地位。一到臨命終時,或見地獄,或見天堂,那就是『業相現前』,是上升或下墜的征兆。接著,或善或惡的重業,起用而決定招感未來的果報。2.「或」有「隨習」的:既沒有重惡,也沒有大善,平平的過了一生。在這一生中,雖無顯著的重業,但所作的善惡業,在不斷的造作狀態下,對于某類善業或惡業,養成一種習慣性, [P77] 這也就很有力量了。到了臨命終時,那種慣習了的業力,自然起用而決定招感來生的果報。從前,大名長者問佛:我平時念佛,不失正念。可是,有時在十字街頭,人又多,象馬又多,連念佛的正念也忘了。我想,那時候如不幸而身死,不知道會不會墮落?佛告訴他說:不會墮落的。你平時念佛,養成向佛的善習,即使失去正念而死,還是會上升的。因爲業力強大,不一定與心相應的。如大樹傾向東南而長大的,一旦鋸斷了,自然會向東南倒的(6)。所以止惡行善,能造作重大的善業,當然很好;最要緊的,還是平時修行,養成善業的習性,臨終自然會因業力而向上。3.「或」有「隨憶念」的:生前沒有重善大惡,也不曾造作習慣性的善惡業,到臨命終時,恍恍惚惚,大有不知何往的情形。到末後,如忽而憶念善行,就引發善業而感上升人天的果報。如忽而憶念生前的惡行,就能引發惡業而墮落。對這種人,臨命終時的憶念,非常重要。所以當人臨終時,最好能爲他說法,爲他念佛,說起他生前的善行,讓他憶念善行,引發善業來感果。淨土宗的臨終助念,也就是這一道理,不過,這是隨憶 [P78] 念的,如隨重,隨習的衆生,到臨命終時,業力最大──如重業與習業是惡的,那就很難使他憶念叁寶,或施戒等功德了。學佛修行,到底平時要緊!

  衆生在生死中,是不得自在的,聽「由業」力擺布。現在的生命,經過了死亡階段,就轉而開始一新的生命──「往後有」。這樣的死而又生,前生與後世之間,不一不異,不斷不常的延續,確是甚深而不容易明見的。由業感報,死生相續,在聖者是毫無疑問的。特別是得了天眼通(外道也能得到,所以外道也有多少信解業報的前生後世),對這是看得明白不過。可是一般凡夫,沒有清淨智,對于生前死後,不免黑漆一團,什麼也不知道。雖有極少數的不昧前因,能知道前生,也被庸俗的唯物論者所抹煞。所以最好是依佛法修學,得清淨智,發天眼通,去親自證實這一問題。此外,惟有仰信如來的教說,及從推理去信解了。

  教理的說明,初學還是不容易,現在姑且舉一「薪盡火相傳」的比喻來說明。莊子說:『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7)。廬山遠公大師,就曾引用來比喻 [P79] 死生相續的道理。如前薪燃燒發光,等到薪盡火息時,又延燒到另一薪,火又旺盛起來。前薪不是後薪,後火也不是前火,而後火不能不說由于前薪的火而來。這等于說,前生的生命活動停止時,又展開一新的生命;前生不是後世,而後世確是依前生的業力而來。然而從死到生,時間與空間,都可能有距離的,所以死後生前的如何延續,還是需要解說的。依佛法的深義說,身心活動,顯現爲生命的形態。當死亡時,身心剎那滅去,顯著的身心活動(現在的)停頓了,然而過去了的身心活動不是沒有,這就是『業滅過去,功能不失』(這不妨說是生命的潛在)。等到因緣成熟時,過去的業力,就引發一新的身心活動,開始一新的生命。現在再以薪火相傳來比喻:火燒物時,發爲熊熊的火光,這如生命的顯現活動。等到燒完了,發光的火焰沒有了,這等于一期生命的結束,死亡。火息了,熱灰也似乎冷了,如遇到易燃的對象,加上微風的吹拂,又會『死灰複然』起來,又重新發出熊熊的火光。這等于因緣和合時,過去的業力,又會引發一新的生命。死灰複然的火光,不是前火,而與前火有著不 [P80] 可分離的關系;這如後生不是前生,而後生與前生的行業有關。從前火到後火,時間上可以有一間隔,這如後生與前生間,時間與空間,都不妨有距離的。不過,這到底是比喻而已。如約佛法來說,過去了的業力,在如幻的法性空中,本不可說有時空的間隔,只要因緣和合(如人生,要有父精母血的和合等),就能在另一時間,另一空間,忽然的引發一新生命──身心活動的又一新開始。

  

  戊四: 生死常相續,聖者得解脫,凡聖縛脫異,深信勿疑惑。

  四、正見有凡夫,有聖人。能正見有善惡,業報,前生後世,雖然是難得的,但如不信聖者解脫的自在境地,那人生可真苦了!五趣流轉,生死死生,一直這樣的升沈下去,這幕演不完的人生悲劇,如何得了!人生,決不是這樣無希望的;確信聖者的自在解脫,才能向上邁進,沖破黑暗而開拓無邊的光明。所以還要正見有凡夫,有聖人。

  衆生無始以來,「生死」死生,「常」在五趣中「相續」流轉,這是一般 [P81] 的凡夫。經修行而得證的「聖者」,能「得」到生死的「解脫」。怎樣才算是聖者?凡能現起無漏淨智,體證法性──一切法的真如,就是聖人(勿與世間的假名聖者相混)。聖人也有好多階位,但與凡夫的根本不同點,就在乎有淨智,證真理。什麼叫解脫?解是解除,脫是開脫。衆生在生死中,不得自在,如在羅網中被系縛了一樣。聖者得了淨智,就斷去生死根本的煩惱,這才從生死得解脫,得大自在,得真安樂。

  凡夫與聖者,本來同樣的報得『有識之身』。只因凡夫愚癡──以無明爲主,這才系縛在生死中,不得自在。聖人因修持而得淨智──以般若爲主,這才解脫生死的系縛。這一「凡聖,縛(解)脫」的差「異」,一定要「深」切「信」受,切「勿」存絲毫「疑惑」。因爲能信,就知道有聖者,有解脫;也能信聖者有真智慧,大能力;對于聖者的功德,如叁明,六通,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佛不共法等,都能信受。能這樣,就是奉行人天乘法門,現時還不能進求出世解脫的佛法,也能漸漸養成出世法種。否則,聖者與聖者的一切功德 [P82] ,都不信了;這不但誹毀事實,熏成邪法種子,也障礙了自身的進修。有些人自作聰明,以凡夫的知見來衡量一切,覺得自己不是聖者,沒有淨智,沒有神通,人就不過如此,那裏會有聖者呢?這種人的愚癡,真是可憐極了。如同樣的用粘土做成的瓶子,沒有經過火的鍛煉,遇水要化,風吹日曬會分裂破壞。如經過火的鍛煉,成爲磁瓶,遇水不會化,風吹日曬也不會裂了。世間粗事,經過鍛煉,還大大不同,何況自稱『萬物之靈』的人呢!難道依法修行,經般若智火的熏煉,還是凡夫那樣的嗎?凡夫與聖人的存在,一定要從深切信解中,引發堅定的正見。──上來,說明世間正見的主要內容,爲修學佛法者所必不可缺的見地。

  

  丙二

  丁一: 流轉五趣中,身心多苦迫。

  衆生在「流轉五趣」之「中」,實在不大理想,「身心」方面,常受很「多」的「苦迫」。不過從大苦而到小苦,也會覺得輕松而舒適得多。叁惡道苦多,不消多說;人間,也是『不如意事常十九』;諸天享福,也還有憂苦,尤 [P83] 其是一旦命終,自己知道要墮落時,那真是說不出來的憂苦呢!

  

  丁二

  戊一

  己一

  庚一: 大地獄極熱,近邊遍遊曆,八寒及孤獨,是諸苦中極。

  先說地獄趣苦。地獄,梵語捺洛迦,是苦處的意思。地獄分四類,共爲十八地獄。一、主要而根本的,是八「大地獄」;由于猛火的燒然,受著「極熱」的苦迫,所以也叫八熱地獄。依經論說:八大地獄,在此地層底下;地球中心,確是充滿烈火的。如有時火山裂口,就會噴出火來。佛經與基督教的舊約,都有大地裂開,陷身地獄的記載,所以八熱地獄,決在地下──地球中心無疑。有人懷疑:這樣的火熱,怎會有生命存在呢?不知道,衆生業力不可思議!有的入水而死,有的卻要在水裏才能生活。有的埋在土裏會死,有的一直生長在土裏。衆生不可思議,切勿專憑自己的生理情形去推想一切。八大地獄是:等活,黑繩,衆合,號叫,大號叫,炎熱,極熱,無間。這些地獄,有二種特點:一、都受著猛火的焚燒,及爲烈火燒熱了銅鐵(近于岩漿)所迫害。鐵地,鐵室,鐵!B魇,鐵槽,鐵山,鐵繩,鐵刀,鐵鍱,鐵椎,鐵串,鐵炭,鐵釘 [P84] ,鐵鉗,鐵丸,這些火熱的銅鐵,種種的方式來苦迫罪人。二、身體又大,壽命又長(無間地獄壽長一中劫),所以地獄的最苦痛事,不是求生不得,而是求死不能,在業力沒有盡以前,怎麼也死不了,燒成灰也要活轉來。地心深處的無間(梵語阿鼻)地獄,猛火燒然,苦痛的迫身,連一絲毫的間斷都沒有,這是罪大惡極的受報處。

  二、「近邊」地獄,也叫遊增地獄。這…

《成佛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觀論頌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