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所述,空間與時間是可變的錯覺現象。在一定條件下,空間與時間可能會完全變樣。事實上,最近所發現的宇宙黑洞就證明了這個理念。根據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的說法,黑洞中的時間與空間可能互相替換。這意味著空間可能變成時間的樣子,時間可能變成空間的形狀。佛法稱時間與空間都是“不相應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並非真實。再舉一個生活中最容易感受的例子。比方我們乘飛機從香港20號起飛,到美國還是20號。所以諸位不要執
著時間的概念,因爲時間是假的!最近淨公上人正好講到《華嚴經華藏世界品》一段:“無有始終,若覓始終,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這裏“始終”是指時間。)
二、無中可生有
談到這個理念,讓我們先引用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斯丹·奧敦沃博士的一段結論:“自然界爲我們揭示的物理現象往往同我們一般觀察和認爲的現象有天淵之別。例如,人在運動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間可以變形;物質可以從純能量中産生;物質可以在真空狀態下忽然出現。” 只要有足夠的能量,物質便會從此産生,所謂“無中生有”。要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借用一下愛因斯坦的質能守恒定律。這個定律講,在一定條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質量的物質,物質的質量也可以分解爲能量。這個守恒公式是:
E=mC2
這裏,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約叁十萬公裏;E是能量;m是質量。能量等于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過來,質量也可以從純能量中産生。我們只要將這個公式倒裝一下,變成:
m=E/C2
也就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能量可以在一無所有的真空中變現出物質。換句話說,東西可以無中生有。事實上,在量子的微觀世界中,我們常看到物質在虛空中自然出現。
這個物理學的發現,證實了佛經裏所講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質),令我們想起《無量壽經·受用具足品》中所講的:“(極樂世界)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事已化去,時至複現。”極樂世界中這種自在的生活狀況,用現代的物理學完全解釋得通。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人,可以隨時將能量變現出物質來用,用完之後,又將物質變爲能量而化去。他們的能量從何而來
他們是從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隨心所欲地變現物質。誠如《無量壽經》上所講的“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無中可生有,有也可歸于無。現代物理學認爲,物質實質只是“場”而已。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又說:“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爲場才是唯一的存在。”並認爲物質只是人的錯覺,所謂“色即是空”。這一點在佛教中,許多修行者都證實了。中國50年代的高僧大德圓瑛法師曾在禅定狀態中穿過關鎖的大門而出去。這就證明了物質是人的錯覺。
叁、宇宙之起源
物理學中認爲在量子世界裏,物質可以從空無中産生。這裏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單位。那麼我們的宇宙從何産生的呢
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也是從空無中産生的。
美國NASA的奧敦沃博士說:當物理學家講到這個“空”字,他們是在搞一個文字謎,因爲我們平常觀念中以爲真空便是“空”,便是什麼都沒有,而實際上,物理學家很清楚,真空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這個狀態,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連真空都沒有。這個狀態,並非我們一般心目當中所思量的空無狀態。
奧敦沃博士承認說:“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數學理論來描述這個宇宙前的狀態,但是可以推斷它是多維次。産生現在這個大宇宙的空靈狀態並不是毫無一物,也不是我們今天所懂得的任何一物。我們用“空無”這個詞,是不得已的說法。這樣看來,《牛津大辭典》中講的“空無”,于今天我們所發現的“空無”是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
佛家講:宇宙本來的狀態,在佛經上用“自性”或“佛性”或“心性”來表達。它並無形相,但確實存在,不得已才稱之爲“空”。打個比方說就容易理解,這個“空”就好比是磁鐵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不能說它沒有,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極大,發電機與電動機都因磁力而顯功用。佛家用“八不”來表達這種狀態:“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佛家認爲這種空靈能現妙有,能現宇宙萬物之相。佛在叁千年前就指出這種空靈是我們的心性。《首楞嚴經》雲:“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裏講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來面目。最近,日本東京的科學工作者江本勝博士經過八年對水的微觀觀察,發現水的結晶體的形狀能隨著人的思想語言而變化。善心善言對水,水的結晶體形狀就很美麗。惡意惡語對水,水的結晶體形狀就很醜陋。證明佛經上所講的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學家認爲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刹那是什麼樣子的。科學界目前廣泛所接受的是所謂“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論。根據大爆炸的理論,我們的宇宙是在大約100至150億年以前在一個宇宙大爆炸中産生的。大爆炸以前,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那一種狀態不是我們可以想象出來的。就連許多宇宙的定律在當時也不適用。佛用“不可思議”來描述這種狀態,而科學家也承認這種狀態我們可能永遠不能用思維去理解。然而,佛告訴我們用“不思
不議”的禅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時,所有的念頭都放下,這時一切障礙我們了解真相的東西都去除了,那麼宇宙的本來面目便完全顯現,這種境界稱爲“明心見性”。那麼我們的宇宙在出生之前有多大呢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宇宙的大小當時只有10-33厘米。即0.00……001(33個0)厘米。這一個極微小的數字無法用我們常規思維去想象。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我們頭上一根頭發直徑是0.01毫米,切取這根頭發的直徑平面,將這個宇宙原點放入我們的這個頭發中,可以在這根頭發的直徑距離上平行放置多少個這樣的原點呢
通過計算,我們可以放置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樣的宇宙原點!
要知道,我們目前廣袤的宇宙所蘊藏的全部信息原本存在于這樣小的微粒之中!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時空,所有的星系,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我們身上的一根頭發竟能包容這麼多億億億個宇宙!難怪佛給我們講,“大小不二,大小平等”,《華嚴經》中講“一多兼容”。原來,無限大和無限小是沒有差別的。佛常講,不可計數的世界國土可以從一個人的汗毛孔中現出來。我們也可以從身邊的例子中理解“大小不二”,例如:澳洲淨宗學院圖書館所藏的一套大藏經有八十多冊。我們知道,現在有大藏經的CD,僅兩片而已。八十多冊的大藏經體積很大,兩片CD的體積很小,然而它們所容納的信息卻完全相同。這也是“大小不二”。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從這個小微粒擴張成大宇宙,所須的時間極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在10-33秒內,這個微粒擴張了1026倍。按這樣的擴張速度來講,在千分之一秒內,這個極小的微粒已擴張成比目前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大!我們平時看電
影,電影機的底片每1/24秒換一張,我們已無法覺察畫面的分斷了。千分之一秒比1/24秒更短好多倍,我們何以能覺察呢
宇宙的産生原來是瞬間完成的!佛家講大千世界“一時頓現”。那麼,“一時頓現”是什麼時候呢
正是當下!一時頓現宇宙全體,頓現之後,馬上又頓時消失。舉個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廳裏一開燈,廳內全景一時頓現,一關燈,全景頓消。《首楞嚴經》雲“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此之謂也。
所以,現代科學講的宇宙起源可歸結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産生了一個微粒,微粒在瞬間形成了宇宙,而從此便開始不斷的向無限推展。由宇宙原點變成大千世界。對于這個原點,現代科學只有一個數學的描述,並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而佛明白的告訴我們,這個微粒是一種無明妄動的幻相。本來是清淨無有一物的,忽然起了妄想,産生幻相,從而由細的幻相進入粗的幻相,世界宇宙隨之展開。而整個宇宙是本來無所有,實際不可得,當下畢竟空。最後,有人問到我們宇宙以外的其他的宇宙時,美國NASA太空物理學家這樣回答:“根據廣義的相對論,我們的宇宙代表了一切萬事萬物,包括了時間空間,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們尚未發現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維次的時空。那些其他的宇宙現在或將來都無法與我們有物理性的交流。它們簡直就是在無限與永恒的另一邊,無法用我們的觀察而達到的。”
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裏爲我們介紹說,宇宙與宇宙是重重無盡的,而我們之所以不能看到其他宇宙,是由于我們的妄想執著擋住了我們的視野。如果我們能將妄想著著通通放下,我們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這種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的時候,心地極清淨,“淨極光通達”,便是“此方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即此方”。
現在來總結一下以上討論的幾個要點:
第一,空間與時間僅僅是人的錯覺。在某種條件下,空間與時間都可以消失。你可以從不同地方同時出現,也可以同時進入過去現在未來。
第二,無中可生有。物質可以從空無中變現出來。純能量可以轉換成物質,物質也可以轉換成能量。
第叁,宇宙是從一個極微小的原點,在瞬間變現出來的。物理學家推證宇宙的産生,是頓現的。
雖然,目前太空物理學的研究已相當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對科學家來說仍是一個很大的謎。科學家發現的愈多,愈感到對宇宙的認識微不足道。而叁千年以前,釋迦牟尼佛不但爲我們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爲我們指出了證悟宇宙真相的方法。
誠如淨公上人所感歎的,可惜現代的科學家沒有學習佛法,否則科學將會有更突破性的進步。我們深深相信和殷切盼望,隨著科學的發展,佛所說的許多宇宙人生的真相會逐步被證實。
最後讓我引用現代科學之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一段話,作爲總結: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他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上,這種宗教意識來源于宇宙萬物合而爲一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若問哪種宗教可以應付現代科學進展的需求,那麼這個宗教便是佛教。
無論對于佛法還是科學,我都是一個初學者。此文僅是抛磚引玉,若有不妥之處,敬請十方大德人士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太空物理學的新發現與佛法(鍾茂森)》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