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掌變成翻掌)。所以改變相貌的關鍵是心態要變一下。
也就是,我們改變相貌,唯一是在心上轉。心一轉,相隨著就産生同類變化。內心有謙德,就現謙虛的相;內心有恭敬的德,就現恭敬的相;內心有慈愛的德,就現慈愛的相……相反,內心傲慢、不恭敬、凶狠、冷漠,也會立即表現出同類的醜陋相貌。總之,一切相貌隨心轉、隨心變。
醜女改容的公案:
《賢愚經》上有個公案,是講波斯匿王的摩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叫做金剛,長相極爲醜陋,皮膚像駱駝皮那樣粗糙,頭發又粗又硬如同馬尾。
國王把她養育長大之後,找了一個貧寒子弟做她的丈夫,然後爲他們建造舍宅,從裏到外有七重門關著。
國王囑咐女婿:“在你外出的時候,要自己帶好鑰匙,開關由你,不要讓我女兒出門見人。”
金剛女內心苦惱,她自責說:“我造了什麼罪業,被丈夫厭惡,每天都關在黑屋裏不見天日。”她又想:現在佛在世上利益衆生,凡是受苦受難的人都能得到救度。于是就以至誠心遙禮世尊,心裏說:“唯願世尊慈悲我,降臨在我面前,給我教導。”
由于金剛女內心精誠,佛知道她的心願,就顯現在她前面,現出绀青色的頭發讓她看到。
金剛女擡頭看見佛頭發的相,更加歡喜。由于歡喜恭敬達到了極深的程度,這時她的頭發自然變得又細又軟,像绀青色那樣。
佛又現出面輪,金剛女見到之後,心裏歡喜,她的面貌也頓時端莊起來,惡相、粗皮自然消失。
佛又顯現半身相,齊腰以上,金色耀眼,金剛女見到佛身,歡喜心更深。因爲歡喜的緣故,惡相頓時消失,身體顯現得像天女那樣端正。
佛憐愍她,現出全身相,金剛女目不轉睛地看著佛身,控製不住內心的喜悅。這時候她全身都變得端正,原來的醜相完全消盡,顯現出舉世少有的美貌。
公案中金剛女的容貌得到改變的原因是她對佛陀生起了至誠恭敬的心。這裏關鍵要體會到身體的相貌只是一刹那的現象,而且它一刹那就滅了。這樣就知道它是變的相,一配上心態,就出現相應的差別相。
大的方向上要懂得,只要是善心的狀態,相就往好的方面發展;只要是惡心的狀態,相就從壞的方面發展。
金剛女在佛的加持下生起了極深的歡喜心,這個歡喜心深到當時就能完全轉相的程度。
我們最重要就是安住在愛心的狀態當中,在慈心當中心理是清淨、純正的,心態是平和的,性格是和善的,心胸是開朗的。古人說“誠于中,形于外”,內在真誠、恭敬、善良,自然有非常莊嚴的表相:眼睛明亮、聲音柔和、儀表端莊、容光煥發。有這樣的相貌,別人和你交往時,會感到親切、安祥、甯靜,時時受你的善心加持,你也能感動所有和你有緣的人,得到大家的喜愛和支持。所以,從根本上來說,不必要做任何外在的美容,有一顆慈愛心,就有最好的容貌,而且,也不需要用什麼長生不老的特效藥,慈愛就能讓你青春永駐、延年益壽。
功名隨心轉
我們抉擇了身心世界的刹那性,就是抉擇到一切由因緣造作的有爲法都是刹那滅的體性。回到具體的現象上來,像功名、富貴、壽命,都是有爲法,都是身心刹那性的顯現。以功名來說,功名是以因緣造作的有爲法,刹那生滅,所以沒有一成不變的功名,而且它隨著不同因緣會産生增減變化。怎樣變呢?就是造惡削減功名,行善增長功名。
古代有個叫丁湜的人,相士看他能大魁天下(就是會做狀元),後來再遇相士時,相士大驚說:“你做了什麼事,功名已經奪去了。”
丁湜想起曾經用方法拉人來賭錢,贏了六百萬,就告訴相士實情。相士說:“你造這個惡業,把功名都削掉了。”
丁湜很後悔,急忙還掉所贏的錢來作贖罪,結果勉強落到了榜尾。
從這個公案,我們知道,功名是有爲法,它是可以創造也可以削減的。爲什麼是有爲法?因爲它是福德因緣的産物。創造相應的因緣,才會得到;沒有因緣,單單空想也不會産生;前面有因緣,後來造了惡業,也會立即變化。功名是刹那滅的法,它沒有常住、沒有實質,就看你積聚什麼因緣。丁湜造了惡業,狀元功名完全消盡。
《壽康寶鑒》上講有個李登十八歲考上解元(省級考試第一名),後來到五十歲都一直沒考取,他就到一位法師那裏去請問原因。
法師代他祈禱文昌帝君(帝君專管人間的科舉功名),帝君叫官吏檢查善惡記錄薄,上面寫著,在李登降生時,天帝賜給玉印,他18歲中解元,19歲中狀元,52歲做宰相。因爲他考中解元後,想調戲鄰居的女兒,事情沒有得手,他又誣告鄰居,把他關起來,他因此而錄取推遲十年,功名降低到二甲。
後來又因爲侵占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又推遲十年,功名降爲叁甲。再後來,在長安旅店奸淫了良家婦女,又推遲十年。現在又強暴鄰居的女兒,做了很多惡事還不知悔改,他的福祿已經消盡了,死期就快到來。
法師把情況轉告他,李登在慚愧、悔恨的心態中死去。
李登的一生,就是一步步墮落下去的。隨著他不斷造惡,他的功名也不斷削減,最後完全消盡。
其實,我們這個五蘊身心是刹那滅的現象,刹那刹那都在發生變化,隨著自己的起心動念、造作行動,在福德上時時有加減乘除,如果在惡心惡行上造多了,變異積累到一定程度,大的變相就會顯現。所以人是會變的,上半生是大官的命,下半生會成乞丐;或者上半生是出家人,下半生會成在家人,都是無常的表現。
河南潘解元跟兩個朋友到省裏參加鄉試。旅店有個相士,偷偷告訴那兩個朋友說:“潘君會有大難,你們趕快避開他。”
兩個朋友對潘說房屋太小住不下,然後每人送給他二金,讓他另外去找房子住。他就借住到一個小店裏。
到晚上,他走到河邊,看見一個婦女要跳河自殺,就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說:“我丈夫買棉花織布,積了很多匹。丈夫出門之後,我賣了得到四金,沒想到是假銀子。丈夫回來一定會責難我,所以我才尋死。”
潘君急忙從袖子裏拿出四金錢送給她,回到旅店,因爲沒有住宿的錢,店主罵著把他趕出來,他只好借宿在一所寺廟裏。
寺廟有個僧人在當天晚上夢到很多神打鼓、吹號降下來。有一個神說:“錄取名單已經定了,原定的解元最近做了損德的事,他已經被除名,還沒有人代替。”
另一位神說:“這寺廟裏的潘生可以。”
又有神說:“他的命相該遭受橫死,怎麼可以作解元?”
那位神就用兩手摸了摸潘的面容說:“你看看,這不是中解元的相嗎?”
僧人心裏記住了這個夢,很好地款待潘君。考試結束了,潘君到兩位朋友那裏表示感謝。相士一看他,大驚說:“你作了什麼陰德,變成這種非凡的相,現在你超出衆人,是第一名了。”到發榜時,果然如此。
公案裏,潘君本來沒有功名,後該遭受橫死。這是一種過去業力所造成的結果,但我們不能看死了,雖然沒有新的因緣和合時,會按原來的結果顯現,但是有很強的善業,就可以轉變。爲什麼呢?就是因爲它是刹那性的有爲法,加上新的因素,不可能不變化。
懂得一切有爲法都只是緣起生的刹那法之後,對于人生方方面面的問題,都可以得到正確的認識。心裏也會明確,只要在世間,現世或者來世的顯現,都只是一刹那緣起的現象,一刹那一刹那相續下去,就叫做身心相續。我們要想自己好,確實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行善積德、改過自新,這是唯一的路,除此之外,再沒有其它。
2、心無常
以下從“心法所攝”到“次第出現”是抉擇心識的刹那性,有兩方面的理由:一、臨時變異故;二、因緣不同致使果有遷變故。
【心法所攝的叁界一切心、心所,無論産生同類相續如定心,抑或不同類種種散亂心如欲界識,種種不同,臨時速疾産生而遷變,】
叁界的心、心所歸納成兩類,就是同類相續和不同類散亂心。同類是指前後心識的種類相同,比如上界定心在一段時期心識前後的相狀相似,叫做同類相續。所謂不同類,就是前後心識的種類不同,比如欲界心識變化快,高興過後是低沈,緊張過後是輕松,貪心過後是嗔心,一時冷一時熱、一時甜一時辣、一時睡一時醒、一時見這種色法一時聽那種聲音、一時說話一時沈默、一時禮拜一時念誦,總之心識前後的所緣或狀態各不相同。用比喻來說,同類相續像高山,前後顯現的相狀種類相同;不同類散亂心像浮雲,不斷地變換。
不論同類或不同類的心,到了臨界點上,忽然間就變了。在這方面,不同類心的臨時遷變,處處可見,容易理解。同類相續怎麼臨時遷變呢?比如上界天心識在長劫中安住,但是到引業窮盡時,忽然出定,心識現行,墮入下界,這是臨時速疾遷變的例子。由“心識臨時遷變”可推出心識是刹那滅的法。
【具有從等無間緣、所緣緣等四緣的種種不同因中而遷變,】
等無間緣等四緣是指生識的四種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和因緣。下面依次解釋:
等無間緣指心和心所是無間隔地次第顯現,前刹那心才滅,後刹那心就生起了,前刹那心就是後刹那心的等無間緣。單單排除阿羅漢入滅盡定的前刹那心識,因爲在它之後心和心所就不現行了,所以不能把它安立爲等無間緣。
所緣緣就是能使心識生成境相的所緣境,如緣聲音、色法等境生起心識,聲音、色法等叫做所緣緣。
增上緣是指那些對于生果能增強勢力的因緣。比如,眼根對生起自果眼識能增加效力,眼根就是産生眼識的增上緣,依此類推,五根是産生五識的增上緣。
因緣是總說,上面叁種緣和叁種緣中沒有包括的方面,統稱爲因緣。比如,由貪心生嗔心,前面的貪心是後來生嗔的因緣,由欲界的善心生起色界的定心,由計此山的心念生起計彼山的心念等等,都歸在因緣當中。
【應知叁界所攝的不同類出生時,以及某處出生之後,在各自尚未圓滿壽量之間,有無分刹那之流生滅次第出現。】
以欲界、色界、無色界所攝的種種不同生類,胎…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