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等等,不論是哪一種,都沒有永恒的常住和暫時一段的常住,而是依次第刹那刹那地顯現。
《大寶積經》說:“心如河流,生滅不住;心如燈光,因緣所起;心如擊電,剎那不住。”分別心如河流,前面的心過去了,後面的心又生了,生生滅滅的,根本沒有常住的體性。分別心又像燈光,油和燈芯和合生起的刹那燈光,沒有常住的體性,由種種因緣和合而産生的分別心,也只是一種忽爾的顯現。分別心又像空中的閃電,現一下就沒有了,連一刹那都不安住。大家要知道,正當一念現前的時候,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只有當下一念,而且過後就無影無蹤,這就是分別心的刹那無常。
《大智度論》中說:“有爲法中,心的無常最容易了知。”心的無常最容易了知,是因爲分別心是取相的心,相轉變,心就轉變。比如,色法從青變到黃,眼識就從取青色變成取黃色;聲音從大變到小,耳識就從取大聲變到取小聲;溫度從高變到低,身識就從取熱變成取冷,所以分別心的變異非常明顯,很容易觀察到。另外就是用心了解心是最直接、最容易的,中間不隔一點點,一反觀就知道。所以,不像了解器世界和身體的無常,自己分別心的無常最容易了知,以這個原因,四念住中的第叁念住是觀心無常。
本論前面有一句說:“實際上,無論外在無情器世界,抑或內在根身、心所攝的心王、心所,一切都像流水、燈焰般,是刹那生滅的。”我們抉擇到這裏,就算以理證成了這個結論。
記得前面講過,有爲法中有流水、燈焰這樣的法,公開顯示刹那生滅。在學細無常之前,我們做夢也想不到鋼鐵、高山乃至無量無邊的有爲法完全和河流、燈焰一樣,現在抉擇下來,根身、器界、心王、心所,無一例外,都是和流水、燈焰一樣的刹那滅的法。
大家熟悉《論語》裏的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確實,一切有爲法都是像河流一樣遷流不住。在西藏有這樣的傳說,有一次阿底峽尊者走到水岸邊,尊者說:“水淅淅流,修無常很便利。”說完尊者就作修持。我想:尊者是在修叁界刹那滅的細無常吧!
大家按上面的思路觀察器情內外的刹那性,真正作了觀察,再溫習以前學過的無常教言,就會發現那些語言是那麼親切、明顯。比如《大遊戲經》中說:“叁有無常如秋雲,衆生生死等觀戲,衆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佛說了“秋雲”、“觀戲”、“閃電”、“瀑布”四個比喻,思維了細無常,才知道這些比喻的落點在哪裏,不然心裏始終覺得身心世界和浮雲、閃電相差懸殊。《廣論》中有一句說:“若能略爲向內思維,一切外物無不是顯示無常。”懂得觀察無常的方法,試試看,一切外在事物是不是在顯示無常呢?大恩上師的《無常道歌》也說:“若能觀想一切內外法,乃爲指示壽命無常書。”金剛句內涵深廣,沒有詳細觀察過細無常是很難領會的。很多人當初學時一晃而過,心裏沒什麼定解。現在再看字字句句都是谛實之語,大千世界確實是顯示壽命無常的如海經卷,處處都演唱“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學好了細無常能産生很大的作用,能領會身心世界處處在透露刹那性,這不是只局限在書本上觀無常,書本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而大千世界的演說無常法是塵說、刹說、熾然說、無間說、時時說、處處說,自然的無常道歌無邊無際,盡宇宙時空,哪裏不在顯示無常呢?
那天,我念誦全知麥彭仁波切的《開顯解脫道》,念到修無常的儀軌時,一上來就是“諸行無常像閃電一樣動搖,不論器情何者都是壞滅法。”我當時想,觀無常要落在觀一切有爲法是刹那滅這一要點上。所以,必須如理如量地聞思,才能相應殊勝的儀軌作觀修,不然,要點都不知落在哪裏,怎麼觀修呢?(我再往下看,在第叁修法“修輪回苦”的儀軌中,前叁句每一句指點一種苦的相狀,第一句修苦苦,第二句修壞苦,第叁句修行苦。如果對有漏皆苦的法義不通達,怎麼觀修呢?教理不通,根本就無法下手。所以要想使自己的實修有質量,就要注重聽聞和思維,不然是很難有實質性的進展的。)
問:如果有爲法都是刹那滅,那應該像油燈那樣,一看就知道它在刹那遷變,爲什麼很多有爲法用根識再怎麼觀察,也無法了知它是無常呢?
答:我們要辨明“有”和“知”的關系,“有”和“知”配成兩句,就是“有而知”“有而不知”。“不知道”不等于“沒有”,“有”也不等于“現在能知道”。由世間人的見沒有能知道一類有爲法的刹那性,並不證明有爲法中一類是刹那性、另一類是非刹那性。
問:爲什麼油燈一看便知是刹那性,而其它很多法再怎樣看也不知是刹那性呢?
答:雖然這兩類法都同樣是刹那性,但閃電、浮雲、瀑布、燈焰、流水這類法,在顯現時前後是不同的顯現,所以容易知道這是刹那無常;而像高山、大樓、橋梁、磐石這類法,前後的顯現極其相似,由同類相狀不斷顯現爲迷亂因緣,使心識錯亂,生起這些是常住的顛倒想,以顛倒想的障礙就不知道是刹那性。
總之,要辨明在什麼上有差別,在什麼上無差別。所謂有差別,就是刹那性的法有兩類,一類前後的顯現明顯不同,另一類前後的顯現非常相似,面對這兩類法,凡夫心識有知道刹那性和不知道刹那性的差別(能境識有知和不知的差別)。所謂無差別,就是有爲法自身何時也不可能是非刹那性,何時也不是常住而存在(有爲法在刹那性上無差別)。
問:對于凡夫的心識,佛法是如何定性的呢?
答:佛法認爲凡夫識是一種顛倒識,也就是,凡夫具有迷亂的因緣,造成他的心識是一種和有爲法的真相相違的顛倒認識。比如,有爲法本是無常、苦、無我、不淨的,世間識卻耽著它是常、樂、我、淨,因爲和真相完全相違,所以應定性爲“顛倒”。這種心識的顛倒就像眼翳者見白海螺是黃色,眼睛不明亮在昏暗中見繩是蛇,或者漆黑的夜裏見旋火輪一樣,都是無而見有、有而見無(本來沒有的事,見到有;本來有的事,見爲沒有。),所以是顛倒。
(比喻的意思是,一、以眼翳因緣見白海螺是黃色,真相是白色,見到是黃色,這是和真相相違的顛倒認識。二、以眼睛不明亮和光線昏暗的迷亂因緣見繩是蛇,真相是繩,見到是蛇,也是和真相相違的顛倒認識。叁、在夜晚沒有光時,點燃一支香,用手快速旋轉,以此迷亂因緣見到圓圓的光圈,叫旋火輪。真相只是一個光點在空中移動,並沒有光圈,見到卻是一個不動的旋火輪,這也是不符合真相的顛倒認識。)凡夫見有爲法是常樂我淨,就像比喻這樣,是和真相相違的顛倒識。
問:有什麼理由可斷定世間識是顛倒的認識?
答:理由是這樣:如果我們承許世間識是顛倒,則可以由此成立雜染和清淨(輪回和涅槃);相反,如果世間識正確,那既不能成立雜染,也不能成立清淨。而現相上確實有雜染和清淨的差別,由此可斷定世間識只是一種顛倒的認識。
以上講了推理的理路,重點落在現相的染淨差別上。這是大問題,關系到是否承認現相有雜染和清淨的差別,或者說是否有輪回和涅槃的差別、系縛和解脫的差別。如果承許世間是顛倒的認識,那麼這一切差別都可以安立,否則都不能安立。下面再把上面的道理展開來講一下:
我們要注意到世間凡夫是因爲有顛倒的認識,以此爲根源而形成輪回的,也就是,以常樂我淨的顛倒見生起執著,從這裏起種種煩惱,造種種業,受種種苦,這就是輪回的由來。相反,如果能引生具量的智慧,斷除這些顛倒想,就能獲得涅槃。
反過來觀察,如果世間心識見的一切都真實,那應成衆生無始以來就解脫了,或者永遠不可能解脫,有這樣大的過失。(我們要明白解脫是什麼?“解脫唯迷盡”,只是消盡了迷亂。如果世間識見的都是真相,由于沒有迷亂的緣故,應成衆生無始以來就解脫,這樣就不用修行,衆生沒有什麼雜染,沒有雜染需要消除。換一個角度,假如世間心識見的都是真相,那這些世間心識的境界或者六道的境界完全是真實有的,這樣再怎麼努力也消除不了,應成永遠不能解脫。)
總的說來,如果承許世間識是正確的認識,則無法建立雜染和清淨的差別。事實上,無欺有雜染和清淨故,世間識決定是顛倒的認識。
到這裏,我們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世間識是顛倒識。既然是顛倒認識,那就不能以它爲正量(判斷標准),即不能以凡夫見了就認定是有,不能以凡夫沒有見就認定爲沒有,所以凡夫的認識根本不可信。我們知道自己的認識完全是顛倒之後,我們應該轉過來依靠佛的聖教和真實成立的正理,以此途徑會出現和增長智慧光明。我們學習四法印,第一印破常,第二印破樂,第四印破我,就是依靠正理打破原有的顛倒認識,開出佛法的智慧。
四、通達利益
分叁:(一)所通達處 (二)通達利益 (叁)贊無常想
(一)所通達處
【如是,一切所作是由因緣積聚之力,按照從種生芽等的方式次第遷變故,經劫安住的事物也唯是從年、月、日乃至刹那之間的生滅,如秤低昂般,不間斷而延續的無常,】
這一句是說“一切所作法是由因緣積聚之力次第遷變故,在安住時也是無常。”其中,“由因緣積聚力次第遷變”是成立無常的理由。這裏關注的重點是安住時的無常體性,最後相續壞滅的無常,一般人都懂,但爲什麼正安住時就是無常,很多人不通達。所以需要通達的地方,是正安住時即是無常。
爲什麼是無常?就是因爲所有的所作法,沒有自己的體性,它是由因緣積聚的力量造成的,因此就時時隨因緣遷變。怎樣遷變呢?就是按照從種子當中生芽等的方式次第性遷變,種子加上水、土等因緣就顯現芽,芽配合水、土等又出現枝、葉、花、果等。種子、芽、枝、葉、花、果就是次第地遷變,前前過了又生出後後,分到最細時,就是前一刹那滅了又變成後一刹那。以這個原…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