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淨土略說(如吉)▪P2

  ..續本文上一頁壯士屈伸臂頃 ,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上 ,于蓮花上結跏趺坐” ,百千天子吹奏天樂 ,或以天曼陀羅花(譯爲天妙花或適意花)散向他的頭上 ,並贊歎說:”好啊!好啊!善男子 ,你因在南贍部洲廣修福業 ,才能投生到這裏 ,這裏名叫兜率陀天 ,現在的天主名爲彌勒 ,你應當歸依。”生者聞即向彌勒作禮 ,仰觀彌勒菩薩的眉間白毫相光 ,便得超越九十億劫生死重罪。這時 ,彌勒根據他過去學法的因緣 ,爲其演說適當之教法 ,使無上道心不致退轉 ,而且不斷堅固。四千歲天壽盡後 ,也隨彌勒下生人間 ,見佛聞法。“于未來世 ,值遇賢劫一切諸佛;于星宿劫值諸佛世尊,于諸佛前受菩提記”。

  在這裏 ,凡往生者 ,見佛聞法的機會是均等的。這顯示了彌勒菩薩的平等胸懷。而在他方極樂世界的往生者 ,見佛聞法證果隨往生品位之高下(共九品) ,顯出甚大差別:如上品上生者 ,即時花開見佛聞法 ,悟無生法忍;中品中生者 ,經七日花開見佛 ,證初果;下品下生者 ,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 ,聞菩薩說法 ,才發菩提心。(詳見《淨土五經·觀無量壽經》 ,福建莆田廣化寺印行)

  (叁)生彼之因

  1、發願 ,若有不厭生死 ,愛樂生天 ,持佛禁戒;修十善法 ,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樂 ,由此發願 ,願爲彌勒弟子。如經雲:“佛告優波離 ,若比丘及一切大衆 ,不厭生死 ,愛樂生天者 ,愛敬無上菩提心者 ,欲爲彌勒作弟子者 ,爲作是觀。作是觀者 ,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 ,身心精進 ,不求斷結 ,修十善法 ,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妙快樂。作是觀者 ,名爲正觀;若他觀者 ,名爲邪觀。”

  2、修六法:經雲:“若淨諸業 ,行六事法 ,必定無疑 ,當得生于兜率陀天上 ,值遇彌勒。”六法者:一、精勤修福、于敬、思、悲田中作諸功德;二、守護戒律 ,威儀不缺 ,遵行軌則;叁、清掃佛塔 ,整修道場等;四、于佛像前香花供養 ,又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出家者;五、修習禅定;六、讀誦經典 ,演說修習。如經中說:“佛滅度後 ,我諸弟子 ,若有精勤修諸功德 ,威儀不缺 ,掃塔塗地 ,以衆名香妙花供養 ,行衆叁昧 ,深入正定 ,讀誦經典。如是等人 ,應當至心 ,雖不斷結 ,如得六通……命終之後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 ,即得往生兜率陀天。”

  ③回向:經雲:“若有欲生兜率天者 ,當作是觀 ,系念思惟 ,念兜率陀天 ,持佛禁戒 ,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 ,行十善道 ,以此功德回向願生彌勒前。”

  這種以發願、修六法、回向作爲往生兜率淨土的條件 ,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大致相同。《觀無量壽經》說往生西方的條件是 ,發叁心、修叁行。如經中說:“上品上生者 ,若有衆生 ,願生彼國者 ,發叁種心 ,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複有叁種衆生 ,當得往生。何等爲叁?一者慈心不殺 ,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叁者修行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 ,一日乃至七日 ,即得往生。”可見 ,往生淨土的關鍵即是發願與回向 ,發願與回向不同 ,所往生的淨土也就不一樣。

  二、未來閻浮捍的富樂莊嚴

  從今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 ,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成佛 ,閻浮提國土具足富樂莊嚴 ,實現真正的人間淨土。其殊勝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叁方面:

  1、自然環境 ,舒適宜人

  那時土地平廣 ,到處鮮花盛開 ,氣候適宜。如《大成佛經》雲:“四大海水各減少叁千由旬(與現在相比較而言) ,時閻浮提地縱廣正等十千由旬 ,其地平淨如琉璃鏡。“草木花卉 ,四季繁茂(如下詳說)。氣候溫和 ,四季按正常規律過度 ,沒有反複無常、令人猝不及防而致生病患的天氣。如《下生經》雲:“爾時時氣和適 ,四時順節 ,人身之中無有百八之患。”

  (二)生態環境 ,優美和諧

  ①街道整潔 ,環境清淨:未來閻浮提中 ,與平曠的土地、花園般的自然界相適應 ,其街道也是整潔舒適。據《大成佛經》記載:街巷道路非常寬廣 ,寬者有十二裏 ,而灑掃清淨 ,布置莊嚴 ,猶如天上的公園。又有大福德的多羅屍棄龍王 ,常常在半夜時化作人像 ,以吉祥瓶盛著香色水 ,將全部街道清灑一遍 ,使得地面光滑潤澤 ,就象塗了油一樣 ,行人往來 ,不會引起一點灰塵。不需要象現在這樣動用大量的人力(環衛工人)、物力來清掃衛生 ,還很難保證環境的清淨整潔。

  由于街道潔淨 ,不致因人們的生活垃圾汙染環境 ,即使是人的大小便 ,也是地面當即裂開承受 ,然後上面生出蓮花 ,花香掩蓋臭氣。更沒有工廠的廢氣、廢水、廢渣等汙染環境。

  泉林優美 ,花鳥叢集:佛在《大成佛經》中說 ,那時的城鎮、鄉村 ,均有園林池沼 ,河池之水自然流注 ,美麗異常。水是八功德水 ,清澈澄淨 ,味道甘美 ,飲能除患。林中樹木郁郁蔥蔥 ,生長著青、黃、赤、白各色各樣的花 ,四季更替 ,終年不斷。特別有一種如意果樹 ,到處生長 ,香美無比 ,散發出陣陣幽香 ,使得整個國土都處于香熏之中。又在林中有鴛鴦、孔雀、鹦鹉等鳥 ,它們發出各種美妙動聽的音聲 ,增加了林、泉間的生氣和活力。由此而自然構成一幅“林美水秀 ,鳥語花香”的美麗畫圖。

  (叁)社會環境 ,安甯富樂

  依報、正報相輔相成 ,有了優美的自然環境 ,必然有相應的主人——人類去居住 ,從而形成安和樂利的社會。未來彌勒佛土的富樂 ,主要表現在:

  1、人身殊勝

  未來彌勒成佛時 ,先降生于婆羅門家 ,高大無比 ,且具諸佛之相好和無量功德。據《大成佛經》載:“時城(指當時的國都翅頭末城)中有大婆羅門主 ,名修梵摩 ,婆羅門女名摩梵拔提 ,心性柔弱 ,彌勒托生以爲父母。”身紫金色 ,具叁十二大丈夫相 ,坐寶蓮花 ,光明晃耀 ,衆人見者得身心清涼 ,愛敬無比。《彌勒當來下生成佛經》說彌勒佛身高大 ,“身長千尺 ,胸廣叁十丈 ,面長十二丈四尺。”關于彌勒佛身諸相好的具體情形 ,《大成佛經》中雲:“身相具足 ,端正無比 ,成就相好。一一相八萬四千好以自莊嚴 ,如鑄金像。一一好中流出光明照千由旬 ,肉眼清徹青白分明。常光繞身面百由旬。”“佛身高顯 ,如黃金山 ,見者自然脫叁惡趣”。因此 ,佛身之諸相好莊嚴 ,是爲度脫衆生而成就之功德。

  那時候普通的人也優于現在的人。《大成佛經》雲:“生彼國者 ,諸根恬靜 ,面貌端正 ,威相具足 ,如天童子。”無各種疾病和生理缺陷 ,所以全社會不必象現代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自身的醫療保健。人壽八萬四千歲 ,中途沒有夭折者 ,女人五百歲才結婚 ,無需強行節製生育。身高都是一丈六尺 ,沒有侏儒之怪現象。人們由于生活自然、甯靜 ,因此常受輕安禅悅之樂。現代人那種在激烈競爭狀態下所産生的內心焦慮、恐懼、煩躁 ,甚至精神變態或自殺等現象已不複存在。那時的人類唯有叁種不自在:一者必需飲食 ,二者有大小便 ,叁者身體隨年齡增長 ,會呈現老相(但無生理機能衰退之苦)。將要死去的人 ,自己預知時至 ,便自行走到樹林下 ,安祥躺下 ,安樂淡泊 ,念佛命終。舍報之後 ,大多投生大梵天上及諸佛前。這裏由于清淨善業和所受的良好教育 ,他們深知人類自身的基本規律 ,對現象環境沒有很深的貪染和執著 ,對以後的前途也不必恐懼和擔憂 ,因此臨命終時猶如睡夢一般 ,不致遭受各種苦逼和憂惱。

  2、人民慈愛 ,心地純善 ,社會安定

  未來彌勒佛國的人民不僅身體殊妙 ,而且道德水准比現在的人高。那時候人與人之間沒有欺詐、犯罪 ,國際、國內也沒有戰爭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真正實現了陶淵明等曆代知識分子所向往的安和樂利的“太平盛世”的理想社會 ,也是古代印度“輪王治世”的理想世界。如《大成佛經》說:“其國爾時有轉輪聖王 ,名曰 ,有四種兵(象兵、步兵、馬兵、車兵).不以威武治四天下。”“其土安隱 ,無有怨賊劫竊之患 ,城邑、聚落無閉戶者。亦無衰老(指老苦) ,水、火、刀兵 ,及諸饑馑毒害之難。恭敬和順 ,調伏諸根 ,如子愛父 ,如母愛子 ,語言謙遜。皆由彌勒慈心訓導 ,持不殺戒 ,不啖肉故。”(《下生經》)又那時的人 ,貪欲、嗔恚、愚癡都不太嚴重 ,心性平和 ,人們相見之時 ,總有一種歡喜心 ,而決不以地域等因素而生起種種隔閡。由于貪欲心輕 ,公有的財寶無需守護者 ,人們絕不對其生非份之想 ,互相之間還傳誦著:“如佛所說 ,過去衆生 ,爲此寶故 ,共相殘害 ,更相偷劫 ,欺逛妄語 ,令生死苦緣展轉增長 ,墮大地獄”的誡語。不象現在 ,銀行、珠寶店等處 ,必須由保安人員持槍守護 ,還難免偷、搶等現象發生。其它以假亂真 ,以假冒僞劣商品坑害消費者 ,或種種販毒走私等不法行爲更無所聞。彌勒佛世時這種良好的社會道德和社會風尚 ,是彌勒佛以“不殺生”等慈心訓導所致 ,所以不管在任何時代 ,提倡“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和“做善得福 ,做惡得禍”的因果觀念 ,都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3、財富豐饒 ,珠寶充滿

  未來的彌勒佛時代 ,不僅自然環境優美 ,人身殊勝 ,道德高尚 ,而且有豐富的物質財富。

  首先 ,耕種容易 ,食品豐美。如《大成佛經》中說:一年四季風調雨順 ,莊稼自然按期成熟 ,優質的稻種 ,一次下種 ,七次收獲 ,而…

《彌勒淨土略說(如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