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P25

  ..續本文上一頁,它才生起就沒有了,所以是客人;身體旋生旋滅,也是暫時性的,不是主人。

  當年虛雲老和尚開示《用功下手——認識賓主》時,引用《楞嚴經》這段經文後,這樣解釋:“客塵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來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隨妄想忽生忽滅。所謂“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塵質自搖動,本礙不著澄寂的虛空,喻妄想自生滅,本礙不著如如不動的自性。所謂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這裏客字較粗,塵字較細。初心人先認清了“主”和“客”,自不爲妄想遷流。進一步明白了“空”和“塵”,妄想自不能爲礙。所謂識得不爲冤。果能于此谛審領會,用功之道,思過半了。”

  從上面這段重要開示就知道,通達細無常是悟入客塵意義的重要依處,是有助于參禅悟道的重要前行。

  普照禅師《修心訣》上說:“色身是假,有生有滅,真心如空,不斷不變,故雲:百骸潰散歸火歸風,一物長靈蓋天蓋地。”這也開示了客塵和自性,從生滅無常上指示了色身(凡夫的有漏身)是客塵法。

  通達刹那無常是悟入有法和法性的依處

  通達了細無常,依靠它容易悟入《辨法法性論》有法和法性的意義。

  有*輪回的具體內容,就是器世界、根身、心和心所。如果直接講這些是無而現、是虛妄分別,一般人接受起來很困難,他的實執那麼強,難以理解這樣實在的器情萬法是一種虛妄分別。但是,有了通達細無常的基礎,心裏就很容易接受,甚至會百分之百地相信。

  我們這樣觀察,由于器世界是一刹那的現象,器世界就是虛空中一現就滅了的忽爾性假像;由于身體和心識是一刹那的現象,身體和心識就是虛空中一現就滅了的假像。到這裏就會想到身心世界一刹那就消失了,在這裏面有什麼實義呢?這不是虛假的顯現嗎?也就開始感覺到森羅萬象都是空中毛發一樣的顯現,決定是“無而現”的。

  《辨法法性論》說:“實無而現故,以是爲虛妄,彼一切無義,惟計故分別。”舉例來說,器世界是刹那滅的,器世界就不是實有的,它是實際沒有而顯現的,所以器世界是虛妄。一切時處得不到它的實義,它只是心識遍計的法,所以器世界是分別。同樣,身心是刹那滅的,身心就是實際沒有而顯現的,所以身心是虛妄。一切時處都得不到身心的實義,所以身心是分別。

  以上講了以刹那無常爲依處,趣入有法的真實義。正因爲身心世界只是一種假相,所以才在證入無分別智的時候,不見器世界、身體、心和心所。論中說:“第二由無現,二取及言說,根境識器世,悉皆不見故……由現一切法,見如虛空故,及一切諸行,見如幻等故。”大乘聖者入定時,二取的假相都隱沒不見,這時候是安住如虛空般無相的境界,出定時見一切有爲法如夢如幻。

  沒有深刻抉擇細無常的時候,由于內心對時空現象有粗大的實執,以這個障礙會覺得難以接受,理解起來有很大的困難。在這時候,如果能首先把細無常抉擇到位,落到一刹那上再去觀察體會,那就容易多了。

  問:爲什麼會更容易趣入呢?

  答:首先抉擇細無常是極爲重要的遣蕩工作,它從時間上把過去、未來一切有爲法的現象都遣蕩無余了,只剩下當下一個刹那的顯現,這等于把重如泰山的二取顯現減輕到只有一根毫毛那麼小,只要把全副心力放在當下一刹那的顯現上,因爲觀察對象極其簡單而微小,所以容易趣入。實際上,我們最終都應該落在一刹那上來抉擇,從一刹那上去領會什麼叫有法,什麼叫法性。

  悟入叁世流轉的依處

  我們建立了身心相續只是刹那的假合之後,會知道從無始流轉到現在是一條刹那生滅的生命之流。以今生爲例,今生的相續就是許多個別別他體的刹那,向前推到初生的第一刹那,向後推到臨終最後的刹那,中間就是以前前爲因引生後後的刹那相續。現在觀察一始一終的兩端。

  觀察今生第一刹那:這一刹那要麼是常住性,要麼是壞滅性,由身心後後有變異,就知道第一刹那是壞滅性,因爲如果第一刹那不變,那就一直保持原樣,而不會有任何改變,但這和事實不符,所以第一刹那決定是壞滅性。

  其次由“初刹那壞滅”,可以推知它是由前面的因緣和合産生的。我們看到它不能安住到第二刹那,就體會到它是在受著因緣的支配,因爲如果它不受因緣支配而是無因生的話,它應該恒時存在。這樣就知道,它是由前世最後一刹那的業識和父母精血和合的産物。這樣,前世還有前世,一直推到過去無始,合起來就領會到,生命的流轉實際是一條刹那心識的相續之流。再看最後死的一刹那,它是由前一刹那的因緣造成的,所以是刹那性。而且,今生的死和前世的死都是一期相續的壞滅,既然前世的死不是斷滅,那今生的死也不該斷滅。這樣就還有來世、來世的來世。由此就知道,叁世流轉實際是刹那心識的相續。

  從相鄰叁個刹那可以知道過、現、未叁世,叁刹那是最微觀的叁世,展開就是宏觀的叁世。一刹那滅了,二刹那生;二刹那滅了,叁刹那生。由于有生滅,才安立過去、現在、未來。叁個刹那是這樣,百千萬億個刹那也是這樣。在還有引生後有蘊的因緣時,輪回仍然會延續。到還滅的因緣積聚時,才開始截斷相續。以小乘來說,直到阿羅漢入滅盡定時,五蘊相續才滅盡。

  總之通達了刹那性,就知道今生只是一刹那,輪回只是一刹那。

  (叁)贊無常想

  【具有此等殊勝必要故,經雲:“一切迹中,象迹最勝。一切想中,無常想最勝。”】

  具有以上所說的種種殊勝必要的緣故,《涅槃經》說:“一切足迹當中,大象的足迹最殊勝。一切想當中,無常想最殊勝。”

  大象的足迹一是很莊嚴,二是清晰,尤其是大象會觀察,所以沿著它的足迹走是非常安全、保險,能夠非常順利的到達目的地。同樣,在種種分別心的想當中,無常想是最殊勝的。爲什麼呢?因爲要破除常有執著、看破紅塵、放下一切刹那遷變的無常法、直接趨入無爲法涅槃等等,都要依靠細無常想,沒有無常想,就沒有了真正放下輪回、趨向解脫、證悟空性的依處。

  一般人爲了自己得到安樂、遠離恐懼、痛苦,修善法的功德,但還是耽著世間八法的心態。以這樣的狀態,想直接了脫生死、趨向解脫,是沒有希望的。因爲布施、持戒的動機只是想求人天福報、想求名聞利養,沒有無常觀,就都成了輪回的因。所以和無常觀相比,不作意無常的修法都成了一般的善法。就算在千萬劫當中,以七寶、金銀等對十方世界的阿羅漢日夜不斷地做供養,也比不上一刹那安住細無常的修行。

  所以,看破紅塵、厭離生死輪回、一心希求解脫以及修般若空性的根本依處,唯一是這個無常想。以這個原因,《涅槃經》說:“一切想中,無常想最勝。”

  《涅槃經》當中把無常想比喻爲大象的腳印,沿著大象的腳印走,不會有任何違緣出現,可以非常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大象從不會走險路,在它走過的路上沒有懸崖、沒有荊棘、沒有坑井,總之遠離了一切有危險的地帶。同樣,我們念頭上走一條無常的路,不論是常執、我執、樂執……所有的險路都完全可以避開,不會落在任何一個裏面,就在這無常想的正念裏,可以順順利利地越過一切。也就是,一個人念念往無常方面想,他是平安的、順利的、往涅槃、往清淨去的,他走的是一條叁世諸佛走過的聖道。

  《普賢上師言教》中引用了一個校量功德的教證說:對于一百位像舍利子、目犍連那樣如妙瓶般的殊勝對境做很大的財供養,還不如一刹那憶念“有爲法是無常”更殊勝。

  我們比較一下,憶念一切有爲法是刹那無常時,在心態上對身心世界沒有貪執、沒有我執、沒有我所執,是止息煩惱、唯一趣向解脫的。相反,如果沒有無常的定解,沒有無常的觀修,自己的心緣在輪回方面追求,雖然供養殊勝的對境有很大的福德,但是不如前者一刹那憶念無常的功德。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爲造因感果的作者是在自己心上,功德並不是以外在形象,而只是以內在的心態來衡量,如果只是緣輪回貪執的心,那再怎麼也比不上一念真正趣向解脫、趣入無我的無常想。

  所以,我們要重視無常的修法,依靠通達細無常,人無我就在掌中,解脫就在掌中。這是極關要的趣入途徑。以這個原因,佛在宣說第二轉無相*輪和第叁轉善加辨別抉擇如來藏光明的*輪前,首先說四谛;在說四谛的最初,首先說苦谛;在說苦谛的最初,首先說無常。這個無常是進入聖道的最初關口,也是最關鍵的關口。大家要深深體會到這裏有極大的善巧,這裏是極緊要的地方。

  

  思 考 題

  

  一、諸行無常

  1、解釋名詞:(1)諸行無常 (2)同類相續

  2、爲什麼說“世間人認爲事物從産生到壞滅之間是常住的”是一種錯亂?

  3、常住和相續住在“住”的方式上有何差別?

  4、具體描述以下事物的生、住、滅叁相:

  (1)一輛轎車 (2)清朝 (3)地球 (4)一只狗 (5)我的中學時代 (6)今天的工作 (7)一場晚會

  5、以什麼理由成立從閃電到須彌山之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刹那滅的自性?

  6、以理闡述若承許事物當生的第一刹那是壞滅性,由此即成立(1)無常是遍于一切有爲法中的法性(2)有爲法上永遠沒有常。相反不承許此點,會造成哪些相反的觀點?

  7、(1)有人說:我的小車在沒有壞之前,一直是常住的。對此應如何破斥?

  (2)把“小車”換成“住宅”、“身體”、“電視”等,再以理破斥。

  8、在以下事物中任取幾例,闡述此事物是以近取因和俱有緣配合而出現的事物此位彼位遷變的一連串刹那的自性。

  (1)做包子的過程 (2)做米飯的過程 (3)駕車 (4)我的一次運動 (5)我的工作

  9、以理證明在以下情況下瓶子發生了變異

  (1)瓶子從有水到無水

  (2)我把手拿起瓶子

  10、(1)以理證明:沒有脫離事物的獨立空間位置。

  (2)體會:自我出生以來,我在人間的每一個空間位置,都是緣起生的現象。

  (3)進一步體會:芸芸衆生在六道裏的每個空間位置都是緣起生的現象。

  11、(1)以理破斥“鋼鐵沒有發生變異,只是鋼鐵上的時間有變異”的觀點。

  (2)闡述生、滅、所作性這叁者只是同一個事物不同側面的說法,結合具體事例加以解釋(如當下的電視畫面,花盆裏的花,等等。)

  (3)體會:在我身上的時間是什麼?比如,我的工作時間、我的飲食時間、思維時間、行走時間,其真相如何?時間的量如何建立?

  (4)進一步體會:我這一生的時間是哪樣一種法?我從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流轉的時間又是什麼?

  (5)進一步體會:我的輪回生命實際只是一刹那。

  12、(1)以刹那性爲途徑,以理抉擇有爲法無有實義、無可把捉。

  (2)體會:當下的電視畫面,我執取不到任何東西。進一步體會:播放兩小時的電視劇,我也執取不到任何東西。

  (3)運用這一理論觀察體會:我這一生沒有執取到任何東西。

  13、(1)以理證成常法是無法被毀壞的。

  (2)爲什麼說在我們根識的境界裏永遠見不到一個常法?

  14、(1)以理破斥“鐵錘製造瓶子壞滅”的觀點。

  (2)從哪一角度可以說鐵錘是毀滅瓶子的因素?

  15、解釋名詞:(1)粗相續無常 (2)細法性無常

  16、爲什麼說“若有爲法刹那不滅,則成爲僵死的世界”?

  17、體會:你所在的城市(或鄉村)裏,一切人、事、物都像河流、燈焰一樣。

  18、觀察器世界的壞滅性:

  (1)地大是刹那性 (2)水大是刹那性 (3)風大是刹那性 (4)火大是刹那性 (5)顔色是刹那性 (6)形狀是刹那性 (7)香氣是刹那性 (8)味道是刹那性 (9)觸覺是刹那性 (10)聲音是刹那性

  19、綜合觀察(1)首先從周遭的外環境開始入手觀察,比如自己的家庭環境、工作環境、學校環境等,整體上是許許多多刹那滅的四大、五義的假合。

  (2)擴展到觀察自己所在的城市、國家、地球、太空都是刹那性。

  20、反觀:我是怎樣産生了認爲諸法常住的錯覺?

  (1)致使我錯亂的原因是什麼?

  (2)我是對于哪樣的境生起了錯覺?

  (3)由這一錯亂致使我的心態和行爲生起哪些顛倒,會導致哪些負面影響,造成未來生生世世往哪方向發展?

  (4)具體化:思考我對我的生活用品、喜愛的物質如何生起了常執?以這一常執讓我生起了哪些痛苦,給我帶來了哪些過患?(根據各人的經曆作思維)

  21、觀察身體的壞滅性。

  (1)頭發 (2)皮膚 (3)肌肉 (4)面容 (5)眼睛 (6)牙齒 (7)關節 (8)內髒等等

  22、反思:緣于身體的常執讓我産生了哪些顛倒的心態和行爲?

  23、觀察自己的身體只是緣起生的自性,而且是按照刹那性依次而安立的。

  24、思維通達細無常是清淨白法的依處:

  (1)不貪一切所作境界 (2)希求解脫

  (3)趣入空性意義 (4)安住當下

  (5)理解器界根身、心心所同爲虛假

  (6)真實中,有爲法沒有靜止和運動

  (7)有爲法是客塵

  (8)因、果只有從刹那性上安立

  (9)一切叁世流轉只有從刹那性上才能安立

  (10)由“一刹那”作爲1,建立名言無量的階段差別

  (11)由“一刹那”是0趣入勝義。

  25、佛經說:“一切迹中,象迹最勝;一切想中無常想最勝。”以喻義結合的方式揭示經文的涵義。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