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太空物理学的新发现与佛法(钟茂森)▪P2

  ..续本文上一页上所述,空间与时间是可变的错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空间与时间可能会完全变样。事实上,最近所发现的宇宙黑洞就证明了这个理念。根据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的说法,黑洞中的时间与空间可能互相替换。这意味着空间可能变成时间的样子,时间可能变成空间的形状。佛法称时间与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并非真实。再举一个生活中最容易感受的例子。比方我们乘飞机从香港20号起飞,到美国还是20号。所以诸位不要执

  著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假的!最近净公上人正好讲到《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一段:“无有始终,若觅始终,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这里“始终”是指时间。)

  二、无中可生有

  谈到这个理念,让我们先引用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敦沃博士的一段结论:“自然界为我们揭示的物理现象往往同我们一般观察和认为的现象有天渊之别。例如,人在运动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间可以变形;物质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物质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忽然出现。” 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便会从此产生,所谓“无中生有”。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一下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讲,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质量也可以分解为能量。这个守恒公式是:

  E=mC2

  这里,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E是能量;m是质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过来,质量也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我们只要将这个公式倒装一下,变成:

  m=E/C2

  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在一无所有的真空中变现出物质。换句话说,东西可以无中生有。事实上,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物质在虚空中自然出现。

  这个物理学的发现,证实了佛经里所讲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质),令我们想起《无量寿经·受用具足品》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至复现。”极乐世界中这种自在的生活状况,用现代的物理学完全解释得通。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

  他们是从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诚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无中可生有,有也可归于无。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实质只是“场”而已。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又说:“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并认为物质只是人的错觉,所谓“色即是空”。这一点在佛教中,许多修行者都证实了。中国50年代的高僧大德圆瑛法师曾在禅定状态中穿过关锁的大门而出去。这就证明了物质是人的错觉。

  三、宇宙之起源

  物理学中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物质可以从空无中产生。这里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单位。那么我们的宇宙从何产生的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

  美国NASA的奥敦沃博士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有。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

  奥敦沃博士承认说:“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来描述这个宇宙前的状态,但是可以推断它是多维次。产生现在这个大宇宙的空灵状态并不是毫无一物,也不是我们今天所懂得的任何一物。我们用“空无”这个词,是不得已的说法。这样看来,《牛津大辞典》中讲的“空无”,于今天我们所发现的“空无”是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

  佛家讲:宇宙本来的状态,在佛经上用“自性”或“佛性”或“心性”来表达。它并无形相,但确实存在,不得已才称之为“空”。打个比方说就容易理解,这个“空”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极大,发电机与电动机都因磁力而显功用。佛家用“八不”来表达这种状态:“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佛家认为这种空灵能现妙有,能现宇宙万物之相。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这种空灵是我们的心性。《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讲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最近,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八年对水的微观观察,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善心善言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美丽。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丑陋。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家认为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子的。科学界目前广泛所接受的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论。根据大爆炸的理论,我们的宇宙是在大约100至150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一种状态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就连许多宇宙的定律在当时也不适用。佛用“不可思议”来描述这种状态,而科学家也承认这种状态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用思维去理解。然而,佛告诉我们用“不思

  不议”的禅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时,所有的念头都放下,这时一切障碍我们了解真相的东西都去除了,那么宇宙的本来面目便完全显现,这种境界称为“明心见性”。那么我们的宇宙在出生之前有多大呢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宇宙的大小当时只有10-33厘米。即0.00……001(33个0)厘米。这一个极微小的数字无法用我们常规思维去想象。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头上一根头发直径是0.01毫米,切取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将这个宇宙原点放入我们的这个头发中,可以在这根头发的直径距离上平行放置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置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

  要知道,我们目前广袤的宇宙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原本存在于这样小的微粒之中!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竟能包容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难怪佛给我们讲,“大小不二,大小平等”,《华严经》中讲“一多兼容”。原来,无限大和无限小是没有差别的。佛常讲,不可计数的世界国土可以从一个人的汗毛孔中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例子中理解“大小不二”,例如:澳洲净宗学院图书馆所藏的一套大藏经有八十多册。我们知道,现在有大藏经的CD,仅两片而已。八十多册的大藏经体积很大,两片CD的体积很小,然而它们所容纳的信息却完全相同。这也是“大小不二”。

  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从这个小微粒扩张成大宇宙,所须的时间极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在10-33秒内,这个微粒扩张了1026倍。按这样的扩张速度来讲,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极小的微粒已扩张成比目前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我们平时看电

  影,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换一张,我们已无法觉察画面的分断了。千分之一秒比1/24秒更短好多倍,我们何以能觉察呢

  宇宙的产生原来是瞬间完成的!佛家讲大千世界“一时顿现”。那么,“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呢

  正是当下!一时顿现宇宙全体,顿现之后,马上又顿时消失。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首楞严经》云“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此之谓也。

  所以,现代科学讲的宇宙起源可归结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微粒,微粒在瞬间形成了宇宙,而从此便开始不断的向无限推展。由宇宙原点变成大千世界。对于这个原点,现代科学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佛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微粒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是清净无有一物的,忽然起了妄想,产生幻相,从而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世界宇宙随之展开。而整个宇宙是本来无所有,实际不可得,当下毕竟空。最后,有人问到我们宇宙以外的其他的宇宙时,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这样回答:“根据广义的相对论,我们的宇宙代表了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了时间空间,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们尚未发现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维次的时空。那些其他的宇宙现在或将来都无法与我们有物理性的交流。它们简直就是在无限与永恒的另一边,无法用我们的观察而达到的。”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为我们介绍说,宇宙与宇宙是重重无尽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他宇宙,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执著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妄想著着通通放下,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心地极清净,“净极光通达”,便是“此方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即此方”。

  现在来总结一下以上讨论的几个要点:

  第一,空间与时间仅仅是人的错觉。在某种条件下,空间与时间都可以消失。你可以从不同地方同时出现,也可以同时进入过去现在未来。

  第二,无中可生有。物质可以从空无中变现出来。纯能量可以转换成物质,物质也可以转换成能量。

  第三,宇宙是从一个极微小的原点,在瞬间变现出来的。物理学家推证宇宙的产生,是顿现的。

  虽然,目前太空物理学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对科学家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谜。科学家发现的愈多,愈感到对宇宙的认识微不足道。而三千年以前,释迦牟尼佛不但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为我们指出了证悟宇宙真相的方法。

  诚如净公上人所感叹的,可惜现代的科学家没有学习佛法,否则科学将会有更突破性的进步。我们深深相信和殷切盼望,随着科学的发展,佛所说的许多宇宙人生的真相会逐步被证实。

  最后让我引用现代科学之父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上,这种宗教意识来源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无论对于佛法还是科学,我都是一个初学者。此文仅是抛砖引玉,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十方大德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太空物理学的新发现与佛法(钟茂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