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宋道發)▪P3

  ..續本文上一頁、第二階像法時期(次五百年)、第叁階末法時期(屬佛滅千年之後),以爲時值末法,處于穢土,人皆破戒,而無聖人。唯有皈依一切叁寶,一切行爲皆依第叁階的普真普正的佛法,斷除一切惡,修持一切善,始易有成。他提倡苦行忍辱、從事勞役,乞食爲生,一日一食;認爲一切衆生皆是真佛,故路見男女,一概禮拜。隋唐兩朝,此派系被視爲異端屢受敕禁,而徒衆不絕,至宋代始湮滅不聞。

  道綽(562-645年),淨土諸祖中的第二祖,一般認爲,他是淨土諸家中提倡末法觀的先驅,也是第一個揉和正、像、末叁時說與五堅固說(五種五百年說)的人,在末法思想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道綽年十四出家,時正值周武帝廢佛令的翌年,他很可能親身聽聞有關廢佛與末法的慘狀,乃皈依澆末之時的淨土教。他認爲:“當今末法顯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道之門也。”其後有善導(613-681年)、法照、懷感等淨土教諸大師相繼弘通,淨土教因之而盛行于世,末法思想也隨之流布于社會。時至今日,信衆最多、影響最大的乃屬淨土一宗,末法思想亦廣爲流傳。

  慈恩窺基(632-682年)是中國唐代法相宗之祖,亦具有非常強烈的末法意識。其末法思想有如下二點值得注意:其一、以教、行、證叁者具足與否分判叁時,已見前述。他又認爲,佛的教法是正、像、末一貫的,皆可名之爲正法。其二、認爲末法時代,衆生業重根淺,既難往生淨土,更遑論往生報土,歸信彌勒乃衆生解脫之正途。窺基于《彌勒上生經疏》中說: “釋迦末法,無論持戒、犯戒、有戒、無戒,釋迦皆囑彌勒度之”,“去佛時遙,病重行阙,受佛付囑,欣當佛度,末代津梁,真爲正觀。業淺識微,智量疎拙,欣生報土,越分所望,不稱病行,名爲邪觀”。此“末法觀”乃上承玄奘,同時亦受盛行于六朝之彌勒信仰影響甚钜。

  南山律宗之祖道宣律師(596-667年)生在隋末唐初,北周破佛後,佛教從隋文帝以來剛剛複興,又經過唐高祖的佛教淘汰之舉,這使年青的道宣律師自感到佛教的危機。他主張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萬年之說,又采用了像季、澆末、末法、世末等用語,並批評當時僧尼界的墮落。道宣雖未確切指出當時是否末法之世,然在道宣律師眼中,當時的佛教界除澆末外,絕非他物。他認爲,在末法時,禅法不行,所以應以遵戒之行爲至善的教法。唯有高揚戒律,匡正像法之教的澆訛,方可使佛法久住。爲此他費盡心血完成四分律宗。

  雖然慧思的末法思想對上述諸師的影響程度如何,一時還不能充分加以說明,但其影響大抵是不能低估的。

  除上述諸師以外,受到慧思禅師末法思想之影響最爲直接者,當爲天臺宗諸師。天臺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于陳天嘉元年(560)智顗往光州(今河南省光山縣)大蘇山,依慧思學四安樂行,證悟法華叁昧。而慧思的《誓願文》即作于此前兩年(558年)。按常情推測,智顗既爲慧思的弟子,其師大力主張末法之說,其弟子似乎也應十分強調此點。然因二人的成長環境及經曆迥乎不同,弘法的際遇各異,所立教法也有一定差異,對于佛教法運的看法很不相同。故智顗的末法觀遠不如其師那般強烈。雖是如此,智顗于說法中還是經常提到末法(或末代)之說,認爲當時是末法時代。如《摩诃止觀》卷第八雲:“今末代癡人聞庵羅果甘甜可口,即碎其核,嘗之甚苦,果種甘味一切皆失。無智慧故,刻核太過,亦複如是。”《法華玄義》卷第四雲:“涅槃爲末代凡夫見思病重,定執一實,誹謗方便,雖服甘露不能即事而真,傷命早夭,故扶戒定慧,顯大涅槃。得法華意者,于涅槃不用次第行也。”《法華玄義》卷五亦雲:“其末代學者,多執經論方便斷伏诤鬥(雲雲)。如水性冷,不飲安知。”《法華文句》卷第四下雲:“末法凡夫猶尚能信,況聖人乎?”足見慧思的末法思想對智顗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到了唐代,天臺宗的中興之祖荊溪湛然(711~782)于其著述中則更爲頻繁地提到末法之說。如《法華文句記》、《止觀輔行傳弘決》提到末法或末代各有十余處,《法華玄論釋簽》也至少提到九處。不過在唐代,末法思想已甚流行,他極有可能受到慧思的思想及當時諸師末法思想的共同影響。

  四、結束語

  末法思想的産生與流行,對中國佛教思想的發展産生特別巨大的影響。至于在中國佛教教理和教史的發展演變中,末法思想究竟起著何種作用,積極的成分多亦或是消極的成分多,以我目前的學識,還無法全面加以評說,而且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容納的。但有一點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曆代的高僧大德們,尤其如慧思禅師等,爲使佛法免于毀滅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其爲法忘躭、續佛慧命、利益衆生的勇氣、智慧和悲心,是永遠激勵我們精進不退的精神源泉和智慧寶藏!

  主要參考資料:

  釋道宣:《續高僧傳》卷第十七〈慧思傳〉,《大正藏》第50冊。

  釋志磐:《佛祖統紀》卷第六〈南嶽慧思紀〉,《大正藏》第49冊。

  釋慧思:《南嶽思大禅師立誓願文》,《大正藏》第46冊。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四卷,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元月初版。

  藤堂恭俊/鹽入良道:《中國佛教史》(上),《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44冊,華宇出版社臺灣1986年6月初版。

  鎌田茂雄:《簡明中國佛教史》,《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42冊,華宇出版社,臺灣1988年2月初版。

  安藤俊雄著/蘇榮焜譯:《天臺學----根本思想及其開展》,臺北慧炬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10、高雄義堅:《諸家對末法思想的態度》,《支那佛教史學》第一卷第一號、第叁號。

  作者簡況:宋道發,男,1968年7月生。複旦大學哲學系98級博士生

  

《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宋道發)》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